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回到青州之后也感受到了压力,于是便计划着抓紧发展青州,这时候他们原有的人手就不够用了。
    尤其是专业人才其实很少,老曹家不知道咋回事,来的人才确实有,啥曹仁曹洪也都算得上是三国名将了,然并卵,这群人干架还好,真的搞发展是不行的。
    就算对这些懂一点的,但到底不是专长,治理郡县或许能做的还不错,可如果让他们给曹操做总体规划的话……趁早回去安分练兵吧→_→
    于是新一轮的人才招募又开始了。
    然后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曹操体会到了讨伐董卓的好处。
    这一战曹操在其他方面因为并不争抢,于是得到的好处其实不算特别大,但他彻底把自己的名望刷上去了,此时曹操再次邀请天下人才来帮助他,很快就有大把的人才蜂拥而至。
    武将那边据说来了啥乐进李典于禁之类的先不提,反正他们现在不缺武将,要说的是文官这边,仅仅是纪衡听说过大名的就有东阿程昱,陈留人毛玠,甚至包括他最最期待的荀彧。
    荀彧大大你终于来啦!
    纪衡整个人都挺兴奋的,他和荀彧之前在颍川的时候关系也挺好,分别之际还依依惜别了一下呢,这时候互相见面也很高兴。
    只是纪衡不由得问道:“公达怎么没来呀?”
    荀彧道:“公达无心出仕,此时正在家中读书呢。”
    纪衡信了这话才有鬼。
    不过经历过之前颍川招贤的事情,他也不会在这方面追问,荀攸没来自然有没来的道理,荀家定然有所考量。
    有些事情,时机到了自然会有的。
    就像他当初亲自去颍川上门求人,荀彧等人也没有愿意来,可现在,荀彧听说曹操求贤,却主动上门了。
    这当然不好说荀彧自己见高踩嫌贫爱富之类的话,荀彧君子之风德行高尚,压根不是那种人,只是他毕竟是荀家子弟,做事就得考虑荀氏的利益和立场。
    就比如纪衡问他:“袁绍那边可有认识的人?”
    荀彧就回答他:“友若去了冀州。”
    这不是什么秘密,荀谌去了冀州辅佐袁绍,这事只要纪衡想问,以曹操和袁绍目前这蜜月期一样的关系,肯定都是能知道的,荀彧说了其实也是在表示坦诚。
    果然纪衡也不因此对他有什么不好的表示。
    这种事,本就是这个年代最常见的事情,没必要计较那么多的。
    只是在荀彧等人来了没多久就有一条消息传来青州,正是孙坚攻打刘表时反而被刘表部将所杀的事情。
    纪衡心中叹了口气,他就知道会是这样。
    孙坚之死其实不仅仅是传国玉玺的原因,这与他牵扯进袁氏两兄弟之争也有关系。
    此时董卓退守长安,天下人已经再也不把他放在眼里,董卓也成不了什么气候了。再加上皇权衰微,谁都想做另一个能够在天下间有声望,说一不二的人。
    这不一定是要做皇帝,只是要做一个领袖而已。
    再加上这时候也是拼资源的时候了,毕竟争霸也是要考虑底气的。
    这也正是袁术和袁绍矛盾的根源。
    都是袁氏公子,袁氏的名望与资源他们都想独占,因此他们之间势必决出胜负来。
    首先是给自己弄一块地盘。
    袁绍回去之后就联合公孙瓒弄死了他的前任上司冀州牧韩馥,韩馥此人不能说无才无德,至少他在治理民生改善百姓生活方面还是做出了一些成果的,但他短视愚昧又胆小,因此并不能算是一个好的领导。
    之前因为在董卓的事情上他摇摆不定胆小退缩,于是在冀州已经威望尽失,反倒是袁绍做的很有样子,还作为盟主领导了讨伐董卓之战,把董卓从洛阳驱赶去了长安。
    这时候袁绍在名望上是远胜韩馥的,冀州之人也都对袁绍服气,大家心向他,可袁绍毕竟只是个郡守,手中的力量不够。
    但幸好韩馥不是啥高段位的对手,在荀谌等谋士的帮助下,袁绍最后成功弄死了韩馥自己当老大了,他得到了第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冀州。
    冀州面积广大且十分富庶,可以说占据冀州便有了虎视天下的资格。
    在袁绍独立之后,凭借着他的个人魅力和袁氏的声望,便有大量的人才前来投奔他,袁绍虽然说起来是新占领了冀州,但实际上却可以说是很快站稳了脚跟,并且开始发展强大起来。
    袁术当然是不服气的,他向来自认是袁家嫡子,袁绍不过婢女所出,与他根本不能比,凭什么这时候袁绍想要往他脑袋上爬?凭什么大家一说起袁氏四世三公名门之后,想要去投奔的时候,全朝着袁绍那边跑?
