祯娘传 作者:夏天的绿

    分卷阅读417

    索性兴业钱庄的几家都是极有实力的,各家名下产业众多,就算只是这样看起来是‘笨办法’的办法,使用起来都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不过这也不是很意外,这种办法本来就是以力破巧,产业规模太小就难以溅起水花。

    而产业规模足够大的话,根本无法阻挡——钱本来就是为了流通使用的,而这些产业既然保证了钱有地方花,甚至可以更方便更实惠地花,那么使用纸钞当然就会变得理所当然起来。

    然后就是联络关联人家的产业,有些关联人家本来就是依存于兴业钱庄这一系家族的上游产业或者下游产业。这边发话说以后无论是出还是进都使用纸钞,他们端人家饭碗吃饭的就算迟疑也只能硬着头皮接下来么。

    最后就是各地衙门官署调拨款项使用纸钞的问题,这其实是一个遗留问题。之前在与朝廷谈条件的时候,朝廷只接受了官员俸禄采用纸钞直接发放到各地兴业钱庄户头,并且还是逐年执行。而关于户部各款项调拨是否使用纸钞其实是一直存疑的,应该说即使是眼界广一些的朝廷官员也不见得看的多远。

    逐年执行这一点倒是没的说的,话说如果从第一年就开始全面执行,八百万两的纸钞哪怕在民间不理想,也是随便就能开销完了。现在么,主要攻关果然还是在这个调拨款项上。而这就要一些善于和各地衙门官署联系的人去办了,这些专门做关系的人才如今祯娘倒是积攒了一些,这时候正用得上。

    祯娘的手段既有正道也有奇招,讲究的是奇正相合。再加上她资本雄厚人脉宽广,就连合作伙伴也选的正好。有这些好,兴业钱庄发行的纸钞自然很快有了相当大的进展,甚至很快有了八百万两不够用的情况出现。

    听起来相当不可思议,那可是八百万两,整个大明身家超过八百万两的又有几个?然而考虑到这是天底下人一起花用八百万两又觉得理所当然了,人均算起来也就不多了。

    特别是那些经商的,这些人甚至不需要祯娘定下来的手段,一开始就自发自觉地使用纸钞了——这是必然的,商人用钱极讲究稳定、通用和方便。稳定和方便自然不必说,而兴业钱庄和祯娘的产业遍及天下使得通用这块短板也补齐了。

    原先这些人也是银票的使用者,银票防伪做的不如兴业钱庄的纸钞,连方便和通用也比不过。该如何选,也就不推测了。可不要小看这些商人,一个两个或许不多,若是成了风潮,哪怕都是小商人那也相当可观了。

    八百万两确实不太够用,祯娘又不是拿不出更多的准备金来!好在同德元年已经过去一半了,又是第一年,就算差一些也差的有限。只是这样的话,下一年的准备金数额就要好好商量了。

    漫天要价落地还钱,祯娘这里直接就报了新一年一千万两的准备金,也就是纸钞要印出两千万两来。而其中归祯娘出的部分虽然有些压力,但是也不是做不到。毕竟她的产业在那里,去岁八百万两银子的纸钞,等于是多支配四百万两,也确实赚了一些。

    不过就算承担的起,朝廷哪里会答应这样大的步子!即使他们能收印钞税,也不敢啊——最后这些纸钞还是要落到老百姓身上的。若是兴业钱庄有一个不稳当,到时候说是不关朝廷的事,那又怎么可能?

    朝廷与百姓可是唇齿相依,百姓亏了钱是要导致民间各行各业都萧条的。到时候市面冷清,一行影响一行,一件事影响一件事,总之最后还是要报应在朝廷上就是了。

    不过不管怎么样,四百万两的准备金八百万两的纸钞在下一年肯定不够了。具体商量出一个什么数字来要看接下来两边的底线,以及种种力量的博弈。这甚至不是简单的,最合适的数字那么简单。

    然而不管商量出一个什么样的下一年印钞数,今岁兴业钱庄风风火火,赚到的利润是所有同行,甚至非同行眼红是真的。这件事影响之大,对于他们这些商人来说,大概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元年’吧。具体来说,就是祯娘和她的兴业钱庄给所有人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话说今岁兴业钱庄可是大出风头了,兴业,兴业,倒是起的好名字,如今不就是兴业了么!你们眼看着算一算,这一回那位周夫人能赚多少,能不能头一年就把之前的开销赚回来?”

    就有掌柜的回应自家东家道:“东家也不必这样想,这钱庄名字都是虚的,谁家做生意不用一个有好意头的名字?顺通、一路升、盛业、富民,这些都是钱庄的名号,哪一个不是意头吉祥!这到底还是看各家经营才能论好坏——嘿!这样还真是钦佩那位周夫人了,她一个妇人,才多少年就做出这样的成就来。只要后人不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传个两三代,又是一代豪族。”

    至于说之前的开销有没有赚回来,那些掌柜则是回道:“这个可不好说,我们手头也没个账本,哪里知道那几家暗地里使了多少钱。只是做个估计,估计第一年还没能全回本。”

    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但凡有点见识的都应该看得出来纸钞是怎样形势大好!不管今岁有没有回本,之后一两年之内总会回本的。而发纸钞又不是小孩子过家家,要准备的事情多了,别家对手一两年之内只怕还不能做到,到时候就是净赚了。

    而且独享一个这样大的市场,即使只是在短时间之内,那也是让人艳羡了啊——正是因为这十足十的垂涎,各家已经在迅速跟进了。特别是资产庞大的那几家,有钱庄的最好办,只需要摸清楚兴业钱庄的门道,然后打通关系,照着兴业一样经营就是了。

    没钱庄的麻烦一些,但也麻烦的有限。除了作风保守的,不打算轻易涉足这种新行业。其他的去买下几家老钱庄的牌子,收拢一批掌柜、账房、柜台和伙计,这就各处把钱庄开起来。不管最后能不能经营的好,至少对于资产丰厚的那些人,明摆着的阻碍都不算阻碍。

    也是因为大量的钱财进入钱庄行业搅局,很短的时间之内,钱庄业在本来红火的基础上又烧了一把火。甚至反应到了钱庄做事的掌柜等人身上,各家有挖角的,那必然是要涨钱的。

    对于这样的事儿,祯娘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嘱托李在业道:“想要涨钱是不成的,家里有多少伙计?钱庄那边涨了,别的产业里做活的怎么想?是不是要转行了!我与你一个主意,在每家钱庄分店里,划出少量的股本来与掌柜伙计分红,只是分红多少须根据没人的业绩来。这即是说多劳多得,少劳少得,那么旁的人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这也要转行,先掂量掂量自己的本事够不够罢。”

    在同德元年,兴业钱庄、纸钞等词儿,成为了一整年根本躲不开的东西。这甚至

    分卷阅读417

    -

章节目录

祯娘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夏天的绿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夏天的绿并收藏祯娘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