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有喜 作者:晚瑭

    分卷阅读228

    为元妃,元妃之女燕枝,封地为明城东市百里,封号不偏不倚,恰是胭脂二字。”岳临渊将双臂环抱胸前,斜倚着门框笑道:“你的动作这样快,倒是出乎了我的意料。”

    “既是你好心相约公主与我相见,我又岂能辜负了你的一片美意?”秦悦仰头看他。

    岳临渊目露赞许之色,“你昨夜所说之事,竟是大都应验,不过数日之间,你便是拥有明城五十里地的富豪,反倒是我一穷二白。”

    秦悦笑道:“待到那时,我便远离你这居心叵测之人,自立门户。”

    岳临渊的眸子在她面上来回游走,“忘恩负义。”

    秦悦也不顾他的挖苦,只是道:“你既是消息灵通,可知进来有什么政令颁布,有没有法子可以赚钱?”

    “你很缺钱?”岳临渊笑问:“还要看政令?”

    “哪有人会不喜欢钱。”秦悦道:“日后招兵买马,自然是要靠钱银说话。”

    岳临渊摸索着光秃秃的下巴,“你的野心很大。”

    秦悦摇摇头,“哪里,不过是自保罢了。”

    “古人云,苟富贵,勿相忘,你可得带上我。”岳临渊笑道:“我还是很好奇,你怎知陛下会追封淑妃,又加封公主。”

    “因为南楚以孝治天下,母慈则子孝。儿子出人头地,母亲亦是跟着受人尊敬。”秦悦娓娓道来。这不过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原因。

    若是淑妃远在连江城,也不至于折损了性命。可是天子却数次催促她回京,甚至派神行骑日夜兼程地护送,不顾多日雨水缠绵,天黑路远。于天子而言,恐怕是他思念心切,想早日与淑妃相见。可是在庆元王与庆安王眼中,恐怕没有那样简单。当日将淑妃赶出宫的是南楚帝,而后催促她回宫的亦是他。若非南楚帝反复无常,淑妃又为何会香消玉殒,薨于栖梧山?

    梧桐百鸟不敢栖,止避凤凰也。栖梧山,栖梧山,淑妃却薨于栖梧山……这般巧合,当真难以言说。

    上古之时,华胥氏于雷泽受感而孕,因踩了巨人的脚印诞下人皇伏羲,华胥氏是为元妃。帝喾之妻姜嫄亦为元妃,生子后稷。后稷的降生,可谓农耕之始。

    元妃并非后宫妃嫔之号,元意为原配,妃意为妻子。若她还活着,当真是一国两后的奇闻。

    元妃薨逝,世上再无虞国公兰姓后人,而兰氏的两个儿子,却都手握兵权、驻守边城,又有北伐之功。以追封元妃之法安抚两个儿子,是代价最小的维.稳之法。

    稳固了海防之后,还要稳住郑国公世子鲁恒。北伐之战大伤元气,南楚帝自然不会立即攻打鲁氏,可当日嫁女封爵的口谕已经传出,又岂有收回之理。对于唯一的小女儿,南楚帝又岂能舍得轻易嫁人。因而燕枝提出为母亲守孝,正中南楚帝下怀。甚至他还要加封公主,已示对公主的喜爱,对鲁恒的重视。

    好一番隐藏于孝道之下的帝王之策!帝王心中究竟有无半分情思缠绵,秦悦不知道,她只知道,元妃生前仅仅是受宠而已,若是她的香消玉殒,换得皇帝半生怜爱,那么泱泱后宫之中的其他女人又算什么?

    秦悦隐隐觉得可怕,是不是元妃连自己的生死,也算入了不可逆转的一盘棋局之中?

    帝王之心,深不可测。元妃之心,亦深不可测。

    岳临渊饶有兴致道:“说说你这样做的目的?”

    “目的?”秦悦微微颔首。

    有微风自半掩着的花窗拂过,轻轻吹起她耳畔丝丝缕缕的长发。她的额角有一处小小的伤痕,比从前淡去了不少。

    她垂着眸子思索片刻,却是扬起嘴角笑了,“只是想了解元妃生前之事,也不枉她曾经对我的关照。”

    岳临渊依旧目不转睛地望着她,“你虽折了容颜,却是我见过最美的女子。”

    秦悦仍然笑道:“你虽心怀叵测,却是我见过最为妙语连珠的男子。”

    岳临渊点头,“我也自以为是。”

    秦悦心道:上苍公平,予以她恩爱的父母,却不予她长相守的家;予以元妃聪颖无双,却不予她长命百岁;予以岳临渊巧舌如簧的一张嘴,却不予他堂堂正正的身份;予以南楚帝万里江山如画,却不予他一心人共白首。

    趁着她现在还是无人问津的自由身,不如跟着燕枝去一趟虞国旧地。或许她曾经的疑惑,那些令她辗转反侧之事,都可迎刃而解。

    燕枝离京之时已近十月,可是这一路南下并未觉得冷,反倒是如早秋一般气候宜人。

    虞城原为虞国旧都,由历代兰氏国主统治不足万余户之国。及至兰瑞当政,南楚帝通过数年征伐,已经吞并周边数国,小小虞国被困其中,早晚是大国囊中之物。兰瑞遂上书南楚国君,自请降为国公,以保一方百姓平安。

    南楚帝深感虞国国主爱民如子之心,仍由虞国公统治虞境,只将虞国更名虞城,并且保留了原有军政、制度、民俗。

    虞国公为表忠心,将兰音、兰心两个女儿嫁给南楚国太子,以结百年之好。

    而后经历了兰氏灭族,数年后又被平反,及至前不久,虞城北郊竟然建起了一座庙宇,里面供奉着的,乃是南楚国元妃娘娘,名唤兰心。

    若是提起兰心,可能无人知晓。可是老人们都记得,十来岁才被国主接回家中的小女儿蕊蕊。

    她母亲多病,她只得吃百家饭长大。蕊蕊五、六岁开始,便跟着市集上的手艺人学些养家糊口的本事。那时她年纪小,也没有什么力气,每日所得不过几钱,也勉强足够温饱。

    老人们依旧记得,那孩子每天起得很早,饿着肚子出门,向每一个早起的街坊问好。待到入夜回来,一张小脸总是黑漆漆如锅底一般,唯有一排洁白的牙齿,勉强辨认出来是个不知男女的孩子。

    母亲离世之后,她才被国主接回本家。那时的蕊蕊,随着古琴铺子里的大师父学习制琴。而今想来,倒有几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错觉。

    虞城之内水网密布,秦悦与燕枝一路乘着小舟蜿蜒而下。累了便眯着眼晒太阳,渴了便停驻于溪流之畔,到临街的茶肆饮一口热茶。

    或许这里的每一家店铺,每一条街道,都曾有过母妃驻足的影子。燕枝自幼未出过远门,如今这样一路走来,听到人们偶尔议论起几十年前的旧事,却是哭了一路。

    燕枝原以为,此番可能要亲自动手,将元妃庙好好打扫一番。哪知当地官员对这位逝去的元妃娘娘殷勤备至,早就安排妥帖了一切。

    当地人甚至自发地为她立起了一座石像,那石像与她本人却不太相像,乃是一个女子盘腿而坐,垂眸抚琴的模样。

    燕枝诧异道:“我从未见过她弹琴。”

    秦悦亦是点头,她也从未听说过元妃会弹琴。

    恰有一

    分卷阅读228

    -

章节目录

太后有喜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晚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晚瑭并收藏太后有喜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