    袁术不服气了,他当然是要争的。
    袁绍或许在不少事情上让曹操眉头直跳,但他聪明起来的时候也是真的挺有手段的,他早就料到袁术必然不会安分,于是便在袁术根基未稳之时先一步支持其他人占据豫州。
    此时扬州荆州都有自己的主人,并且站稳了脚跟,袁术当然无法与之争夺,于是他只能盯上豫州,袁绍就干脆让别人占据豫州来彻底断了袁术的后路。
    一旦失去豫州,袁术连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都没有,又怎么跟袁绍比呢?
    两相差距,要不了多久,袁术就可以彻底退出竞争者的行列了。
    但袁术也不是白给的,这时候他又想起孙坚来了。
    孙坚之前弄死了荆州一个刺史一个太守,新任的荆州牧刘表肯定看他不顺眼,即便刘表能当上荆州牧还得多亏孙坚弄死了他的前任,但说到底,孙坚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他是惹怒了荆州官场的大部分人的,这时候刘表为了自己的内部稳定,也需要对付孙坚,以显示他是一个正确的,有能力的领导。
    孙坚无法回到荆州,便只能继续依附袁术,袁术便干脆以孙坚为将,去跟人干架。
    不是别人,正是袁绍派来和他争夺豫州的人。
    袁术这时候压根不想谈什么名正言顺,朝廷都只剩最后一口气了,谁还在乎什么名正言顺啊,大家都是想当什么官,就给朝廷上个表文,之后压根不需要董卓的回复,反正这就算上任了。
    所以袁术也不管那么多,豫州只要打下来了就是他的。
    孙坚倒是真的很靠谱,在这种最紧要的关头,他真的帮袁术打赢了这一场,于是袁术占据了豫州。
    这时候的袁绍一方面想要对付袁术,一方面又想要弄死孙坚,但他毕竟在冀州,冀州和豫州隔着老远呢,袁绍也没法过来打。
    再说了,只要袁绍不干出啥天大的蠢事来,袁绍打谁都不能打他呀。
    怎么说都是一家兄弟,他们要是先打起来了,就得让全天下的人看袁家的笑话了。
    所以袁绍想了个办法,他联合了荆州的刘表来对付袁术。
    而刘表原本就要对付孙坚,这时候能够得到袁绍的帮助自然是最好了,两家一拍即合结盟成功。
    于是孙坚就开始转头打荆州去了。
    之后不用细说,反正孙坚是被刘表的部将黄祖弄死了。
    曹旭听到这事的时候还为孙坚感到可惜:“他也是个难得的英雄人物呢。”
    这话倒是真的,董卓一战,孙坚是真正的英雄,其他人与他相比,总是黯然失色,就算是曹旭本人也是一样的。
    孙坚死了,此时的孙策不过十七岁,这还是虚岁,他还承接不了孙坚的担子和孙坚留下的势力,最后这一切都被袁术收编,孙策则带着父亲的尸身以及一家老小返回江东老家。
    他是孙坚长子,此时自然要承担起整个家庭的责任,当然,他也得为父亲守孝。
    曹旭对曹操感慨了这件事情,并且表示孙策虽然少年英雄,可到底还小啊。
    曹操想着也是这样,更何况他本人是很敬佩孙坚的,便派人去江东吊唁慰问。
    虽然孙策如果真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曹操这远水也不能及时救火,可到底态度是很明确的。
    纪衡也是心中为孙坚可惜,可这事倒是让他想起另外一件事情来了。
    诸葛亮一家的孝期该结束了吧?
    诸葛珪是中平五年病逝的,如今已经是初平二年了,考虑到孝期实际上并不是完整的三年,诸葛亮一家的孝期应该已经结束了有几个月了。

章节目录

窃国[三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霜色十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霜色十字并收藏窃国[三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