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富一代 作者:苍山雪岭

    分卷阅读33

    这礼倒是不算轻。

    吴明山背着一个大背篓,跟在柳安身后,看着红英婶子跟柳安说着家常。柳安手里的东西,早就扔给张孝正,让他帮忙拿了。几人都到柳安屋里歇了会,张孝正看出吴明山有事,也找了个借口走了。

    看到张孝正终于走了,吴明山松了口气,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但还是没说出口。红英婶子看吴明山扭扭捏捏的样子,直接就说到:“柳安啊,我这是有事请你帮忙呢。就是年前的我们俩说的那件事。”

    虽然吴明山夫妻信得过张孝正的人品,但是这种事情,还是不敢让外人知道。毕竟这事算是违法的,还是少一个人知道为好。

    柳安听到红英婶子的话问道:“是不是黑市的事情。”

    “这件事情,毕竟也是有风险的。要不是家里面实在缺钱,我也不好意思厚着脸皮来找你。这件事要是成了,我们赚的钱就平分。要是不成,我们也不会多说什么。”吴明山看到妻子开了个头,接下来的话倒也说的出口了。

    吴明山家的姑娘,就是吴乐乐,和柳安差不多大的,不过前阵子介绍了个对象,是城里人。作为从小疼到大的女儿,自然想给她准备嫁妆,本来身份上就差了人一等,自然在钱财上就得补上。

    这个婚事,如果吴乐乐不是队长的孙女,长得也还不错,还轮不上她。嫁进城里可是一件大好事,虽然户口还是农村户口,但城里的日子,到底和农村不一样。

    现在城里许多的职工的老婆都是农村户口,找些关系倒是能当临时工,钱和票倒是要少些,跟城里户口比起来要差许多。但是至少有个单位,会发一些票,比农村好许多。

    城里的姑娘眼界都挺高,三转一响,还有彩礼,加起来没有七八百搞不定,毕竟城里的姑娘,大部分能挣钱也有票。农村的姑娘就要好说话许多了,家里面男孩子多的,自然就会有几个农村的媳妇。

    吴乐乐嫁的人家,有四个儿子,她要嫁的是小的那个,三个嫂子有两个是农村的。吴家明他们家前年才起了一座新房子,现在的债虽说还完了,但是家里面没有多少余钱。但是男方催的也紧,说是找到了路子,让吴乐乐去当临时工,但是这个职位也是香饽饽,不能留太久,自然要尽快办事,好赶紧上岗。

    柳安听到红英婶子讲他们家的难处,也是觉得他们家不容易。吴明山他们家也是真心疼女儿,看道这份心,柳安就得帮忙。在妇联见多了重男轻女的事,对于这种疼女儿的人家,柳安是能帮就帮的。

    “这事不难。只是这赚的钱得你六我四,我不能占你们便宜呢。”柳安倒也不绕弯子直接就说了。吴明山只出原料,路子柳安找,还得担上大部分的风险。做生意的事,亲兄弟明算账,分的钱柳安宁愿多送点礼,这钱也不能少拿,不然以后的事不好说。

    “不行,这事是你出的主意,路子也是你找,就五五分吧。”吴明山听到柳安答应的那么爽快,倒是不好意思了,强硬的说道。柳安还想要拒绝,红英婶子也跟着帮腔。

    弄得柳安没有办法,只有说:“你们看还有什么缺的东西吗?我看看能不能帮你们解决了。要不我给乐乐姐送两床被面,这件事你们可不能推辞,这是我给乐乐姐添的妆。”

    柳安选择送被面,也不是没有缘由的,在乡下有供销社,家常的东西不用票在那里就能买到。但是这布就不能了,农村里每年也有份额,只是这数量还没城里人的一半多。

    吴明山本来还想继续推辞的,但是听到被面两字,就息声了,叹了口气说道:“我们可是给你添了大麻烦了。”

    柳安倒是不以为意,说道:“这有什么,不过你们也不止可以卖粮食,鸡蛋啊菜啊什么的也可以拿来,我帮你给解决了。”

    “行,下次我来,就多带些东西。这次我就带了玉米面来,你先看看质量怎么样。”吴明山这时候也不推辞了,直接将背的背篓掀开。用土布装得满满的玉米面,只是磨得不是很细,而且这玉米面,是那种带着玉米棒子一起磨的,要不怎么叫粗粮呢。在前两年不好过的时候,连玉米杆子都会磨了一起吃。磨面的大机房几个大队共用一个,谁家要磨,就得赶着牛车去。

    “你这个面还不错,只是这样的卖不上价,粮站里的价钱和红薯一样,八分钱一斤。黑市上应该能卖四毛,下次就别把苞米芯一起磨,只要玉米粒,多磨几次,磨细些,拿出去能翻一倍。”柳安看到这玉米面的质量,忍不住提醒道。

    这红薯干价钱虽然和玉米面一样,不过在同样的情况下,大家都会买玉米面,所以销路是不愁的。因为这红薯吃多了烧心,而且城里每个人领的粮食比例,都是有定额的。大米、玉米面和红薯的定额比例是1:2:7,所以这玉米面也比较紧缺。

    粮站的许多东西,基本都是根据这个市里的人口,统一分配下来的,多余的都要去支援国家建设。所以粮站的粮食该有的都有,但是多的就别想了。

    “你的见识比我们的要广,都听你的,下次我就带好些的玉米面来。只是家里面的粮食也不多了,留够了家里面要用的,最多就只能再拿出七八十斤了。要是卖得好的话,可以先跟大队借粮,年底再还钱。”吴明山笑着说道。要是这件事成了,家里面就能进一大笔帐了。

    虽说吴明山他爸是队长,但是村里还有书记,还有其他的干部。所以如果他要借粮,虽说要比其他人容易,但还是要走些程序的,只是不能借太多。也幸亏这些年收成还算好,大队的仓库里还有些存粮。不像许多年前,大队里的人都饿死过许多。

    大家商量好之后,吴明山就把东西给留下了,柳安为了避嫌,也借了大称过来,把这些都称了一遍。这吴明山的背的背篓,可不是柳安的那种小号的,装的玉米面也有六十多斤。

    装面的用的是装过化肥袋子,看起来倒是有些奇怪。不过这种化肥袋子在农村还比较稀罕,有些人还用这种化肥口袋弄几个洞当衣服穿。应为这时候虽然每个县也有小型的化肥装置,但是产量并不高,大化肥装置虽然进口了但是都还没开始投产。所以每年一个大队分的化肥也不多,粮食产量也提不上去。

    等到柳安将吴明山两人送走后,就回家收拾这个玉米面。这些东西都是一本万利,本钱才八分,卖出去却要翻几倍。柳安倒是敢赚这个钱,别人担心的风险,对她来说都没什么。毕

    分卷阅读33

    -

章节目录

七十年代富一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苍山雪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苍山雪岭并收藏七十年代富一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