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蒋家一行人,在沈拙接完圣旨不久,就提前乘着车马回府,回程时,沈拙没有骑马,特意和顾三娘同乘一车。

    这会子,沈拙靠在车厢的软枕上,刚刚领到的圣旨被他随意丢到一旁,顾三娘经不得颠簸,她依靠在沈拙身上,悄声在他耳边问道:“阿拙,你辩赢了皇上,那皇上是不是就不会废除太子?”

    沈拙扶正她头上戴的钗环,笑道:“你也是个傻的,他既是起了废储的心思,怎会因我说赢了他,就就此作罢。”

    顾三娘听完这话,眉头轻轻一皱,她又问:“那嫡出的和有贤能的,到底哪一个好?”

    沈拙想了一下,他对顾三娘说道:“都好,尧舜禹汤,旧朝被新朝替代,上位者为了统治庶民百姓,要是不弄出一套尊卑伦理的规矩,等到人人都喊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岂不是要把他累死!”

    顾三娘似懂非懂,她迷茫的看着沈拙,沈拙嘴角含笑的握住她的手,他的这些话实在过于惊世骇俗,要是被人听到,说不定人家都当他是魔怔了。

    “你不用在意这些,不管是嫡还是贤,皇帝要我辩嫡,我就能辩赢贤,皇帝要我辩贤,我就能辩嫡。”

    这话顾三娘倒是听懂了,她看了沈拙一眼,嗔道:“没见过谁像你这样自夸的人。”

    沈拙搂着她的腰,他轻轻抚摸着顾三娘的腹部,低声说道:“不是我自夸,我们两人的孩子,将来要既嫡又贤!”

    是夜,沈拙打着灯笼来到蒋中明的书房,从远处响起更鼓声,沈拙进屋时,蒋中明抬头眼看了他一下,随后又低下头处理公务。

    沈拙足足等了片刻,蒋中明这才放下手里的笔,从堆积如山的公文里坐起身来,长久缠身的病痛使得他面色暗沉,但凡是在人前,他就从不肯表现丝毫的病态。

    沈拙懂得医理,他自是比旁人更懂得蒋中明已是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规劝的话他说不出口,既然连他自己都不爱惜自己的身子,旁人又何需替他着急。

    坐在案桌前的蒋中明并未察觉他在神游,他神情严肃,从公文里抽出一封书信递给沈拙,说道:“镇言来信了。”

    沈拙回神,他拆开书信快速看了一遍,而后又递还给蒋中明,蒋中明顺手把书信点燃,丢到笔洗之中,他道:“镇言此次私下回京,只有我和几个心腹知道,再过几日,皇帝就会打发你离京,虽说刚刚上任就要远离时局,好在避开安家的耳目,你在外行事更要便利,到时筹备粮草的事议就交给你了。”

    听了蒋中明的话,沈拙一语不发,关州是京城的门户,常州又据守着五万军马,这两地的将领都是安氏一派的人,太子不甘心束手待毙,皇帝一死,这一战恐怕是免不了的,蒋镇言而今受制于人,但他的势力还在,一旦起事,先前的那些老部下定会追随,若是开战,兵马粮草必不可少,沈拙此行离京,第一要紧之事就是筹备粮草。

    “我知道了。”沈拙回应一句,便不再说话。

    蒋中明点了点头,又略微提点他几句,便打发沈拙回去,沈拙转身走到门口时,瞥到蒋中明又继续埋头案首,他停了一下,便关门离去。

    没过几日,从宫里传来消息,靖文皇帝将太子招到宫中,无故将其呵斥一顿,责令他闭门思过,紧接着,皇上又下令指派沈拙前往扬城督办秋闱相关的事议,交待完这些,皇帝便对外说要闭关修炼,闭关之前,他解除安妃的禁足,又给了诸多赏赐,安抚的意味很是明显。

    离沈拙离京还有几日,顾三娘早早就将他把出行的衣物都收拾好了,听说扬城离长阳很近,顾三娘自言自语的说道:“你这是外出公务,不知道能不能去看看御哥儿呢,我怪想他的。”

    沈拙正在整理书箱,他放下手里的书本,坐在顾三娘身边说道:“你要是想他,等我回京时,把他一并带回来。”

    顾三娘按住他的手,她道:“可别,还是让他和锦三爷一起待在长阳罢。”

