祯娘传 作者:夏天的绿

    分卷阅读135

    过‘国色.盛唐诗’‘国色.八美人’‘国色.二十四节’之类的纪念组,无不是备受追捧。这样的生意案例,还被苗修远读书的东南财经等学院写在了书里,反复研究过呢......

    甚至不说那样远,只是第一年的年末,苗修远、刘文惠、宋熙春三个看一年账册就忍不住道:“这也太惊人了一些,原来就觉得这指甲油的生意撑死了也没得多大的格局,至少比不上做火柴。只是这才第一年就比火柴那边赚的多了,什么道理?”

    祯娘老神在在,比划了一下桌上小屏风上的画儿,道:“格局是没得火柴的,这可是民生用的。但是没得天灾人祸,讨生活容易的时候,这些精致玩意儿不定卖不过那些。譬如木柴、炭火之类的生意格局是大,也不见得比家里卖珍珠赚啊。”

    大家笑过一回,只有苗修远一个非要想明白的还在脑子里打转,皱眉道:“想不通啊想不通。”

    刘文惠却是一把拍上他的肩膀道:“你管什么想不通的,这可是咱们又做成了一桩生意,还是一桩大生意好生意,赚钱多还不好么。”

    祯娘笑而不语,不知道这些伙计是不是真不知道天底下有钱女子在这些东西上从来不计较花费。直到三人都看她,她才提示般地道:“你们该去打听打听富贵人家每个月后院该用多少脂粉钱了,女子可比你们想的大方有钱。”

    不过这也是后头的事情,现在事情才将将开始,还是年上春末里头呢!

    第66章

    春末里头不正是好时光, 祯娘却是因为各样事情没正经出门玩过的样子。这个她自己都恍然不觉,直到听到底下丫头说了一回她才想起来。不说的时候没个察觉, 等到提起便是十分意动了, 因此第二日祯娘便禀了顾周氏一声就出门去了。

    顾周氏因想着祯娘最近又是学习管家, 又是新开一门生意, 闲下来还要读书。这会儿要出去玩,心中十分乐意,还让她晚些回来, 多玩一会儿呢!

    祯娘出得门,在车上就有红豆叽叽喳喳问道:“今日春光大好呢, 小姐是要去城外踏青,还是就在城里逛一逛?要是踏青咱们也应该在市里转一转, 准备一些小食并风筝等玩意,不然到时候玩什么。”

    祯娘轻轻点了点红豆的额头,道:“今日先在城里转一转罢, 我是想着逛一逛古董店, 然后在集市里逍遥一个下午。至于郊外, 等到过几日再去吧。到时候要提前准备才行——你可安静一些啊, 有了你一个竟像是多了一屋子人一样。”

    有了祯娘的话红豆才收了声, 安安静静坐着,偶尔透过车窗帘子看看外头的景儿——她是常常跟着祯娘出门的一个,但是真个街市玩耍其实也没几回, 所以也是很珍惜的。

    祯娘也看外头,这时候正走在一条主街道上——街上十分拥挤, 不只是因为如今做生意年景好,街上多得是人。也因为如今占用官道的多,要知道这金陵城原本大街上都是有官沟的,这官沟用于排水。本来两边房屋是决不许超越官沟的,如今官沟却都是在房屋屋檐下头。

    这样的坏处好多——一个是人家怎会容忍屋檐底下有个水沟,自然是要填平堵死的。于是一旦到了南京雨季。雨水漫街,水道不通。另一个是这样屋檐相连,没有砖墙相隔,一家火起就是千万家火起。

    还有些别的坏处,也是说不尽了。祯娘不喜这样,但也知道自己无法因此不看这些,转而看街市上热闹店铺。要知道南京是秦淮河畔,算的天下第一等富贵繁华之一了,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名色繁多。

    有那茶楼、茶坊,门上挂着水帘子,屋内支起炉子来,以茶招揽四方客人,专售梅汤、和合汤、胡桃松子泡茶——不过也兼卖面饼。只是祯娘早就知道这面饼味道不怎样,只能骗一骗外地客人了。

    这也不是祯娘眼尖,或者自己试过。而是金陵本地也有戏谑调侃人,其中有一套调侃词,专说这些各色店铺的。祯娘阅过一本这样的笔记,倒是对金陵各店铺的‘内里’知道了个一清二楚。

    记得那说这些茶寮的调侃词正是‘茶坊面饼硬如砖,咸不咸兮甜不甜。只有燕齐秦晋客,一盘完了一盘添’,也是格外挖苦了。

    也有酒馆、酒店,挂着大大的‘酒’字旗。如果是一座大酒楼,就更加气派。里头有百十座阁儿,周围都是绿栏杆。祯娘倒是听说本司三院四处窠子里头的粉头□□都会到酒楼赶趁,怀抱琵琶,弹唱曲儿,或者吹笙品笛,替公子王孙或食客侑酒。只是她每回都没见过,毕竟都是是在雅间里的。

    还有各种食店、面店,买卖各种吃食。如羊肉面店,日宰羊数只,面如银丝,有蒜面、肉内寻面,兼卖扁食、夺魁。此外,还有杂货铺、绸缎铺、当铺,如此等等。

    祯娘是准备逛一逛古董店的,因此这边都先不停留,到了三山街到太学前一段这才下了马车,自己行走逛街。

    这一段街道可是有来头,原来天底下有四大书市,分别在京城、南京、苏州、杭州,这南京的书市就正在三山街到太学前一段。原来全是卖书的,后来街道又接了许多支路,算是扩大了。

    这以后就有许多店铺进驻了,不过大概是这里原本是书市的关系,进驻的店铺也是文具店、清客店、古董店这些,总归是文人汇聚之地。也是祯娘到金陵后最常逛的街了,常常在这里淘到心爱之物。

    是的,就是‘淘’。毕竟除了一些大古董店明码标价,并没有多少空子钻之外,多的是小商小贩。这些人最多的是开了一个摊子,也有些有小铺子。总之他们本钱不大,东西也不贵,只是假货多。有眼光的自然能低价买进好东西,至于没得眼力的就只能认吃亏了。买古董的规矩从来是钱货两清,不包真假。

    其中的乐趣也在于此了,祯娘自己就是个中高手——在一堆破烂玩意儿里,只有自己能慧眼识珠挑出真东西,用远低于应有价的银子买下喜欢的东西,其中乐趣真不是一句‘赚了’可以形容的尽。

    祯娘下了车,见到第一间店铺竟不识书店也不是古董店,竟是一家清客店。清客是什么大家都是知道的,就是在富贵人家帮闲凑趣的文人、教授吹弹歌唱的艺人,多是科举不顺仕途不畅之士,只得如此罢了。

    说起清客还有一个‘十样要诀’,即所谓‘一团和气要不变,二等才情要不露,三斤酒量要不醉,四季衣服要不当,五声音律要不错,六品官衔要不做,七言诗句要不荒,八面张罗要不断,九流通透要不短,十分应酬要不俗’。

    所以说来他们最要紧的是要能够应付裕如左右逢源,故而说起来清客再雅,也不过就是寄人篱下,仰人鼻息,清淡凑

    分卷阅读135

    -

章节目录

祯娘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夏天的绿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夏天的绿并收藏祯娘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