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剧同人)朕不能死 作者:喏言

    分卷阅读105

    挑来挑去,也只能挑了个不怕死的武官前去劝降,并紧闭各城城门,以防城外回民进城杀人,也阻城内回民出城杀人。。

    正所谓,两军开战,不斩来使。这是中guo自古以来的惯例。即使是回民,也是多少知道这个道理的。如今回民叛贼的头领乃是杜文秀和马化龙,这两人都是原本读过些书的回民,他们在听到朝廷打算招安之后,说实话,都有点心动了。

    只因回民在杀红了眼,冷静下来之后,所有人都开始意识到了-事情真的大条了。自古农名起义有几个能成的?还是少数名族起义,且看先前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不也是高楼起高楼落,如今落得一个惨淡收场。

    先前回民能如此大杀特杀,乃是闪电战的缘故,若是朝廷真打算收拾他们,火枪开过,又有几个能活的?

    二人见得招安使前来,生生按住了手下蠢蠢欲动的众人,决定亲自接见。这一消息一经传出,陕甘总督杨岳斌自是松了一口气,但那陈得才却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蚱。

    “这可如何是好?若是这群回贼真的被招安,那我太平遗孤还有何处可安身?”

    陈得才这般想到。回民起义,一方面源于民族。矛。盾,一方面,自是因为陈得才在一旁煽风点火。“不行,决不能就让这些回民这般作罢。否则我等必成为他们投靠清廷的踏脚石。”

    这点陈得才看的很清楚。若回民真被招安,到时候杜文秀和马化龙只要把锅往太平天国的身上一推,最多也就落个“被逆贼蛊惑”的罪名,而自己肯定会被株连九族。

    如此,陈得才是坐不下去了。忙唤来手下,埋伏在了招安使回去的必经之路上,进行刺杀。同时,在民间大肆的传播流言:“秦不留回。”即传言,大清打算出动军队把所有的回族赶出甘肃陕西一带。这种留言越穿越广,越穿越玄乎,最后甚至变成了:“宁交一贼,不交一回”的说法。

    第100章 回族叛乱(四)

    不得不说,陈得才这条计谋很是毒辣, 载淳在得知清廷排除的使臣居然被斩杀了之后, 简直气炸了。原本他就不是很喜欢“招安”这一条途径,此下又爆出了这件事, 满朝文武都震惊了。就连一贯老成持重的曾国藩,在面对这个情况的时候, 都出现了色变。毕竟当初“招安”是他提出来了, 如今招安使居然被杀了。他的脸面可是被打得不轻。

    同样, 伴随着“秦不留回”的谣言广泛传播, 陕甘两地的更是人心惶惶。回族叛军首领杜文秀和马化龙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即使有心想要招安,显然也是不可能的。杜文秀和马化龙心里也清楚, 这招安使被杀里面肯定少不了陈得才的猫腻,但又能如何呢?事已至此,只能继续硬着头皮把造反的旗子扛下去了。

    正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反抗。”这回民在陕甘两地进行了大肆的屠杀, 汉人们也不是吃素的,代汉人们反映过来后,很快也自发的组建了当地团练队,同样的,也开始不分青红皂白的开始对回民进行屠杀。一时间, 陕甘地区的汉回两族可谓杀红了眼,甚至已经上升到了“种族清缴”的地步。

    回族统领杜文秀和马化龙如今自觉骑虎难下,干脆一不做二不休, 提出了“圣战”的口号。

    “圣战”字面意思是神圣的战争,自然,这词被人更多的关注是宗教组织将驱逐外国人及异教徒和建立纯粹意义上的单一宗教国家所进行的军事活动。

    无论是天主教还是伊斯兰教,都宣言教徒为\"主\"而战牺牲后灵魂可以进入天堂。这种精神激励成为伊斯兰教迅速扩张的重要原因,也成为天主教东征的精神基础。

    在中世纪欧洲天主教会向中东地区被穆斯林所统治的圣城耶路撒冷发动十字军东征侵期间﹐当时欧洲天主教会在向普遍信仰基督教民众动员参军出征时的号召﹐许诺他们战死后可进入天国﹐所以称作是圣战(holy war),后来成为十字军的精神号召,从此圣战一词被赋于了浓厚的宗教意义,指以神的名义发动的战争,或战争的目的是实践信仰,于是,这个词语正式被纳入词典。

    而回族就是一个几乎全部信仰穆斯林的种族。

    “好家伙,除了恐怖主义,现在居然还要给我搞宗教帝国,种族灭绝?!这是欺我大清无人吗?谁给他们的胆子!”

    载淳眼里泛着寒光,一把把所有的鱼饲料都丢到了水池里,引得银湖里所有的鲤鱼都争先恐后扑食。

    曾国藩站在载淳的一旁,听得载淳的话,也沉默不语。

    “曾老,朕决意以调兵铲平逆贼。”

    载淳这语气已经不是商量了,而是最后的决断。曾国藩心知载淳圣意已决,自是应下:“那皇上觉得派谁前去平乱比较好?”

    “大清之中,最猛当属湘军。如今湘军,曾老坐镇京师,李鸿章坐镇东南。把左宗棠调过去吧。”

    左宗棠如今是浙江巡抚,不过因着载淳大力扶植李鸿章,很是被架空了不少。如今能调到西北来,倒也是不错。曾国藩对此并无什么异议。

    “两宫太后那?”

    “两宫太后不管兵部的事情,倒是户部的那你们要多走动走动。”户部把持着财政大权,一直都是恭亲王在管着。

    “如此,臣建议皇上搬师回京。”

    当下,美国使节的问题解决了,暑节也过的差不多,是时候回京了。更何况恭亲王如今还在京城里面呆着呢,毕竟是超品议政王,老晾在京城远离帝后也不是事。

    “成,晚点和两宫太后商量一下,过几天就回京,同时叫左宗棠去陕甘吧。哦,对了,叫安庆内军械所调几门开花炮去,神兵总要见了血才称的上威力。”

    曾国藩听着载淳的嘱托,心下叹息,也不知道大清何事才能平定所有内患啊!

    如此,陕甘的事情算是定下,这条任命,在朝廷之中通过的很是迅捷,就连一贯喜欢多话的御史都保持了沉默。毕竟,这种要命的苦差事,能旁人顶上,自是再好不过了。

    过了三五日,内务府把承德行宫的事情都处理的从差不多,帝后的銮驾就要从热河启程反京了。这一行路上,声势浩荡,更新调了不少兵甲护驾。显然,六部的人也是怕有不开眼的,在这种时候凑上来行刺什么的。

    载淳回京城的速度比去承德的时候还要快上一些,早了两日就回的了紫禁城。大家伙风尘仆仆的回了家,屁股都没坐热,宫里的旨意就又下来了,招恭亲王奕即刻进宫述职。

    恭亲王得了召见,还没来得及和荣寿通气,就被招进了宫里。入了养心殿,瞅了一眼,载淳,慈禧慈安,六部尚书,军机大臣们都在,俨然一副一级军事戒备的状态。

    “臣叩

    分卷阅读105

    -

章节目录

(历史剧同人)朕不能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喏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喏言并收藏(历史剧同人)朕不能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