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作者:午夜蛋炒饭

    分卷阅读138

    给你熬了稀饭呢,你饿了去吃点吧。”

    王栋问:“你们呢?早饭吃什么?”

    朱文轩道:“一会儿杀了猪,先弄点鲜肉回来,做好饭跟冯大叔他们一起吃。”

    那边冯老大听到这话就道:“文轩你们做了自己吃,我们上午还排了六户人家呢,到时候早饭中午一起,杀到谁家就谁家吃。”

    朱文轩说:“这哪行啊。”然后大家客套去客套来,最后还是依冯老大意思办了,的确是他们业务太繁忙了。

    郭建军走过来小声说:“没事儿,我一会儿一人给他们塞包烟。”

    朱文轩知道他的烟都是好烟,送出去也算是心意了,就点头应下。

    冯老大那边,在要给猪充气之前,应了朱奶奶要求,将猪抬上磅秤,一头254.5kg,五百零九斤,一头249kg,四百九十八斤。

    他赞道:“婶子你家猪喂得真好,今年过四百八的都少。”

    朱奶奶很高兴,一边看他们干活儿一边跟他们讲喂猪经。

    冯老大将气管插进猪脚里,充气枪很快就将大肥猪充成了圆滚形,然后被抬上三轮车,拉着就去了大沟边。

    烫猪毛,到脚挂,开场破肚……这些杀猪匠都是几年十几年的老手了,熟练得很。

    朱文轩忙前忙后,等开始割肉了,他就拿干净的撮箕接着,装满后由郭建军倒进三轮车上的背篼里。前两天洗坛子的时候,背篼也洗了,还在里面拢了厚的塑料油布。

    两头大肥猪,快九点才全部弄回家。

    朱文轩切了一些猪肝和瘦肉,赶紧麻利做饭。

    杀猪要吃的菜,他昨天就买回来了,有些是朱大伯家前天杀猪买来没吃完的,像芹菜什么的。

    猪血凉拌,猪肝炒芹菜,瘦肉炒了一盘,剩下一些煮了滑肉汤。

    吃年猪总是容易犯油腻,他还拔了萝卜回来,直接熬一截骨头炖成汤。

    冬天的萝卜,因为降霜,味道津甜,配上新鲜骨头汤,香味儿浓郁,简直是一桌子肉菜中间最佳配菜首选。

    早饭就这么凑合了,一家人吃完饭,就开始收拾运回来的猪肉。

    汉源基本家家户户对猪肉的处理,都是炸熟后存放进坛子里,可以存放一年甚至更长时间。这在当地,是道很有名的特产,叫坛坛肉。

    外地很多地方喜欢挂腊肉,汉源则不然,汉源吃青草长大的肥猪,别看个大,可肉质却紧致,瘦肉偏多,绝不是饲料堆积出来的全肥腻型肥猪。

    炸坛坛肉之前,要先将肉用盐腌制,然后切成方块状,长宽十厘米合适,再挨块肉检查没有残余猪毛后,放在簸箕里待炸。

    家里没了大灶,人们炸肉的时候,就用铁皮桶做了个简易的炉灶。大铁锅放上面,熬炼出大半锅猪油,捞净油渣,然后将待炸的肉块一一放进锅里。

    从现在开始,到炸熟出锅,基本要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这期间的火候很重要,火太小,会被炸成软软肉,以后切片的时候不能成形;火太大,则容易外焦里生,而且,一旦猪皮被炸焦了,将来再从坛子里捞出来吃的时候,根本嚼不动。

    朱家只有朱奶奶烧火是一把好手,所以,朱文轩、郭建军、王栋跟着朱大伯切肉、夹毛,朱大伯母就在一边,偶尔搭把手,顺带看着张新阳。

    小家伙进入腊月后,伙食也被情势所迫变得油腻了许多,吃得小脸上不断长肉,眼看都起双下巴了。郭建军抱着他的时候,就爱拿手指不停地挠他下巴。小家伙还挺喜欢这项游戏,哪次郭建军忘了,他还能自己把头仰起来,示意郭建军跟他玩儿。

    朱文轩看得吃味不已,有回酸啾啾的跟大伯母说:“像不像在逗小狗儿。”

    结果朱大伯母赏了他一个白眼。

    朱家两头大肥猪,除了留下一些挂腊肉,给想吃腊肉的王栋带回家,剩下的全被炸了,连骨头一起炸了放进坛子里。

    中途,朱奶奶还在烧过的木头灰底下,埋了几个土豆、红薯,王栋起先看它们黑乎乎的,不忍直视也无从下嘴,不过,等朱文轩将外面的黑色灰烬敲掉,剥了皮,露出金黄色冒着热气的土豆肉,他立马不懂客气地抢了过去。

    朱文轩还给他配了一碟子海椒面,可以蘸着吃。

    一辈子没吃过这种土豆的王老师,当天不幸无缘晚饭,原因无他,吃撑了,胃胀。

    朱家人吃晚饭的时候,他就坐在一边哀怨不已,最后干脆跑出去给戚忠国打电话。朱文轩偷偷出去听了几句,回来笑歪在郭建军身上说:“王老师嘤嘤嘤撒娇,结果被戚大哥骂得好惨,我在后面都听见啦~\(≧▽≦)/~”

    郭建军捏了捏他耳垂,手里的筷子对着桌上晶莹剔透的炒肥肉伸了过去……

    ☆、第八十二章

    晚上,王栋没再回新房了,就住在隔壁的客房里,床不大,朱文轩给他铺了两层新棉花,被子也是洗干净的新被套,当他面儿装的新棉花。

    王栋站在旁边,皱眉看着鸳鸯大红被问:“这被子哪儿来的?”

    朱文轩一边替他铺床一边道:“结婚那天人家送的,我看质量挺好就留在家里用了。”

    说起这个,朱文轩后来整理过,他和郭建军结婚,收的礼可不少。

    戚大叔没来,让戚忠国带了八万红包,戚忠国和王栋又单独给了六万,曹诚那边也给了五万,王伟江工作时间不长,封了两个月的工资六千块。

    本地方上的,赵叔(赵挺爸)给的最多,也是八万,其他郭父以前的老朋友们,加起来也有十三万,赵挺和车队的哥们儿一起给了二十万,剩下村里来的客人都是一百、两百的送,有些人家比较宽裕的,就送三百、四百,零零碎碎加起来,也有几千块了。

    派出所和政府的客人,基本都是送一千,乌明一家给的比较多,两万。

    郭建安车祸事件里的三家人,每家送了一万,郭建军事后才看见登记薄,沉默抽了支烟,就给监狱去了个电话。说了什么不知道,但端看他那一整天都是嘴角带笑的样子,就能想象得出电话那头听到这个消息的郭建安什么反应了。

    再来就是朱家自己人给的红包。

    大伯和大嬢都一人给了四万;朱文霞、朱文杰、曹科,各给八千;美人鱼馆的员工每人还给了六百,合算起来,

    分卷阅读138

    -

章节目录

从城市转移到农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午夜蛋炒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午夜蛋炒饭并收藏从城市转移到农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