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后在六零 作者:蓬莱女

    分卷阅读150

    九零后在六零 作者:蓬莱女

    分卷阅读150

    们可爱,他也是敬谢不敏的。接受过最正统的儒学教育,虽然对政府充满了痛恨,即使是为了他的父母,他也不会想跟这群土匪有大牵扯的。

    好在大当家的倒是挺痛快的,后来再没有找过他。后来他打听到这大当家的是跟洋人有仇的,倒是也能理解了。

    不过这世道,华夏人少有不跟洋人有仇的吧!

    心思最偏激的时候,他跟着学校的同学们搞过□□。很不幸的是,第一次参加□□的他就被抓了。

    一群人混关在一个牢狱里,他有幸认识到了党的革命战士,也是因为他,他坚定了自己参军的决心。

    那个年代,如果没有实在是过不下去的理由,很少有人参军。

    因为参军意味着着要打仗,要流血,更可能会丢掉性命。

    可是他在下这个决心的时候,心思异常的坚定。就像是,他生来合该如此,他天生就应该出现在战场上的。

    被老父亲从监狱里捞出来的时候,他心里的千言万语,在看到父亲花白的头发时,忽然就再也说不出来。

    那一刻他忽然意识到,他的父亲,那个家里的顶梁柱,顶天立地的那个男人。

    他,老了。

    原本坚硬的心,因为父亲佝偻的背影和沧桑的眼神,忽然软如下来。

    那一刻,他自暴自弃的想,就这样吧,听从父亲的安排,老老实实回家种地,再也不要管这些似是而非的事儿了。

    回到家里,家里有担心的老母亲,还有一双亮晶晶的眼睛。

    这些年,他也算是想明白了,他就是看上胡秀花这小妮子了,倒没什么不好承认的。

    小妮子到了可以嫁人的年纪,长得如花似玉,是他眼里最美的姑娘。

    而最幸福的就是,你喜欢的那个姑娘,心里想的也是你。

    他还没来得及对父母说秀花的事儿,这小妮子就自己送上门来了。

    于是他顺理成章的跟小妮子成了婚,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生了一个大胖小子。每日田间地头的劳作,城里的那些事儿就像是一场热血沸腾的梦,被风一吹,便是烟消云散了。

    --才怪!

    有个词叫做“自命不凡”,家里的老娘曾经说过,华夏没了你这个当兵的难道还会亡国不成?!

    他想说,如果全华夏的人都这么想,那他们都呆在家里等死好了。被人如脊地之泥一般践踏,被人踩着脊梁骨喝骂,这不是他想要过的日子,也不是一个有着澎湃激情华夏人该过的日子。

    心里不忿,面上不显。平日里他该干活还是干活,只话越来越少,略有些郁郁寡欢罢了。

    鬼子进村的那一天,从来都不抽烟的父亲破天荒的在院子里抽了一袋旱烟,只留给了他三个字“你去吧”,就蹒跚着脚步进了那扇破旧的老木门。直到他离开,都没有从那扇门里出来。

    父亲未尝不爱这片土地,但是他更爱自己的儿子罢了。可是当自己儿子的尊严在他面前被践踏的时候,从小听着水浒长大的汉子,终于选择,让他的儿子站着死,而不是跪着生。

    最了解他的莫过于自己的枕边人,当天孩子他娘就给他收拾好了行李。她性子他知道,看着柔情似水,其实再倔强不过。可是这么要强的一个人,在那天晚上,哭的稀里哗啦、泪流满面。

    美人香,英雄冢。他比不上唐明皇,可她也不是什么杨贵妃。或者是她从来就知道,她留不住他。

    这个想要展翅高飞的雄鹰,的确不应该埋没在田间的地头上。

    抛家舍业,不过如此。

    他记得那天晚上的月亮,虽然被天狗狠狠地咬掉了一大块儿,可却是明晃晃的照亮了他前进的路。

    炕上的儿子呼呼大睡,他心里甚是不舍。

    月下的老母亲流着泪,只叮嘱他注意安全。别的,什么都没提,什么都没说。

    他包袱里装的是家里五成的积蓄,不多,可却是家里能凑到的全部财产。轻飘飘、沉甸甸的,压得他的肩膀有些疼。

    到了岛城之后,听见有学生高颂伟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心里甚是羞愧。

    比起这句话的赤诚之心,他读书还是过于功利了些。小时候是为了让家里免税,长大后是为了让自己有一份好工作。即使是心里最纯粹的时候,也只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这也更坚定了他投军的方向,他要加入的那个党派,果然如那人所说,是个能让人心里快活的地方。

    其实城边上的那群土匪,更确切的说是一群义匪。至少从周边人的口风里知道,这些人从来没有抢过贫苦人家,反而劫富济贫,多有善举。

    听到他要去参军,大当家的更是当场言明要跟他一起去。豪杰兄弟们称他是真汉子,更是送给他了一把枪。

    最后他们是一起上路的,所以说,这是一群可爱的人。要是没有生在这乱世,或许也只是老老实实种地的农民罢了。

    说来也是好笑,他第一次饿肚子竟然是在军队上。

    有道是当兵吃粮、吃粮当兵,他这个当兵的,竟然在打仗前都是吃的都是稀饭。

    在炮灰连天的战场上,他还有闲心思想,早知道不把剩下的钱上交了,弄得现在搞不好就得当个饿死鬼。

    也许就像他认为的那样,他合该就是战场上的人。

    都说战场上的子弹不长眼,到了他这儿反而全都长了眼,就跟怕了他似的,全都避着走。

    最惨烈的一次,一个连的战士就剩了他一个,所以他就成了连长。当然了,就是个光杆司令。

    回家顺便把几个弟弟也捎上了。家里的人的脾气他最是了解不过,鬼子日日压迫,老李家的汉子,但凡脾气火爆些的,早就想跟那些鬼子拼了。

    他的回来似乎是一个契机,把村里所有不满的汉子都带走了。每家每户都只留了家里最小的男丁继承香火,原本热闹的李家庄,多了很多守活寡的女人。

    他曾经对家里的婆娘说过,要是他死了,她可以改嫁。当然了,最好还是嫁给老李家的男人,这样儿子也不会遭人嫌弃。

    可是即使她不说,他也知道,她是不会改嫁的。她从小在这个家里长大,跟老母亲的关系甚至比他还好,她舍不得离开这个家。

    当兵这几年,官是越做越大,可为了贴补有困难的战士,却没往家里寄一分钱,反而总是收到家里寄来的东西。

    上面还给她打了欠条,说是建国后就还,不是让她撕了就是让她烧了。

    这败家娘们,虽说他不至于逼组织还钱,可留着那些借条也是好的啊,万一以后再有用呢。毕竟老孟这么精明的人都提醒了,留着也不占地方不是?!

    老爹老娘吊死的时候他在打战,他是在爹娘死了七个月之后才知道的。那天他在月亮底下喝的酩酊大醉,想

    分卷阅读150

    -

    分卷阅读150

    -

章节目录

九零后在六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蓬莱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蓬莱女并收藏九零后在六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