鸾归桐 作者:斑之

    分卷阅读357

    ,但朕知道答案绝不可能是让中央屈服于地方。

    跟朕谈孝武帝——

    可朕怎么不知道孝武帝什么时候委曲求全过?”

    这番话一经传出,持求和退让态度的朝臣也不敢再言。

    从前以为陛下生性温和,宽以待下,臣子言行稍有过分也是无妨的。

    可如今那大司徒,那数十个郡太守的坟土都还是新的。

    谁的脖子就这么硬?

    到底呐呐然缩了回来。

    因着叛乱声势之大,以致于盛夏悄无声息地落了幕。

    秋意在第一片落叶上凝聚,在第一缕桂花香中洒遍天地间。

    高远澄清的天空中,有一群群洁白的飞鸟掠过。

    枫树红透山巅的时候,也到了该吃大闸蟹的时候了。

    被麻绳缚住腿脚的芷寮蟹一只叠着一只装在冰筐里送进少府,赵大江吩咐小黄门拿进来后,忍不住和齐越宝感慨道:“师傅,今天秋天怎么来的这么快啊?”

    齐越宝正专心熬汤,没有和他闲聊的心思,“去,拿毛刷子把螃蟹刷干净了,一会上蒸笼。”

    芷寮蟹是蟹中上品,它的特别在于硬壳底下还会长出一层软壳,不但蟹肉蟹黄鲜美异常,那层软壳也是十分美味,叫人惊叹。

    蒸熟后一打开芷寮蟹的蟹壳,一层明黄色的蟹膏覆盖在雪白的蟹肉上。

    趁热蘸一下蟹醋入嘴,美味可口的叫人连感叹都不想感叹,只想全心享受眼前的美味。

    秋后之蟹,正是肥美的时候。

    皇后爱吃蟹,但因为蟹大寒,每年也只是浅尝即止。

    吃蟹的大户在陛下和三位皇子,可今年他们还有心情吃吗?

    赵大江对此表示怀疑,他偷偷拽了齐越宝的袖子,低声劝诫道:“要不要去打探打探赵昌海的口风——”

    齐越宝笑:“你只管去蒸就是了。”

    行行行。

    你是师傅。

    这厨房里最大。

    赵大江不好多说,再多疑惑都只能埋在心中。

    但螃蟹送走后,他着实战战兢兢里好一段时间。

    直到传来消息说,帝后及三个皇子还有卫国公主都吃的很高兴。

    齐越宝因此又得了赏。

    赵大江这下不服是不行了,他心道可真是地位叫人进步。

    原来那样老实的人都被历练出来了,现在看来只有他才真是个二傻子。

    齐越宝瞧出了他的想法,“傻小子,越是大风大浪跟前,陛下越得稳的住。

    要是他都愁的茶饭不思了,那我们这些人该怎么样?”

    赵大江经他一点拨,幡然醒悟过来,连声道:“是了,是了。”

    …………

    长秋宫中。

    菊花酒的香气氤氲在殿中,卫国可怜巴巴地捧着一碗红糖姜茶慢慢地喝着。

    郭圣通知道不好喝,但她只当看不着。

    谁叫这孩子贪嘴?

    给她半只螃蟹不知足,硬是吃了一只。

    她是女孩子,年纪又小,存不得寒气。

    卫国见母后始终不看自己,又知道父皇和三个皇兄也不会为她说话了。

    她索性一仰脖子,咕咚咕咚全灌进去了。

    啊——

    辣——

    她蹙着眉头如释重负地把空碗搁在宫人举过来的托盘上。

    “卫*****后笑着向她伸手。

    她跑过去扑进母后怀里,趁机抱怨道:“母后,不好喝,真的不好喝。”

    母后温柔地笑了笑,“母后知道。”

    她撅起嘴来:“为什么父皇还有哥哥们都不喝?我就吃了一只就得喝这么难喝的东西?”

    母后失笑,“我从前也这么问你外祖母。”

    她摊了摊手,“没办法,女孩子真的就是要活的精细些。

    这些你再大些就懂了,要是能让你吃个开心,母后怎么会不满足你呢?”

    “好吧。”卫国揪着衣襟。

    刘秀笑看着小女儿委屈地下去后,忍不住问郭圣通:“一点都不担心吗?”

    两个年纪、家境、成长环境相差太大的人刚开始生活在一起时,要磨合的太多。

    但整整十六年过去后,一方只要一抬眉头,另一方便会知道他的需求是什么。

    郭圣通闻言立时反应过来:“有什么好担心的?”

    刘秀笑了。

    她也笑了,踱步到他身边坐下。

    “七国之乱不比现在闹的还严重?

    景帝为此还杀了恩师,可很遗憾,对方一开始的诉求便不是他们所谓的清君侧。

    软弱和退让没有半点用,只有拳头才是真理。”

    她顿了顿,话音一转,“不过,那些力主退让的说的也不完全是错的。

    我们不必在度田上后退,但我们可以化解并不牢靠的叛军内部。”

    她的唇边漫开笑意来。

    ………………

    秋十月,刘秀令吴汉率大军平叛的同时,又遣使至各郡国,鼓励反叛者自相纠摘。

    五人共斩一人者,除其罪。

    郡国官吏中有在度田和叛乱中行为不当,甚至回护放任的,只要悔改都不再追究。

    可将功赎罪,听以禽讨为效。

    其牧守令长坐界内盗贼而不收捕者,又以畏懦捐城委守者,皆不以为负,但取获贼多少为殿最,唯蔽匿者乃罪之。

    如此一来,虽度田决心不改,但各郡国官吏眼见身家性命可得周全,如何还会为了别人的家业闹得个诛九族?

    于是更相追捕,贼并解散。

    叛乱平定的比郭圣通想象的还要快。

    到腊月时,局势便已基本稳定下来。

    而度田也因此再无阻力地推行下去。

    只是,这次地方豪强的激烈反弹给了她一个新思路。

    前世她的废后会不会也是地方和中央博弈的结果?

    说起来,还真该好好研究研究天下的经济情势。

    她如饥似渴地读前人著作,读历年奏报,问各地情况。

    很快,她便对天下经济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太史公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将天下划分为四个经济区,郭圣通以为到现在仍然适用。

    第一个经济区是河南崤山以西和以东地区。

    这里在战国时属秦,称关西。

    秦国疆域还包括巴蜀和西北的陇西、北地、上郡,因此太史公谈及关中经济时,常把这些地区联系在一起讨论。

    秦是强国,其后更是统一了六国。

    加之,大名鼎鼎的郑国渠便是修建在此,水利灌溉条件优越。

    因此关中和巴蜀地区农业比较发达。

    孝武帝时,赵过选择在关中首先推广代田法。

    关中向来富裕,但因为地势平坦,常有交战,因此新莽的覆灭带给了关中沉重的打击。

    而巴蜀因为环山,受战乱的影响不大,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

    新莽覆灭后,公

    分卷阅读357

    -

章节目录

鸾归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斑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斑之并收藏鸾归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