    就算沈拙不说,顾三娘也猜得出来,京城看起来平静无波,实则下面暗涛汹涌,御哥儿又是安妃的亲生儿子,谁知道安妃又会做出甚么事来呢。

    沈拙看到她满脸黯然,于是轻轻摩挲着她的后背,并说道:“你再忍一忍,等过些日子,就会好过许多了。”

    顾三娘不忍他担心,她道:“阿拙,你是个干大事的爷们,我哪儿也不去,你在外不必惦记我,我就带着孩子在家等着你。”

    顾三娘的话平凡不奇,但她的声音却是如此坚定,这让沈拙心里激起一股暖流,他抱着顾三娘,发觉自己竟是这样深深的眷恋着她。

    “三娘,我曾经十分后悔让你卷入京城的权势斗争,后来我想,你我夫妻二人,本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与其让你独自牵挂,倒不如我俩共同进退。”

    顾三娘望着沈拙的眼睛,她定定说道:“我既能陪着你一起粗茶淡饭,也能穿得了你替我挣下的凤冠霞帔!”

    ☆、第94章

    不出几日,就到了沈拙出行的日子,顾三娘心里纵是再不舍,也不得不强打精神送他出门,临行前的一日,蒋家的人聚在一起吃饭,饭用到一半,有旺走进来,他来到蒋中明身旁,在他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知道了。”蒋中明点头说道,坐在他对面的沈拙看了他一眼,又低头默默用饭。

    饭罢,自有仆妇们端来水盆和布巾,蒋中明一边洗手一边对沈拙说道:“你且站住,我有事与你要商议。”

    沈拙本来要走,听了这话便又留下来,那蒋中明想了一想,又对伺候的仆妇们说道:“等会子请公主到我书房里来一趟。”

    仆妇领命去了,蒋中明与沈拙一同前往书房,此时屋内点着灯,门口守着蒋中明的长随,他看到蒋中明和沈拙来了,只将书房的门推开,便垂手退到后面。

    蒋中明走进书房,一眼见到屋里站着一个身影,只待那人回身,蒋中明开口说道:“你不该这个时候回府的。”

    沈拙看到他的脸时,似乎并没有觉得惊讶,书房里的人是趁夜回府的蒋镇言,他和蒋锦言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原本是镇守南疆的一品大将军,不慎遭受安氏一派陷害,被靖文皇帝调至西南,仅担着一个不受重用的虚职。

    包括沈拙在内,蒋家三子当中,和蒋中明最像的就是蒋镇言,他长年戌守边关,五官冷硬,脸上不苟言笑,看到落后的沈拙时,停顿片刻,视线便又转到蒋中明身上,随后他撩起衣袍,双膝跪地说道:“儿子给父亲请安!”

    他就连说话的声音也是一板一眼,那蒋中明双手背在身后,沉声说道:“起来罢。”

    且说这父子三人在书房里说话之时,吉昌公主听到家人来传话,说是蒋中明请她去书房,不禁有几分疑惑,大家族的规矩严谨,蒋府只有她们几个年轻媳妇,蒋中明这个做公公的,向来都是避着府里的女眷们,这会子已到深夜的,他怎会特意请她过去?

    顾三娘和孙氏她们同样觉得诧异,孙氏不解的问道:“这倒奇了,要是有话要交待,用饭之前就该说了,老爷可曾有说过是为了何事?”

    仆妇只是传话,别的甚么也不知道,顾三娘看到吉昌公主沉吟不语,只当她嫩妇脸薄,便道:“相公在老爷书房里说话,我陪你一起去,正好和他一起回屋。”

    吉昌公主见此轻轻点头,她和顾三娘带着几个婆子丫鬟,径直往主院去了,走到院里时,只见四下守值的家人仆妇全无踪影,只有有旺守在书房门口,她见到这副情形,不免更加纳闷。

    有旺看到她们一行人来了,隔着门说道:“老爷,公主到了,大奶奶也来了。”

    屋里静了一下,从里面传来蒋中明的声音:“请她们进来。”

    她二人互视一眼,蒋中明既是如此说,那顾三娘就和吉昌公主一起携手进到书房内,哪知刚推门走到门口,吉昌公主的脚步就顿住了。

    顾三娘随着吉昌公主的视线望过去,只见屋里有个不认识的男子,那人体形健壮,身穿家常衣袍,这会子他正稳稳的端坐在靠西边的圈椅上,再细细观看他眉眼,顾三娘恍惚觉得他和蒋中明与沈拙有几分相像。

    吉昌公主怔了一下,随际轻咬着嘴唇,她低声说道:“镇言将军回京,竟是从来没人跟我说过呢”

