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记事 作者:白糖酥

    分卷阅读393

    这样简单,饶是昏官,也能轻而易举的使用和判定……

    花椒没敢给小字辈们说这些,只是悄悄说给秦老爹听。

    秦老爹听了就有一下没一下的拍哄着花椒,直言道:“确实有断案者昏庸糊涂的缘故在里头。”

    不过还告诉花椒:“方才你大舅同你爹都说给你们听了,咱们知道的,其实一共也就这么几种鉴定血缘的手段。所以说,一旦发生这样的案子,很多也就只能混沌事体混沌办了,公正与否的还在其次,到底伦理亲情、稳定和睦为上的。所以有些事情,往往不强求明察秋毫,而是要以息事宁人为上。有些事情,就不能太追根究底。难得糊涂,正是这个道理。”

    秦老爹说着又把花椒放了下来,拍了拍她的小脸儿道:“我们椒椒还小,等你长大了,自然就明白这个道理了。”

    花椒瞪圆了眼睛看着秦老爹,若有所思。

    随后踱着小步子去找哥哥姐姐们,却发现学院里,小小子们做完功课,通过秦连豹的首肯后,一个个的就开始往藏书楼里头钻,原来真个找书去了。

    而一样不大爱看书的四堂哥几个,却凑在了一起,正在讨论着鸡血鸭血猪血鱼血的。

    四堂哥还同丁香道:“明儿家里头估摸着要杀鸡,你记得也拿鸡血做个试验,写份报告给我们瞧。”

    丁香心里头还揣着心事儿呢,听了四堂哥的话就撇了撇嘴,随口拿话噎他道:“人血都相溶了,鸡血哪有不溶的,你怎的不说拿鸡血同人血来溶的!”

    丁香没好声气,可哪知道四堂哥激动之下,根本听不懂好赖话儿。

    一拍巴掌一跺脚,就道:“对啊,我怎么没想到!”

    丁香气的鼻子都歪了:“你没想到的多了去了。”可到底还是问着他:“你不会真想试吧!”

    四堂哥就点头:“试试呗,说不得还能发现些个好玩儿的呢!”

    只接着又道:“反正又不用我的血。”还略有些得意地看了丁香一眼:“我又不是傻,干嘛用自己的血,一滴血三碗饭呢,摸条鱼来不就成了么!”

    看着哥哥姐姐们斗嘴,花椒同香叶缩在一旁,捂着小嘴笑得小肩膀一抽一抽的。

    只不过到了第二天上,因着家里头刚刚落草的小小子洗三下面的缘故,家里头确实杀鸡宰鱼的,设了汤饼会,热闹了一整天。

    不过毕竟是洗三之日,只有近亲来贺。

    因着近亲的缘故,看过产妇同孩子,难免打听起了秦家的新闻来。

    倒不是多嘴多舌的缘故,而是完全出自于担心的,毕竟如今崇塘风言风语的,这事儿已经传遍了,都知道李巡检亲自带着人过来秦家勾的人。

    尤其是莳萝,抱着这个比自个儿子还小的弟弟自是爱的不行的。

    不过也记挂着十里八村的风言。

    在郭氏屋里,陪着一干长辈们坐了会儿,吃了红糖茶,眼看茴香忙着上茶忙不过来,就使了个眼色,撇下丁香,把花椒领了出来。

    牵着她一径去了隔壁花椒屋里,抱着她问她事体。

    花椒就把事情经过一五一十的告诉她听。

    还道:“二伯说了,那个姓史的大坏蛋估计还得数罪并罚,吕家那两兄弟,诈骗人情,寻衅滋事,也不会轻饶,不是笞刑就是杖刑,叫他们好好长个记性,看他们还敢再动歪脑筋。至于那三个妇道人家,虽是同罪,可到底网开一面,估计关个几天也就放出来了。”

    而正如秦连熊所说的那样,责罚下来,除了姓史的,吕家兄弟二人果然各杖刑八十。

    不过李巡检特地放了布告,让满崇塘的老百姓都过来巡检司“看打”。

    秦家阖家自然明白李巡检是打的以儆效尤的主意,免得有人有样学样,歪了心思。只出了秦连熊作为苦主得去巡检司,其余老少诸人,除开俱得念书的小小子,其余对于“看打”,兴趣都不大。

    自是不知道,因着此事儿,自家的名声又好了那么一截。

    ☆、第四百零二章 前往

    莲溪方家,青云山房。

    日跌时分,暖风徐徐,初春的日头洒满屋檐同台阶。

    拾阶而上,闲逸一株海棠藏在角落里,拇指粗的枝干斜斜地自遍布日光的墙角伸出,颤颤巍巍,三五花苞,将开未开,清新玲珑。

    方老太太习惯了午后小歇片刻,打个小盹儿,就自在醒来。

    虽与往常一样,没有立时起身,仍旧靠坐在床头,捧着梅子青的茶盏,时不时地低头啜一口温开水。

    却没有如往常一样惬意寻思心事儿,身旁床沿上还多了神色轻松的郭嬷嬷。

    正斜签着身子,兴致勃勃地同方老夫人低语着甚的。

    内容却同秦家相关。

    数天前,俞阿婆同方良前脚从秦家回来,后脚方家后群房这挨三顶四的一亩三分地界儿上,就有窸窸窣窣的新闻儿张着翅膀般低低飞开了。

    该知道的,或者说但凡有头有脸的人物们,就都知道了这桩新闻了。

    这一来么,自是俞阿婆同方良俱都有心的缘故。

    而这二一个么,则是在这世世代代,几辈子都在这后群房里扎根的一众方家世仆们的心目中,这桩稀奇新闻儿的苦主,已经今非昔比,已经值得他们真正用心去打听了。

    说句实在话,即便这才堪堪几年光景,秦家已是在方家的力挺下,借着闻名遐迩的秦白芹的东风,一年一个台阶的,轻轻松松的就改换了门庭。

    可到底勉勉强强就一乡绅,在方家好些个骨子里就觉得高人一等的世仆们看来,也不过半个奴才秧罢了。

    饶是秦连豹已是秀才之身了。

    在他们来说稀奇自是稀奇的,他们这巴掌大的后群房里,鳞次栉比挤挤挨挨住了不下上百户数百人,哪一个走出去不叫平头百姓高看一眼、心生羡慕的。

    说句难听话,除了“忠心”二字不敢逆,这也是即便窝在鸽子笼里迈不开手脚,却从来没人想过脱籍的缘由之一的。

    这可是旁人求都求不来的实惠,多少别说卖苦力的老百姓,饶是乡绅带着家人家财都是求天无门、求地无路,不得进门的。

    再说甚至于体面到让父母官都礼遇两分的管家管事儿的,也不是没有的。

    只是还真没出过读书人。

    不过方家甚的人家,前头宅子里、两头巷弄里,里外里这么些个支房在,读书人不知凡几,别说童生秀才了,饶是举人进士,甚至于庶吉士老翰林的,都不在少数的。

    一秀才功名,还真拿不出手来。

    搁外头或许人五人六的不得了,可搁方家,也就抵得上十两银子的月例罢了。

    不管是酸,还是真个不入眼,事实就是如此。

    直到旧年,大堂哥受邀过来方氏家学念书,因着方案首的缘故,大伙儿

    分卷阅读393

    -

章节目录

农家记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白糖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白糖酥并收藏农家记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