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了制瓦步骤后。
    陆羽渐渐得心应手起来。
    一鼓作气。
    行云流水。
    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
    就将面前的三堆泥料。
    变成了规格一致,整齐有序的瓦坯。
    掐指一算。
    足足百十来块!
    紧接着,陆羽把做好的瓦坯,垫好茅草。
    一块挨着一块地摆在了茅屋前。
    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陆羽长出了一口气,道:
    “呼——各位,制瓦的第一步,到这里就算告一段落了。”
    “接下来,趁着太阳还没落山,我们得先把窑炉搭建起来,如果顺利的话,明后两天这些瓦坯就可以入窑了。”
    刚刚印好的瓦片。
    不能马上入窑。
    需要晾晒。
    等到泥土中水分挥发殆尽,软硬适中,才是入窑的绝佳时机。
    ……
    下午三点。
    只是回到茅屋休息了一会儿。
    陆羽便从床上爬了起来,继续玩起了泥巴。
    起床后。
    他先查看了瓦坯的情况。
    这段时间,岛内阳光充足,气候干燥。
    虽然只过了几个小时,但经过晾晒,瓦坯基本已经定型。
    水分流失得很快。
    估计再过一天一晚,应该就差不多了。
    不出意外。
    明天正午一过,这些新鲜出炉的瓦坯,就能变成结实的泥瓦了。
    经过一上午的直播,再加上陆羽有模有样的展示。
    观众们对于最终成果的期待感和好奇心也是越来越大!
    直播间里的这些水友们,大都常年生活在城市中。
    哪里见过这个?
    其次,因为这个世界并无类似超硬核的极限生存直播!
    要不是陆羽。
    他们可能这辈子都无缘见识到原始技术的魅力与神奇!
    感受到来自“石器时代”的野蛮与瑰丽!
    “主播好牛掰!”
    “恭喜玩家,建筑大师成就已解锁?”
    “期待ing!”
    “看得好过瘾!主播加油!”
    “两个字:tm专业!”
    “国服第一锤石青蛙赠送给主播超级火箭x1!——峡谷带建筑家?”
    “感受到来自三岁儿童的恐惧了吗赠送给主播能量饮料x1!——不愧是最牛逼的户外主播,实在太硬核了!”
    “黄头发的妹妹赠送给主播伞包x1!——某主播自建违规建筑,月入百万!”
    ……
    感谢了一下大家送礼物。
    陆羽在镜头前抱臂而立。
    酝酿许久后。
    他悠悠开口道:
    “朋友们,晒瓦的这段时间,我们得好好利用起来。”
    “而接下来我要做的,就是整个烧制任务的重中之重了——砌窑。”
    “窑炉的好坏,是决定陶品出品率的关键所在。”
    “同时,一个精心打造的窑炉,也会让烧制任务变得事半功倍。”
    “所谓窑炉,就是烧制陶器的坑穴,华夏是世界上使用窑炉生产土陶制品最早的国家,早在公元前3000年,原始先民们就已经开始原始窑炉来烧制生活实用器了。华夏的英文名之所以被称之为china,其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此。”
    “这是我们独有的文化标签,也是一个文明古国领先于世界的最好证明。”
    对于原始生存而言,窑炉的好处,不言而喻。
    不仅可以烧制瓦片。
    还能烧制陶器。
    制作出很多精美实用的盛具和炊具。
    为观众们简单介绍了一下窑炉的用途。
    陆羽回身取了竹篓,去了取土点,背了一大筐黏土回来。
    窑炉对泥料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炉内的空间不能太小。
    且必须合乎规格。
    只有这样。
    烧制陶品的时候,才能确保窑内空气流通。
    让炭火的温度升到最高。
    从而避免出现炸窑等意外。
    陆羽大致估算了一下。
    一个半人高的窑炉。
    至少需要两大筐泥料。
    如果算上炉栅、炉道,炭盆,窑门,还有排烟通道的话,可能还会更多。
    但好在河边的黏土够用。
    为自己省下了不少功夫。
    半个小时的时间。
    陆羽一共来回往返了三次。
    直到取足了泥料,才再次坐回操作台前,忙活起来。
    “制作窑炉,要先搭炉底和炉栅。”
    “这是第一步,做好了炉栅,接着才是打造内壁、炉道等步骤……”
    说话间。
    陆羽从竹篓里取出一大团泥料,摔在了石板上。
    啪——!
