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南郡与珠崖洲,隔海相望。乘风南下,一日可达。主公既已在珠崖立江表之港。大军渡海而攻,何愁林邑不灭。”贾诩成竹在胸:“所虑,无非‘攻伐易,守备难’。”
“当作何解?”蓟王笑问。
“回禀主公,不过‘恩威并济,兼容并蓄’。”贾诩奏对:“可贩夷洲、澶洲及珠崖洲上野人,入林邑安居。再将林邑占人,外贩三州,如此反复。不出数代,三南可安。”
“泉州使馆,可有林邑使者。”蓟王又问。
“有。”左相崔钧,起身奏对。蓟国大汉一藩,海运繁盛。丝路诸国,皆遣使北上。呈递国书,处理邦交及通商事宜。海上丝路,亦如此这般。无有例外。
凡有大汉海船往来。必有徼外诸国,遣使随行。几成惯例。
“国书先发,檄文二发,千帆三发。”蓟王言道:“往来林邑之商贾,皆召入市舶寺,随军远征,顾问应对。凡有所献,皆录入军功。”
“喏。”田骅领命。
军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保障,首当其冲。日南狭长,东西纵深不足。远交近攻,合纵连横,凡海市必有蓟使。只需许以重利,周遭徼外蛮国,必欣然倒戈。攻灭林邑,何其易耳。
蓟国营城术、造船术、航海术、机关术,冠绝宇内。
时,从事中郎李固所陈七条,皆不足为患。珠崖洲朱卢港,亦初具规模。功能齐备。十万岛夷,闻汉廷复立,纷纷涌入。先前,港中吏民,闻岛夷蜂拥而至,人皆色变。本以为群起来攻,岂料竟举族来投。问过方知,皆是前汉时所设珠崖、儋耳旧郡,向化之民。代代相传,皆以汉裔自居。亦因心向大汉,与岛夷格格不入,常为化外野人围攻。闻汉廷重回,焉能不喜极而泣。
书报蓟国。蓟王心领神会。前汉心血,并非白费。珠崖岛夷,正如五胡无异。若非四百年天汉,骤然崩塌。国祚无存。五胡向化,岂会半途而废。
四夷向化,汉风长存。又何须苦盼云燕赎回,乃至天子守国门。
每每念及此处,蓟王总不胜唏嘘。
漠北都护,立府北海。苍海郡,接山连海。舟行半岛,路通塞外。石炭大兴,暖帐必备。即便千里冰封,万里飘雪。帐内亦温润如春。西海郡圩田大成。青稞麦逆进高原,日光耀目之地。北海亦辟良田。冬宫城内,暖帐园圃遍地。北海驽马,能耐极寒。机关橇车,四季通行。冬季施工,蓟国日臻大成。漠北各族,年后纷纷上疏,欲营城定居。兴建草场,马邑。豢养牛羊,割毛硝皮。贩回饲料石炭,各取所需。
游牧改农牧,求之不得。
牧人其次,弓骑居首。入选大营,领食军俸。若立功勋,举家迁居。编户齐民制,二十等爵制,深入人心。
只需成家立业,三族凑齐(担保)。陟罚臧否,一视同仁。蓟王何乐而不为(和亲好啊……)。
还是少时那句。能得一日三餐,无人愿提头造反。
蓟王一声令下。蓟国上下,如齿轮连动。驱动宇内第一战争利器,满帆前行。
八月未央。
蓟王婚期,如期而至。
各方协同,终于定下仪轨。以贵人礼聘。
诚如先前贾诩设反·美人计时,向曹节承诺。贵人礼聘,亦不辱没大汉长公主。
天光三殿,各得其主。尤其陇右云霞殿,中宫灵辉殿。为钟存慧妃,并列岛倭妃所居。不宜再封贵人。王宫八殿:昭阳、飞翔、增成、合欢、兰林、披香、凤凰、鸳鸯,各有所属。
尤其东宫二殿,鸳鸯为十夷王女所居,飞翔育蓟王子嗣。不宜擅动。
思前想后,刘备遂以无极殿策封。无极殿,乃北宫餐厅。改造后,亦上下四重。一重正殿,仍为餐堂。二重之上,并入临近楼阁馆舍,增筑改造为贵人寝宫。即除闲置,又当大用。且“无极”之名,亦大有寓意。暗合安素之生平。媵妾冯氏,自当为无极美人。
