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高门宠媳 作者:鸿一菌

    分卷阅读78

    李妙心中暗恨,面上却露出对谢氏“悉心”安排的感激来。

    李子昌面露满意,看了一眼谢氏,便抬脚出了上房。

    夫妻二人回了正院,关起门来说话。

    谢氏面无表情的看向李子昌,语气平平道,“老爷一向不管内宅的事,这回倒插手得彻底。护膝的事,李妙和李娟哪个都干净不了,我不信老爷看不透。您连审都不审刘婆子一句,定罪倒定得比我这个当家主母还干脆利落。”

    她不审刘婆子,是懒得浪费人力,只想连着李妙等人一起打包送回族里。

    如今哪会不明白,李子昌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与其送走侄女再引人侧目,不如禁足降低存在感,做出副受害者的低调样子,即能避风头也能保全名声。

    刘婆子一人担责,对外即好圆了说辞,也能好好留着李妙和李娟。

    这是还想着用李妙和李娟来联姻呢!

    谢氏想着静静看了眼李子昌,这个男人她太了解了,平时最看重规矩体统,反过来说,就是最好脸面的性子。

    把面子看得比里子还重要,对李府来说不知是福还是祸

    李子昌哪里想得到谢氏说着话却走了神,抬手佯咳一声,耐着性子缓声道,“妙儿和娟儿才多大?不过是受恶奴哄骗的孩子罢了。拘着她们在清风院也就是了,不过是多添两双筷子的事。那刘婆子在清风院如何作威作福,连我都听说了,你会不知道?

    她虽不是母亲身边的第一亲信,如今由我出手处置了她,母亲也怪罪不到你头上,你也就别再揪着这事不放。这样的恶奴,值得你我再费心?”

    他最恨的就是刘婆子。

    他给刘婆子面子,反而遭刘婆子算计,简直就像是被个下人明晃晃打了个耳刮子!

    这样的脸他丢不起,想都不愿再想,一言断刘婆子的生死,才能让他心里痛快些!

    李子昌根本不在乎真相如何,他只需对外对内有个圆满的交待就行。

    他也根本不觉得李妙和李娟能有多大能耐和心计,心中并不把年幼不知事的侄女看在眼里。

    李子昌就耐心道,“都说李府是清贵中排得上号的府邸,但这清贵之名也不是好担的。我在内阁也快十年了,十年!首辅大人和次辅大人年事已高,又皆是权贵出身,至多三五年也该退位让贤了,我保妙儿和娟儿是为了什么,你该明白。”

    ☆、第82章 各有心思

    李子昌和谢氏在一起,能平心静气谈的无非是家事和朝事。

    谢氏也从不管妇人主内不管外那一套,闻言心思一转,眉心微蹙道,“老爷今日上衙,可是朝中又有了什么大动静?”

    “大皇子殿下和三皇子殿下的封号已经定下来了。”李子昌对谢氏的敏锐还是很满意的,捋着修得整齐漂亮的短须缓缓道,“大皇子殿下封武亲王,三皇子殿下封和亲王。皇上已经着内务府拟定日程,武王殿下、和王殿下一等过完元宵,就于十六日吉时出宫入亲王府。武王府、和王府比邻而居,和乾王府也不过隔了两条巷子。”

    不愧是早有准备,从下旨到选址、拟封号、搬迁前后不到半个月。

    大皇子尚武,三皇子博学,一个武王一个和王,倒也相得益彰。

    谢氏撇嘴道,“礼部官员江郎才尽了,还是宗人府的宗人令年纪大老糊涂了,瞧这封号定的,还是乾王殿下的封号叫着顺口,寓意又好又大气。”

    当年萧寒潜封亲王,可是启阳帝亲自拟的封号。

    谢氏嫌弃武王、和王太接地气,当着领礼部尚书衔的李子昌就敢这么埋汰。

    李子昌无语的看了谢氏一眼,懒得和她计较,咳了一声接着道,“五皇子殿下本就废了两条腿,现在又被指去为先帝祈冥福,明眼人都知道五皇子殿下这是彻底断了气数,如今宫中只剩一位六皇子殿下,待太子殿下搬去东宫,偌大后宫里能常见皇上的,可就只有六皇子殿下了”

    谢氏知晓内情,自然知道五皇子必死无疑,只在意六皇子,便隐晦道,“怎么,这大年节的,皇上难道还和皇后娘娘僵着?除夕百官宴时,昌和殿的事到底是怎么回事?”

    启阳帝初登基时还常流连后宫,六皇子是最小的皇子,后来又有低分位的几个宫妃生下三两公主后,正是启阳帝和皇后冷战开幕,之后启阳帝甚少留宿后宫的事,连朝臣都有所耳闻。

    六皇子的生母是四妃之一的明妃,明妃徐氏是太后的娘家侄女,虽不见得太后待她有多亲近,但这重家世到底不同,这些年隐隐有启阳帝独宠明妃的传闻。

    “除了过年那几天正日子外,听说皇上都宿在明妃娘娘的宫里。”李子昌眉头微皱,似慨似叹道,“除夕那天皇上匆匆去了御书房,昌和殿闹出的事不了了之,之后就下了册立太子的旨意,其中有什么事谁敢胡乱打探倒是六皇子殿下,这几日常被皇上招去御书房,亲自教导课业。”

    谢氏一听就明白了。

    皇后多年夙愿得偿,将二皇子推上了储君之位,启阳帝转头就宠幸起明妃,更把六皇子带在身边教导,不亚于明晃晃的打皇后和太子的脸,这是仍在和皇后冷战,暗搓搓地打擂台呢。

    皇家事,当真是本烂账。

    中年天子青年太子,半道换储君的事,史上可不少见。

    谢氏就皱眉道,“六皇子殿下刚十三,等到能入朝观政至少也要三两年后,到时不说太子殿下,就是武王殿下、和王殿下也站稳脚跟了再有乾王殿下,三位亲王年后要进哪个衙门,可有消息了?”

    和聪明人说话不累。

    谢氏的见识和眼界远非姨娘们可比,李子昌没有宠妾灭妻,不光因规矩体统,也因谢氏当得起也但得好正妻之位。

    李子昌心头微松,点头道,“依我看,最有可能进兵部的就是武王殿下和乾王殿下。这事也快了,等武王殿下、和王殿下搬出宫,皇上就会下明旨。不管乾王殿下进哪个衙门,他和太子殿下是亲兄弟,在外人眼里,我们都在太子殿下这条船上,之前要避讳低调,以后少不得要为自家多打算,也要为两位殿下分忧出力”

    什么差事,都比不上手中有兵权,门下有人可用。

    谢氏了然,“老爷是想着更上一层楼,多拉拢些清流寒门?”

    启阳帝登基十一年,朝中势力明显分为三派:勋贵、清贵和寒门。

    但凡朝中有事,比起占据天然优势的勋贵,寒门一派往往更愿意和清贵一流并肩。

    李府属清贵,而联姻是最快最有效的手段。

    李姝的夫婿康正行正是寒门出身的前科榜眼,康正行的座师是李子昌的同科,李府这才能榜下捉壻,为李姝定下康家这门亲事。

    “如今局势一变,人到用时方恨少啊。”李

    分卷阅读78

    -

章节目录

重生之高门宠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鸿一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鸿一菌并收藏重生之高门宠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