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跑道上 作者:飞天酥鱼

    分卷阅读276

    的跟腱几乎是所有跑跳类运动选材的基本要求,当然,这也是他们的跟腱总是那么容易受伤的原因之一。

    总的来说,虽然长得跟二十五年前的那个普通大学生一模一样,但陈焕之很清楚,她已经不再是曾经的自己了。在面对过瘫痪、生死以及不可思议之事后,陈焕之拥有了从前的自己难以想象的成就、名望和财富,并且可以预见的,她还将拥有更多。

    作者有话要说:  食言而肥无话可说,抱歉大家,我好像永远估计不准自己写完一章要用多久……

    第155章 155

    苏圆圆洗完澡出来的时候,看到电视上正放着今天早些时候的陈焕之200米决赛的画面, 她本来正擦着头发, 也不由得停下来站在浴室门口,抓着毛巾盯着电视上的画面, 直到陈焕之和爱德华兹几乎同时冲过了终点线。

    虽然是已经知道结果、更在现场看了的比赛,但在刚才那几秒钟里,苏圆圆还真有点屏气凝神的冲动。这会儿看电视上也打出来成绩了, 她才坐下继续擦头发。

    “你怎么还不睡在这儿看重播呢, 刘教练的作业?”

    陈焕之“嗯”了一声, 她一边等着电视上再播一次冲线的镜头,一边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上敲字, “说是让我以后每场比赛都给自己和前三名写分析。”

    这场小比赛本来就只有本地台播,比赛主办方也只安排了一个机位,连个电兔子都没配, 昨天陈焕之破了世界纪录后才有各台联系想要在新闻中使用比赛画面。徐指导赛后找主办方要100、200和4x100的录像, 结果人家说要等一周后所有电视上能播的新闻都播完了才给。

    所以陈焕之只好守在电视机前等着自己的镜头重播, 趁着自己对比赛的记忆还清晰,结合画面来写分析。

    苏圆圆知道陈焕之一贯有写训练日志的习惯, 但是比赛分析这不是教练和科研组做的事吗, “你觉得写这个有用吗?”

    陈焕之看看电脑屏幕上自己憋出来的几百字, “不知道……反正写了没坏处吧。”

    苏圆圆撑着下巴也看了一会儿陈焕之写的东西, 扭头去行李箱里翻自己的电脑了,“那我也写。反正你要是写着有用,用不了多久徐指也会让我们写的。”

    俩人跟上学时候写作业似的, 陈焕之写自己的100米、200米分析,而苏圆圆写她的4x100分析,然后再交换讨论一下,直到临睡前陈焕之都在想自己写了一半的200米分析,整场比赛基本上就是她和爱德华兹两个人的战场,其他人都在进直道前就退出了竞争。

    从爱德华兹的面板来看,她并不是那种身体强悍、属性均衡,并靠着这一点吃饭的人。爆发91、敏捷90的属性在最顶级的几个女飞人里也不算突出,但她的耐力属性足有89。

    在过去的两年,即使是在她的100米成绩相对低迷、凯罗尔、杰特尔不断冲击100米的夺冠区间、陈焕之更是极大地拉高了这个上限的那两年里,爱德华兹的200米也都一直很有竞争力,一直和卡贝尔一起呆在第一集团中。

    而陈焕之的面板上最高的爆发是83、其次是80的敏捷,最低的当然还是耐力,73而已。但她弯道上用的是能加75敏捷的250级速度,后半程用的是能加75敏捷和75爆发的250级极速,然而在纸面数值优势这么大的情况下,两个人最后的成绩一个22秒27,一个22秒29,爱德华兹跟陈焕之的差距只有区区0.02秒。

    虽然用手机把电视上播出的比赛过程翻录下来了,但没有专业的分析软件,凭肉眼真的很难判断弯道上的分段速度。陈焕之只能瞪着眼反复看着手机屏幕上那几个小小的身影,几乎是一秒一停地试图标注她和爱德华兹的相对位置。

    然后毫不意外地发现,爱德华兹在弯道上时比她快,如果按照以前的比赛节奏,那爱德华兹大概会把这个相对较快的优势保持住,在最后50米再来个冲刺,这一套流程下来大概能甩陈焕之将近半秒。

    但她实在是太累了。

    昨天的两枪100米、一枪200米,其中100米的决赛爱德华兹还跑到了10秒81,这么极限的消耗,短短一天根本恢复不过来,陈焕之有消除疲劳,她可没有。

    所以在保持了相对优势的百来米后,进入直道时爱德华兹的优势已经非常微小,基本和陈焕之并驾齐驱了。而在直道的最后冲刺阶段,又是同样的体力不支速度放慢,陈焕之是靠着最后又硬冲了一步才赢得了胜利。

    虽然现在躺在床上要睡了,但陈焕之的脑内小剧场依然在一遍遍放着比赛的情景,尤其是弯道上的那部分。按照学院派曼利的标准,爱德华兹一定在身体节奏感最好的那一拨里——她在弯道上前80米的速度看起来几乎与她百米跑的前80米一样。

    自从曼利说了她缺乏节奏感,陈焕之就一直在想这个节奏感究竟是个什么鬼,别看她当时在课堂上云淡风轻、到了刘鑫源面前也放个大话就走,其实她暗地里不知道google了多少回,什么强弱切分音处理之类的音乐理论灌了一脑袋,但即使是音乐中所指的节奏感,虽然有天生好与不好之分,但后天同样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除了生理层面有缺陷、大脑皮层或者神经基础有问题那种。

    而曼利所指的身体方面的节奏感,陈焕之猜测他说的是一般被称为节律的那种东西,在进行一些重复性动作的时候被激活,而人类天生的神经基础能够产生和感知节律,通过动作的不断练习,相关的感知和控制能力会得到强化,久而久之,这种强化就会形成“肌肉记忆”1。

    曼利给她制定的训练计划就是基于这个理论。

    虽然被说是作用有限,但这段时间练下来,别的不说,陈焕之现在最少能看出来别人和她的不同了。别人——尤其是以弯道好而著称的人,她们跑得更加自然、更加……顺滑,陈焕之也不知道能不能用这个词形容,但确实,跟别人比起来,她在着地的瞬间用力过度了,可是要让她不用力过度地跑,她却又做不到——最少现在做不到。

    重复练习、肌肉记忆。陈焕之咀嚼着这两个词,渐渐睡着了。

    两个月后,img的校内赛上,陈焕之在一群学生们的围观下,再次跑进了10秒50以内,以10秒49的成绩战胜了这群高中和大学

    分卷阅读276

    -

章节目录

重生在跑道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飞天酥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飞天酥鱼并收藏重生在跑道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