崇关的受挫让郑东林遭受到无与伦比的打击,他甚至开始失去战略方向。
    京兆关到崇关这一条战线,在他眼里本来就是一条不堪一击的小路,而现在,每一关,都似乎变成了巍峨的高山。
    崇关之所以失利,并不是因为龙长生战斗力不强横,带兵不够勇猛。
    而是因为吕先这个人。
    无论是郑东林,还是龙长生,都太过小看崇关守将吕先了。
    在他们看来,吕先只不过是个不知名的小将军。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吕先是楼丞相手下鼎鼎有名的大将。
    当然,楼丞相的保密工作做的很好,只有他知道吕先是战斗力强横,擅长谋略,只要给他一城一地,就能建立功勋的厉害人物。
    别人都还以为楼千元派他守崇关,是对这个对于东南域来讲极近的关隘放弃的表现,而他吕先,也只是一颗废弃的棋子。
    甚至连楼丞相自己的人都认为崇关会被卓凌然的大军一举攻破。
    自然,楼千元的手下并不在乎崇关,这个关卡距离京城极远,后勤线拉的很长,不适合驻守,也不适合救援,如果丢失,也不会对京城造成严重的威胁。
    抱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这也只能说明他们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
    如果崇关失守,卓凌然的大军必然会长驱而进,直取五山关。
    说起五山关,是个地理位置很尴尬的地方。
    它坐落在山道上,两侧都是巍峨的高山。
    如果按照地理条件来讲的话,可以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形容。
    但是,五山关又不是真正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因为它是建在山道上,造成了城池很小。
    只要大兵压境,用极多的数量,推也能将五山关推倒。
    也就是说,五山关是经不住大军冲击的。
    只要崇关失守,五山关也会直接跟着丢失。
    而五山关,又是元城关的屏障,五山关一被攻克,元城关很快就会面临兵临城下的局面。
    元城关是京兆崇关战线中最大的关隘,屯兵的数量和质量都非同寻常。
    可以说,是楼丞相安排下的得意之作。
    但如果让卓凌然的大军推倒崇关和五山关,一路攻到元城关,会造成严重的问题。
    这里面涉及到军心的问题!郑东林所带的兵马远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但连克两关,就会让人产生他战无不胜的错觉。
    这条战线上的关隘很少,元城关和五山关之间的距离极长,这就造成了,元城关距离京兆关很近,而京兆关又距离京城很近。
    元城关和京兆关,是京城的双重屏障。
    打到元城关,就几乎相当于打到了京城鼻子底下。
    到时候元城关守军的军心会不稳,能不能守得住,就不好说了。
    领兵打仗,最贵的就是军心。
    如果没有了心气,就算再强大的人,也会变得如同一滩烂泥。
    楼丞相深知军心之重,所以,他要将卓凌然的士气扼杀在摇篮中。
    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让他最开始攻打城池就遭受重创。
    这样不仅仅能打击郑东林军队的士气,还能守住关隘,何乐而不为?
    楼千元这样安排,还有一个重要作用,那就是激励元城关的士兵和守将。
    元城关是他安排的精锐,如果让他们看到远在东南域的崇关都能固守,他们必然会受到激励。
    等有朝一日崇关被攻克了,那元城关的军心就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他们只会认为,崇关能坚持那么久就已经不错了,接下来该是元城关表现的时候了!之前崇关的将领都能抵挡卓凌然的兵马多时,那我元城关,就让卓军死无葬身之地,有去无回。
    而实际上,元城关虽然兵多将广,像吕先这么厉害的大将,根本不存在。
    这就是楼千元的心态,从最开始,他就打算正正经经的守卫自己处心积虑夺得的天下。
    因此,郑东林的失败并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郑东林下了死命令,让龙长生驻扎在崇关外,没有命令不得随意进攻。
    这些日子,他没有向卓凌然发出任何战报。
    毕竟没有取得胜利的事实,他也不可能无耻的扯谎说自己攻克了崇关。
    崇关一时半会儿是不可能攻克的,吕先的强大,已经让郑东林感觉到害怕。
    于是,郑东林打算换一条路攻向京城。
    这就是通往京城的第二条路,姑且叫做龙海城龙口战线。
    这是一条水线,其走向,几乎是和京兆崇关线平行,距离稍远。
    但中途驻兵城池极少,只有龙口,广济城和龙海城三个关城。
    并且,要命的是,龙海城就在天京城侧面,只要通过龙海城,走水路,就能直接到天京城下。
    郑东林以为楼丞相的重点防御在京兆崇关线,必然不会对水线有所防范。
    况且,庆朝一向水兵较弱,不管是朝廷还是东南域,在水兵上面,都是半吊子水平。
    这样,双方在交战的时候,就能在很公平的情况下进行。
    郑东林的想法是,即便楼千元兵多将广,在整个庆朝布置防御,也是不可能的。
    他的十万大军,如果走水路,成功的几率将会比京兆崇关战线高很多。
    更何况,开启龙海城龙口战线,可能让他有机会绕过五山关,因为,龙口的地理位置,就在五山关的斜后方。
    即便龙口无法攻下,那他们的士兵也可以直接登陆,进军元城关。
    反正他们的目的是取得京城,如果能绕过崇关和五山关,也将会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然而,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郑东林让张肃带领两万兵马前往龙口,最终在龙口前与龙口守将郭源摆开了仗阵。
    郭源的水军只有三千,张肃以为此战必然能取得大捷,直接攻破龙口。
    到时候,他就占领龙口,以龙口为背景,偷袭元城关。
    龙口,将会是卓国师取得京城的第一处大捷之地。
    但他忽略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郭源长期生活在水线之上,远远比他们判断的要擅长水战。
    那所谓庆朝兵士皆不善水战,只是从理论上讲。
    所以,张肃派第一波战船五十艘,出五千兵,刚刚与郭源的战船交锋,就被冲散,一时间落水而死者不计其数。

章节目录

冒牌小县令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冰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冰白并收藏冒牌小县令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