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 作者:梦溪石

    分卷阅读162

    其中的不足之处。

    首先这里头对官员的工作计划规范并不足够明确,赵肃建议把每一个部门具体的职责分情况罗列出来,再根据各个事项制定具体的奖罚制度。

    譬如说一个知府,他今年需要巡视辖下所有县的百姓,再将每个县的情况上报,要主持府试,要征收赋税,要审理若干案件,那么如果他全部完成,甚至超额完成,就能得到丰厚的奖励,包括银两和全国性通报褒奖,其中银两的奖励,则是从其它革职官员的俸禄里扣除,不需要朝廷再出一分钱。

    其次,考成法还容易出现一个弊端,那就是由上级下,工作计划的层层积压。如朝廷要求某地今年需要征收多少的税收,巡抚或按察使当然不可能亲自去收,这个任务就交给了下头的人,知府又分派给知县。

    以前的税收,没有明确的强制性要求,朝廷担心老百姓负担过重,把赋税一降再降,低得不能再低,但即便这样,也有很多大户中户拖税漏税,官府也乐得清闲,收多收少没所谓,反正自己吃的是公粮,损失的是国家,但是现在不行了,税收得少了,今年“工作计划”没完成,大家都别想好过,所以知县感到压力很大,就把这种压力转嫁给地主们,而地主们当然转嫁给佃户。其结果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考成法反倒可能失去它原来的优势,成为老百姓的沉重负担。

    在几十年后,一个叫黄宗羲的人,曾经总结过一条规律,说历朝历代的所谓赋税改革,每改革一次,老百姓的负担反而要相应地增加。这里头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涉及到考成法的弊端,那就是考成法并没有按照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征税标准。无论是颗粒无收还是五谷丰登,全国只有一个统一的征税标准,这就容易造成灾荒之年,下面拿不出一粒粮食,但官员为了保住乌纱帽,还要强迫老百姓交出粮食。

    这就是为什么历史上在张居正死后,朝廷废除了考成法的重要原因,像王安石一样,张居正的出发点或许是好的,却忽略了很多实际情况,而其他人只看到坏的一面,不由分说就把这个东西彻底废除。

    针对这个情况,赵肃又向内阁和皇帝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考成法所制定的征税标准要按照地区和收成不同来区分,有些地方今年丰收,那就按照实际情况多收一点,有些地方今年洪水淹没了农田,那不仅要降低税收,还得拨款赈灾。

    二是为了防止各地官员中饱私囊,出现向下横征暴敛,向上瞒报的情况,定期从朝廷派人到各地暗访抽查,如有发现这种情况的,严惩不贷,以震慑余者。

    世上没有一个完美的制度,考成法也一样,但它所涉及的层面,又如此庞大,如果能够很好地推行,不仅吏治卓有成效,国库收入也将大大增加,因此赵肃不希望它的效果只能维持几年,更不希望它被彻底否决。

    所以,他竭尽所能在给张居正拾漏补缺,让它起码在这几十年内能够适用,至于几十年后,他也并不担心,到时候文化的开放早已达到一定程度,在他的推波助澜之下,西方科学将会冲击这个古老帝国,届时自然会有有识之士,提出与时俱进的办法。

    从这几条建议,都能看出赵肃的用心良苦,朱翊钧那边自然没有异议,张居正也不是不识好歹的人,内阁由此进入几十年来难得一见的和谐时期。张居正刚当上首辅,性格里霸道的一面还不太显露,他又急于在考成法上得到内阁其他人的认可,所以大家纵然在小事上各有异议,大方向上却很有默契地达成一致。

    另一方面,朱翊钧也开始从军队下手。

    自从戚继光那本《练兵纪要》刊印出来,发放全国军队将领之后,他自己也仔仔细细读了好几遍,直到能把书倒背如流为止,并且要求驻边将领将自己在带兵过程中的心得也写成条陈,上呈御前。

    每个武将带兵的经验都不一样,但这里头也不乏对军事一窍不通,纯粹是纸上谈兵的人,东西写上来,是龙是虫,是抄兵书的还是自己体会的,皇帝对照着看,又找来久经沙场的兵部尚书杨博一起研究,也能挖出不少浑水摸鱼的蛀虫。

    熟悉军事,了解军事,是为了在战争一起的时候,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不至于被人欺瞒,两眼一抹黑,很容易闹出笑话,而且身为皇帝,也是军队最高统帅,理应拥有武将的拥戴,但如果你没有本事,就算因为地位的缘故而不得不让人屈服,也终究达不到打动人心,让人心服口服的效果。

    从小受赵肃熏陶的朱翊钧很明白这一点,而且身体力行,每天起码要花上两个时辰亲自参与京营禁军的操练,有时甚至亲自下场与将士一起训练比划。为此内阁不少人,包括张居正都强烈反对,认为天子不该和士兵厮混在一起,有失身份,但赵肃独排众议,与兵部尚书杨博一起,支持皇帝这样的行为。

    实际上,效果是显著的,由于朱翊钧不怕吃苦和一视同仁,得到了京营中不少将士的拥护,而皇帝通过这样的亲身实践,也想出了不少办法,用来提拔有才能的人,淘汰在军队里混日子的。

    为了让皇帝能够更加熟悉地形地貌和战场上的情况,赵肃让工部又做了蓟州和宣大两地的沙盘,而这个时期,在戚继光手下当兵的贺子重,也会经常与朱翊钧书信往来,跟他描述一些实际情况。

    当然,要指望贺子重的书法和文笔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皇帝经常会在信中看到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别字和病句。

    这就又让朱翊钧发现一件可以做的事情:提高军队士兵的文化水平。

    在明朝当武将有几种途径,一是进士出身的文官外放,像谭纶。二是世袭武职,像戚继光。三是通过武举授职,一步步升上去,像毛文龙。四是虽然没什么文化水平,但是跟着老大打天下,后来老大成了皇帝,下面的人自然也就鸡犬升天了。

    如今第四种情况几乎没有可能,所以明朝武将一般都要识字的,但是对士兵就没有那么多的要求。在这个时代,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明朝士兵的地位极其低下,加上国库空虚,常常拿不出军饷发放,一支连吃都吃不饱,也没有任何信仰的军队,怎么能指望他们打赢战?

    戚继光之所以百战百胜,就是因为他给了士兵足粮足饷,而且定下严格军纪,这才有了名震天下的戚家军。朱翊钧想改革军队这种恶性循环的现状,就要先从清点军队人数,和发放足额军饷开始。

    清点全国军队人数,是为了防止克扣军饷,吃空饷的情况,发放足额军饷,则是让士兵吃饱饭,才

    分卷阅读162

    -

章节目录

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梦溪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梦溪石并收藏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