    照例还是先醒土。
    挤压掉土内的空气。
    让松软的泥料变得更紧实。
    很快。
    又揉又搓了好一会儿。
    陆羽将泥团平放在石板上,并用手压成一个直径约40公分、大约半指厚的圆泥饼。
    紧接着。
    修理好泥饼的边角后。
    陆羽又伸出手指,在上面戳了好多蜂窝状的圆孔。
    “这个泥饼,就是炉头,也叫炉栅。”
    “炉栅,是用来承托瓦片的托盘,置放在窑炉的底部,之所以把它做成蜂窝状,也是有原因的。”
    “蜂窝状的炉栅,可以起到一个收拢火焰的作用,让炉道内的炭火更为集中,如此一来,窑内的温度自然而然就有了保证。在没有专业的控温装置时,这个方法,可以很轻松地让窑内温度达到合适的温度。”
    “虽然原始,但却非常实用。”
    “大家千万别小看这个炉栅,有了它,窑内的温度,瞬间就能提升数倍。”
    “达到七八百度,也不再话下……”
    话落。
    无人机会意飞来。
    推近镜头。
    把泥制炉栅的各个细节。
    一一呈现给了屏幕前的观众们。
    “真的太专业了!”
    “有内味了!”
    “剑圣既视感!”
    “专业玩泥巴三十年!”
    “6666!”
    ……
    搞定了炉栅。
    陆羽把石板放在了篝火前,进行烘烤。
    随后。
    他抄起石斧。
    在营地的正中间,选了个位置。
    挖了一个“井”字型的炉道。
    炉道深约30公分。
    勉强算是及格。
    通常情况下,炉道越深,火力就越猛。
    但没办法。
    就目前手头上的这些工具,能挖到这个程度,已经是陆羽的极限了。
    “各位,炉道一定不能挖得太浅。”
    “因为太浅的话,火力得不到保证,这样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到烧制时间。严重的,甚至会损坏炉栅,所以,一定要在力所能及地情况下,挖深一点,只有这样,窑内的温度才不会太低。”
    井字形的炉道。
    两两交错。
    虽然有些歪歪扭扭的,不甚美观。
    但却不影响正常使用。
    挖好了炉道。
    陆羽又在沟壑相互交叉的地方,摆了些大小相同的石块
    并在周边砌上黏土。
    把烘烤得差不多的炉栅摆了上去。
    到时候,只要把柴火送到炉道内,火焰自然会透过炉栅上的蜂窝孔。
    让窑内的温度在很短的时间里达到理想状态!
    “土窑的炉道,有单双之分,单炉道的优点是易于制作,没那么繁琐,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
    “那就是温度会有所欠缺,升温也慢,如果泥料不过关的话,极难最终成型。”
    “如果条件允许,还是双炉道来得实在。”
    放置好炉栅。
    还不算完。
    紧跟着,陆羽又从旁边拿了一大团早就醒好的黏土,围着炉头砌了一圈。
    让窑底变得更为坚固。
    方便之后上砌土窑的内壁!
    “ok……”
    “打好了窑底,接下来的事,就简单多了,我们只需要顺着窑底,用黏土一圈一圈地向上砌,最后再封口,窑炉的主体就做好了。”
    说话的时候,陆羽手上的活儿,并没有停。
    一圈一圈。
    层层递进。
    只半个小时的样子。
    一个粗犷的简易土窑,便出现在了观众们面前!
    整个土窑。
    看起来就像个小土包。
    样子很讨巧。
    直径大约半米有余。
    高度刚好齐腰。
    因为用料扎实,作得仔细,
    土窑的内壁,很是宽厚。
    保温能力应该不赖。
    透过土窑的封口,依稀可以看到窑底的炉栅和最下方的炉道。
    虽然外形差点意思,看起来没那么美观。
    但该有的细节,却是一个都不少。
    不仅结构得当。
    设计得还非常巧妙!
    搭眼一看,活像个充满了原始气息的艺术品!
    看着眼前的土窑,陆羽连连点头,貌似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很是满意。
    而此刻,弹幕里也是分外热闹:
    “我了个giao!”
    “66666666”
    “主播真的有点东西!”
    “造谣可还行?”
    “哈哈!”