美人无极。
赐婚有条不紊。董太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亦在暗中推进。
送嫁当日,安氏并冯氏,拜别双亲,车驾各出家门,先入禁中,叩谢三宫帝后并少帝。而后绕行四郭,自西山门入函园。时函陵令鲁肃,门下主记蒋干,列队相迎。同入二崤城,瑶光殿。后殿歇息,前殿迎宾。
翌日,车驾下山,入阳港水砦,登太后行宫,赤楼帛兰船华云号,北归蓟国。
船入鸿池,便有蓟国横海舰队,沿途护送。送嫁人等,同船共往。待婚礼毕,再乘华云号返回帝都。
满打满算。一来一回,半月足以。
何后虽未同往,然将行宫华云号,暂借一用。足见持重。
仲秋时节,风清日朗。衣不沾身,寒暑皆宜。再加大河汛期已过。波平浪静,一路顺风顺水,亦是绝佳行期。
少帝提议,三宫帝后并少帝本人,皆移驾南北二宫相连覆道。居高送别。
如此行事,用意不言自明。三宫帝后亲临,待婚车远去,洛阳城门紧闭,插翅难飞。
三宫帝后,自当欣然允之。以示清白居心。
函园遗芳里。曹节别馆。
左中郎将吕布携礼登门,与安素话别。
“此去蓟国,千里之遥。贤妹保重。”吕布与安素,兄妹相称。足见反·美人计成矣。
“此去无惊无险,兄长无需担心。”安素笑答。
“朝中风闻,《起居遗诏》已入蓟王之手。遗诏言及‘父死子继’,乃补‘兄终弟及’。”吕布言道:“先帝早有远谋。若合肥侯不堪大任,则由先帝二子继承大位。至于究竟是‘立长’还是‘立贤’,唯蓟王得知。群臣窃以为……”
“如何?”见吕布欲言又止,安素笑问。
“窃以为,遗诏所言,乃行废长立幼。”吕布言道。
“百官多虑。”安素正色道:“蓟王必不会奉此诏。”
“何以见得。”
见吕布显然奉命而来,安素亦未说破,这便答曰:“疏不间亲,卑不谋尊。正如《废帝诏书》事后存疑。事已至此,焉知《起居遗诏》是真?”
“当作何解?”蓟王笑问。
“回禀主公,不过‘恩威并济,兼容并蓄’。”贾诩奏对:“可贩夷洲、澶洲及珠崖洲上野人,入林邑安居。再将林邑占人,外贩三州,如此反复。不出数代,三南可安。”
“泉州使馆,可有林邑使者。”蓟王又问。
“有。”左相崔钧,起身奏对。蓟国大汉一藩,海运繁盛。丝路诸国,皆遣使北上。呈递国书,处理邦交及通商事宜。海上丝路,亦如此这般。无有例外。
凡有大汉海船往来。必有徼外诸国,遣使随行。几成惯例。
“国书先发,檄文二发,千帆三发。”蓟王言道:“往来林邑之商贾,皆召入市舶寺,随军远征,顾问应对。凡有所献,皆录入军功。”
“喏。”田骅领命。
军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保障,首当其冲。日南狭长,东西纵深不足。远交近攻,合纵连横,凡海市必有蓟使。只需许以重利,周遭徼外蛮国,必欣然倒戈。攻灭林邑,何其易耳。
蓟国营城术、造船术、航海术、机关术,冠绝宇内。
时,从事中郎李固所陈七条,皆不足为患。珠崖洲朱卢港,亦初具规模。功能齐备。十万岛夷,闻汉廷复立,纷纷涌入。先前,港中吏民,闻岛夷蜂拥而至,人皆色变。本以为群起来攻,岂料竟举族来投。问过方知,皆是前汉时所设珠崖、儋耳旧郡,向化之民。代代相传,皆以汉裔自居。亦因心向大汉,与岛夷格格不入,常为化外野人围攻。闻汉廷重回,焉能不喜极而泣。
书报蓟国。蓟王心领神会。前汉心血,并非白费。珠崖岛夷,正如五胡无异。若非四百年天汉,骤然崩塌。国祚无存。五胡向化,岂会半途而废。
四夷向化,汉风长存。又何须苦盼云燕赎回,乃至天子守国门。