    听了吉昌公主的话,顾三娘恍然大悟,原来这人就是蒋府的二公子蒋镇言,只不过听到吉昌公主称呼他为镇言将军,顾三娘莫名有种别扭的感觉,这夫妻二人,一个离家数年,难得回来一趟,连自己的妻子都没有提前告知,另一个,好不容易和丈夫重逢,却像是有惊无喜,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亲热。

    蒋镇言对待吉昌公主很冷淡,若不是他父亲蒋中明请来吉昌公主,他根本就没有与她见面的打算,他回道:“我此次行程匆忙,今晚就要离京,故此没有知会公主。”

    吉昌公主眼神一黯,身子轻微颤抖起来,离她最近的顾三娘是最先察觉到的,她感到吉昌公主并未像她表现出的那样冷冰冰,做丈夫的这样说话,未免有些太伤人心,顾三娘伸手扶住吉昌公主,这才发觉她的双手一片冰凉。

    屋里静得像是掉根针都能听到似的,顾三娘握住吉昌公主的手,吉昌公主怔怔的立在原处,她双眼低垂看着地面,不知在想些甚么。

    那个男人依然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这让顾三娘心底忽然升起一股怒意,蒋中明和沈拙还在屋里,这里本没有她插话的地步,然而头一回看到吉昌公主如此手足无措,顾三娘忍不住就心疼起来,她定了定心神,对着蒋镇言沉声说道:“将军莫怪小妇人多嘴,你一向在外,这原也是正常的,毕竟好男儿志在天下,可是吉昌公主背井离乡,辞别家人远嫁京城,从不曾有过一句怨言,她虽不像将军那样干的是保家为国的营生,不过她为了府里的庶务不敢有半分懈怠,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还望将军看在这个份上,心里也该有个成算!”

    她这话其实已算是有些逾越,沈拙看着顾三娘,他摇头轻叹了一口气,没有开口说话,至于蒋中明,在顾三娘说这些话时,脸上闪过一丝不悦的神情,他自己的儿子,何时轮到一个妇人家来指手划脚。

    被指责的蒋镇言挑了一下眉梢,他锐利的目光直视着眼前这个妇人,低沉沙哑的声音说道:“你是在替她抱屈么?”

    顾三娘到底也不是那等顾头不顾尾的人,他和吉昌公主是要过一辈子的,没得弄得人家夫妻离心,想到这里,顾三娘口气变得和缓了一些,她说道:“不敢,只要有将军在,还轮不到我来替公主抱屈!”

    蒋镇言不着痕迹的看了沈拙一眼,沈拙无奈的笑一下,他是不舍得斥责顾三娘的,便柔声对她说道:“你不知道这其中的原由,镇二爷是秘密回京,丞相念他与公主久不相见,专程请她来团聚,谁曾想你也跟着一起来了。”

    顾三娘一顿,她望着蒋镇言,见他还是满脸不以为意,虽是气愤他没有将吉昌公主放在心上,也顺着台阶而下,对他福了一礼,告罪说道:“是小妇人失礼了!”

    蒋镇言没有看她,他端起茶杯吃了一口茶,一句话也不说。

    旁边的吉昌公主神色渐渐恢复平常,她对着蒋中明行了一礼,说道:“多谢老爷怜惜,既是已见到镇言将军,那我便告退了。”

    蒋中明默默颔首,那吉昌公主转身就走,没有再多看蒋镇言一眼,顾三娘也没留下,她紧随着吉昌公主,两人一同走出书房。

    等到离正院远了,顾三娘停下来,她对吉昌公主歉意的说道:“公主,方才是我只图一时口舌之快,还望你不要放在心上,莫要因此就真的恼上了镇二爷。”

    吉昌公主哑然失笑,她道:“我从十三岁就认识了镇言将军,又岂是今日才知他的为人。”

    顾三娘看着眼前这个异国公主,心中很不是滋味,她和蒋镇言之间的事,非是她一个外人能说得清道得明的,她和吉昌公主相识一场,起初只当她难以亲近,渐渐才知道她不过是外冷内热而已,她自是希望他们夫妻能举案齐眉,琴瑟和鸣。

    夜已经深了,吉昌公主想到顾三娘身子不便,说道:“多谢你陪我跑一趟,你快些回东院去歇着,莫要累着了。”

    顾三娘摇头说道:“不碍事,我先送你回去罢。”

章节目录

顾三娘再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小春贤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小春贤并收藏顾三娘再嫁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