    ……
    走马观花地扫了一眼弹幕。
    陆羽简单地回答了一下几个问题,然后说:
    “窑炉基本就是这样了。”
    “怎么样,兄弟们?是不是有点意思?”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简易的土窑,与专业的没法比,但对我来说,这已经足够用了,有了这个东西,之后的日子,不论是烧陶还是烧瓦,就都不再话下了。”
    “刚刚建好的土窑,同样需要晾晒,并不能马上投入使用。”
    “严格意义上讲,至少需要晾晒一到两天才行,但实际上,只要保证水分挥发干净就行了,所以,等上个把钟头,咱们就能直接开窑了。”
    一听说土窑马上就能投入使用了。
    观众们也是兴致满满。
    在弹幕里吵个不停。
    在屏幕前守了整整一天,就是为了看到这一幕!
    见状。
    陆羽示意大家稍安勿躁,转而再次回到操作台前,取了一团黏土:
    “晾窑的这段时间,咱们也别闲着,顺便做点小东西,等开窑后先试试窑温再说。”
    说话间。
    他将手中捏好的黏土一分为二。
    只取了一半。
    另一半则放在了一边。
    “在暗河里脱险的时候,我的树皮小锅不幸遗失,那是我唯一仅有的炊具。”
    “现在,咱们有了窑炉,也收获了大量的黏土。所以,借这个机会,我准备先烧制一批新的炊具,来探探路……比如陶罐,陶碗,陶锅什么的。”
    话落,直播间内纷繁的弹幕再次袭来:
    “主播牛逼!”
    “锅碗瓢盆也要自己造吗?”
    “666,矛盾的斗争性,促进人类社会发展!”
    “不可思议!我一个成年人,竟然会看一个人玩泥巴看得这么乐呵?”
    “+1!”
    “没办法,羽神的直播,实在是太硬核了!”
    ……
    众说纷纭之际。
    手中的泥团,已经被陆羽捏成了一个圆形泥饼。
    “陶器是原始人最为重要的生活用具。”
    “形制多种多样,有炊具,饮食具,储盛器,还有常见的盛器等,按照器型来分的话,更是庞杂。”
    “这段时间,我一直都在竹筒来取水,说实话,有点难顶,一来是砍伐竹子太吃力,二来是损耗也快,为了节省成本,这次咱们直接一步到位,把锅碗瓢盆全都做出来!”
    很快。
    修正了一下泥饼的大型后。
    陆羽又从另一团泥团中取了一点泥料。
    用手搓成条状。
    接着。
    小心翼翼地围在了泥饼上。
    其实,任何陶器的制作步骤都是千篇一律。
    几乎没什么差别。
    大都是先做底盘。
    然后就像砌窑那样,用泥条一圈一圈地向上围就可以了。
    “这样的制陶步骤,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陶罐形制均匀。”
    “最重要的是美观,入窑时,陶土的表面也不会受热不均的现象,哪怕土质不过关,也不会轻易开裂。”
    说着,陆羽又搓了一根泥条,砌在了底座上。
    就这样。
    一条接着一条。
    没过多久。
    一个高约三十公分的陶罐,便初步成型了。
    完工之后。
    陆羽从竹筒里取了些水,打湿手掌,涂抹在陶罐表面。
    让其变得更均匀。
    同时,这么做,还能一定程度上加速陶土的硬化。
    将做好的陶罐为观众们展示了一番后。
    陆羽继续忙活了起来,将剩下的黏土用了个一干二净。
    按照如上的方法,做了很多实用的生活用具。
    锅碗瓢盆。
    应有尽有。
    一个陶罐,两个陶碗,一个小杯子,还有一个带把的小煮锅。
    虽说都是用泥巴捏成的,但看起来还真挺像那么回事的。
    “兄弟们,烧制好的陶器是可以放在火上加热的,也不怕水。”
    “完全可以长期使用!”
    伴随着观众们的6666和无数的喝彩。
    陆羽将做好的锅碗瓢盆放到一边,起身走到土窑旁,观察了一下。
    经过一段时间的晾晒,土窑内的水分,已经挥发殆尽。
    眼下。
    正是开窑的绝佳时机!
    “各位,晾得差不多了,可以开窑了……”
    说着,陆羽冲着观众们兴奋一笑,转身在一旁的柴火间取来好多木柴,塞进了土窑下方的坑道中。
    “古时候,华夏人在第一次烧窑的时候,往往会举办各种仪式,来祈求好远。”
    “知道吗?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都没有被废除,渐渐的,竟然形成了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
    回身拿了火种。
    陆羽二话不说,立刻将炉道内的柴火点燃:
    “但今天,仪式咱们就不办了,等下直接见真章!”

章节目录

直播之极限巨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吴常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吴常道并收藏直播之极限巨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