每每念及此处,蓟王总不胜唏嘘。
漠北都护,立府北海。苍海郡,接山连海。舟行半岛,路通塞外。石炭大兴,暖帐必备。即便千里冰封,万里飘雪。帐内亦温润如春。西海郡圩田大成。青稞麦逆进高原,日光耀目之地。北海亦辟良田。冬宫城内,暖帐园圃遍地。北海驽马,能耐极寒。机关橇车,四季通行。冬季施工,蓟国日臻大成。漠北各族,年后纷纷上疏,欲营城定居。兴建草场,马邑。豢养牛羊,割毛硝皮。贩回饲料石炭,各取所需。
游牧改农牧,求之不得。
牧人其次,弓骑居首。入选大营,领食军俸。若立功勋,举家迁居。编户齐民制,二十等爵制,深入人心。
只需成家立业,三族凑齐(担保)。陟罚臧否,一视同仁。蓟王何乐而不为(和亲好啊……)。
还是少时那句。能得一日三餐,无人愿提头造反。
蓟王一声令下。蓟国上下,如齿轮连动。驱动宇内第一战争利器,满帆前行。
八月未央。
蓟王婚期,如期而至。
各方协同,终于定下仪轨。以贵人礼聘。
诚如先前贾诩设反·美人计时,向曹节承诺。贵人礼聘,亦不辱没大汉长公主。
天光三殿,各得其主。尤其陇右云霞殿,中宫灵辉殿。为钟存慧妃,并列岛倭妃所居。不宜再封贵人。王宫八殿:昭阳、飞翔、增成、合欢、兰林、披香、凤凰、鸳鸯,各有所属。
尤其东宫二殿,鸳鸯为十夷王女所居,飞翔育蓟王子嗣。不宜擅动。
思前想后,刘备遂以无极殿策封。无极殿,乃北宫餐厅。改造后,亦上下四重。一重正殿,仍为餐堂。二重之上,并入临近楼阁馆舍,增筑改造为贵人寝宫。即除闲置,又当大用。且“无极”之名,亦大有寓意。暗合安素之生平。媵妾冯氏,自当为无极美人。
美人无极。
赐婚有条不紊。董太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亦在暗中推进。
送嫁当日,安氏并冯氏,拜别双亲,车驾各出家门,先入禁中,叩谢三宫帝后并少帝。而后绕行四郭,自西山门入函园。时函陵令鲁肃,门下主记蒋干,列队相迎。同入二崤城,瑶光殿。后殿歇息,前殿迎宾。
翌日,车驾下山,入阳港水砦,登太后行宫,赤楼帛兰船华云号,北归蓟国。
船入鸿池,便有蓟国横海舰队,沿途护送。送嫁人等,同船共往。待婚礼毕,再乘华云号返回帝都。
满打满算。一来一回,半月足以。
何后虽未同往,然将行宫华云号,暂借一用。足见持重。
仲秋时节,风清日朗。衣不沾身,寒暑皆宜。再加大河汛期已过。波平浪静,一路顺风顺水,亦是绝佳行期。
少帝提议,三宫帝后并少帝本人,皆移驾南北二宫相连覆道。居高送别。
如此行事,用意不言自明。三宫帝后亲临,待婚车远去,洛阳城门紧闭,插翅难飞。
三宫帝后,自当欣然允之。以示清白居心。
函园遗芳里。曹节别馆。
左中郎将吕布携礼登门,与安素话别。
“此去蓟国,千里之遥。贤妹保重。”吕布与安素,兄妹相称。足见反·美人计成矣。
“此去无惊无险,兄长无需担心。”安素笑答。
“朝中风闻,《起居遗诏》已入蓟王之手。遗诏言及‘父死子继’,乃补‘兄终弟及’。”吕布言道:“先帝早有远谋。若合肥侯不堪大任,则由先帝二子继承大位。至于究竟是‘立长’还是‘立贤’,唯蓟王得知。群臣窃以为……”
“如何?”见吕布欲言又止,安素笑问。
“窃以为,遗诏所言,乃行废长立幼。”吕布言道。
“百官多虑。”安素正色道:“蓟王必不会奉此诏。”
“何以见得。”
见吕布显然奉命而来,安素亦未说破,这便答曰:“疏不间亲,卑不谋尊。正如《废帝诏书》事后存疑。事已至此,焉知《起居遗诏》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