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后在六零 作者:蓬莱女

    分卷阅读9

    九零后在六零 作者:蓬莱女

    分卷阅读9

    人家似得,聚一块说说话啦。

    不过今儿这饭菜可真香,李爱民摸着吃的圆滚滚的肚子,心里想到,要是顿顿都有这样的饭吃就好了,他们家啥时候才能过上好日子呢?

    不过大娘家这正月里还有一场席子,就大娘那讲究法,搞不好还能喝上小酒呢!

    哎呦,这么一想,今年这正月的日子过得还真不错啊。

    “爱民,想啥呢,还不快跟上!”李爱党回头说了一嘴,说完就转回头跟李爱国家去了。

    “哎!”

    第7章 飘香镇

    这大年初三的,有啥说头没?

    有,可有讲究了,前提是建国前。

    建国前那家里当家的男人得跟过年似的把“敬祖宗”、“敬天地”给做上一遍,当然了,放的那串鞭炮可不是迎年,而是送年!

    真正算得上是过年的,也就是大年初一、初二、初三这三天。还有就是这三天家里就算是再脏,那也是绝对不能打扫卫生的,就是怕把“年”给送出去,没法过个好年。

    奥,对了,初三这天是不兴上门拜年的,因为这“年”该走了,可别惹着它才好。

    不过要是过了初三,这家里头该干嘛干嘛,也没啥讲究了。

    建国后,封建迷信要不得,胡老太一家子晚上吃了一碗饺子,闲着没啥事儿,点灯还费油,早早地就上炕睡了。

    第二天一早儿的,李爱国就起了。要问又是为了啥,嗨,这不得出门嘛。

    家里要说亲戚还真没有,但是这老爷子的战友啥的,在这十里八乡的地儿,那还真是一数一大堆。虽说老爷子没了,但这铁打的交情还在,李爱国少不得带上胡老太蒸的大馒头,领着两个儿子一一上门拜访。

    他们家平日里少上门做客,这是怕别人以为他们攀关系啥的。但是过年的时候要是不上门,这又是不识礼数、没有分寸了!

    有离得远住城里的,李爱国少不得早起,骑着他那辆精心伺候着的大金鹿自行车,早早地带着俩儿子上路。

    等李爱国和孩子们离开,胡老太接着回屋盘算去了。

    这肉肉的满月宴上肉是少不了的,图个好兆头还得有鱼。好在他们这地方离海还算近,鱼什么的倒也不缺,就是这肉!城里割块肉还得要肉票,这刚过完年的,城里怕是也没肉了。不过家里过年时分的肉还没吃,将就着倒也是差不多。还有这酒,城北的那个小镇以前可是家家户户都酿酒的,也不知道现在还酿不了?她可得打听打听,这席上没酒,那还是个席子嘛,她可不丢这人!

    正午的时候胡老太在灶上烧了个萝卜粉条,吃了一顿。给赵红袖的还是月子饭,小米加鸡蛋。那小米熬得出油,稠稠的,自家种出来的,最是养人了。要是再有红糖就好了,可是这红糖票家里没有,胡老太也没好意思找老头子的战友问问,毕竟家家户户有儿有女的,谁都多不出来这个。

    这老爷子的战友是真多,李爱国大正月里的出门一直出到十五元宵节都没出完。那些相熟的就得上门吃上一顿饭,耗上一天的时间;不算是很熟的,也少不得在人家家里坐上一会儿,一天下来也顶多拜访五户人家,就这还是紧赶慢赶的。

    赵红袖生孩子倒是赶上了个好时候,这时候农闲,没啥事儿干,胡老太一拍板,赵红袖就做了个足足的月子,十五那天也没下地,就等着肉肉满月那天下炕呢。这几天的月子饭,把赵红袖吃的红光满面的,李爱国看赵红袖的眼睛都快冒绿光啦。

    这地儿每逢七是大集,逢五是小集。虽说还没有出正月,但是镇上的小集还是开了。胡老太就叫李爱国骑着大金鹿带着她赶集去了。

    李家庄小,但是这位置那是真真儿的好。骑着自行车往北沿马路一个下坡,也就五分钟,镇上这就到了。

    把大金鹿往路边一放,连看都不用看,李爱国瞅着个避风的地方一蹲,李老太倒是提着小提篮上集买东西去了。

    她得早早地把给肉肉过满月的东西给备下。也没嫌弃集市上只有萝卜白菜啥的,毕竟北方这地方,冬天还能有啥啊。家里的萝卜白菜怕是不够村里老老少少一顿吃的,可不就得赶紧备上点的。倒是还有卖土豆的,可是让胡老太惊喜了一把。

    把手上挎着的小篮子装得满满的,手上拎着几条冻僵的草鱼,胡老太美滋滋的结束了此次的采购之旅。还是大孙女有福气,这办满月宴的东西都差不离了,可见老天都是疼她的。

    回去的路上就是上坡了,李爱国年轻力壮的,也没用胡来太下车,直接就骑回家去了。

    这十五元宵节啊,北方人少有种稻子的。没米,农村人又没有粮票,干脆就不过了。

    稍微讲究些的就吃上顿好点的,当然和平时吃的一样也没人笑话。李爱国今个儿吃上了土豆炖肉,他觉得这顿饭就不错。

    李爱国最近有点兴奋,要问为啥,还不是为了肉肉满月宴上酒的事儿,胡老太把道城北那个镇上买酒的事儿交给李爱国了。

    男人嘛,都好喝点小酒。

    他年轻那会子被胡老太管着不准喝,后来参军又不能喝。后来他爹没了,他又退役了,胡老太就再也没管过他喝酒这会子事儿了。

    他寻摸着大概是因为爹的那句话吧。

    “男人怎么能不会喝酒呢!”记忆里老爷子穿着军装、戴着军帽,意气风发的举着大海碗,豪气云干的就是一口闷。

    小时候听着家里的老人讲那《水浒传》,最羡慕的就是那些梁山好汉大块吃肉、大口喝酒。在他幼时的记忆里,就留下了这么一个印象:好汉子那就得大口大口的喝酒,大块大块的吃肉。

    如今肉是捞不着大口大口的吃了,但那酒倒是要喝上一回了。

    李爱国这次那叫一个任劳任怨。天还没亮,怀里揣着昨个儿夜里热过吃剩下的冷馒头,把坛子绑了车后头,骑上大金鹿,冒着大雾就出门去了。

    城北那个镇子叫飘香镇,建国前那可真真儿了不得了,家家户户都酿酒。不过这北方酿酒的原料也单薄的很,十个里有九个原料用的是高粱,到了也没混出啥响亮的名头,比不得那些建国后国家直接接过手的。

    不过在这儿十里八乡的吃的酒倒都是他们那儿的。老爷子还在的时候把自己的酒捂得严严实实的,一瓶都没往家里带,因此李爱国没吃到过那些特供给领导的好酒,他吃的第一杯酒就是这镇上产的高粱酒。

    那不会喝酒的,酒一入喉,火辣辣的呛人,咳得能流出泪来;会喝的,每顿饭喝上一小盅,慢悠悠的品上一口,满口都是高粱的香气,可美死个人了;讲究的,人家就拿那高粱酒泡从东北得来的人参鹿茸啥的,等日子到了,那酒从清澈变黄了,每天晚上喝上一杯,舒筋活血、强身健

    分卷阅读9

    -

    分卷阅读9

    -

章节目录

九零后在六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蓬莱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蓬莱女并收藏九零后在六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