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韩彻乃是回京任职,就职部门还是户部四司中的户部司,所以他的品阶虽降,但实际却是得到了朝廷的重用。
    自是跟当初孙刺史因病离职不同。
    “韩大人,一路顺风。”城门口,刘刺史和冯长史等人拱手道别。
    “多谢刘大人,冯大人。”韩彻也拱手还礼。
    到了这一刻,韩彻心中也难免生出几分不舍之情。毕竟他在柏州这一待,就足足待了近四年。
    乘坐在马车上,瞧着身后渐行渐远的柏州府城,之前一直处于激动兴奋状态下的韩老三,不免也生出几分伤感。
    “唉!以后还不知晓得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再来柏州一次了。”
    “以后再看吧。”韩彻也叹了口气。
    安静了会后,韩老三突然问道:“大人,你要磕西瓜子么?”
    “我不磕。”韩彻摇头。
    “好吧。”韩老三解开马车上装着炒好的西瓜子布袋,然后挪动靠着车窗去坐着,一边看着车窗外的风景,一边磕着西瓜子。
    他们这次返回京城,一共随行了四辆马车。韩彻和韩老三乘坐一辆,另外三辆装置的都是行李和要捎带回去的东西。
    柏州纺织行业的大发展,吸引了众多商队的到来,也终于将平州那边的货品运输队吸引了过来。
    为了方便,也为了路途中的安全,韩彻便花费不少银钱在柏州府城专门雇佣了一支运输队伍。
    这个季节正值秋高气爽,马车行驶的速度也比那年上任途中要快的多。
    于是也就赶了不到二十天的路,他们便已经进入到归属京城所管辖的地界。
    若非在入宿这块,韩彻为着安全,一路上都择选驿站去入住的话,他们行走的速度还能再快上一些。
    农历九月初八这日,韩彻他们终于抵达京城。
    早前韩彻和韩老三还有些伤感不舍,在见着越来越接近京城时,心情也在朝着即将和家人重逢的期待和高兴去转移了。
    对比起四年前,京城基本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作为时下政治和经济的双中心地区,城门口处依旧是一派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
    在顺利通过城门的盘查后,韩彻一行人更为快速的往记忆中的韩家赶去。
    “二郎!”柳氏瞧见韩彻,惊喜到不能自已。
    “二兄!”三娘和四娘也是欢喜到一路奔跑而来的。
    家里虽早就知晓韩彻要被调回京城,柳氏和三娘她们每日更是在家中掐算着他们归来的大概时日,盘算着到时候好提前安排人去城门口迎接。却怎么也没想到,韩彻和韩老三竟能提前早回来这么多天。
    “快!去齐家告知大娘子他们!”柳氏对此自是高兴坏了,难得她这时候还没忘记大娘和齐五郎。
    韩彻和韩老三也都高兴的很,一家人分隔差不多四年才终于相聚,坐在一块自然便会有许许多多的话要说。
    但显然在这方面,韩彻和韩老三都比不得柳氏她们,于是基本上,便都是柳氏和三娘四娘在问,韩彻和韩老三作答。
    “二郎,你瞧着怎么瘦了啊!”
    “这四年你在柏州任职,指不定吃了多少苦头呢!”
    “信里还老是哄骗我们,说在柏州多好多好……”
    “阿母,是很好!”
    “很好能瘦成这样?”
    这下子,弄得韩彻都开始有些招架不住柳氏的眼泪了。好在这时,收到消息的齐五郎和大娘终于带着两个孩子匆忙赶了过来。
    “阿姐,姐夫!”韩彻笑着唤道,目光不由之主的便看向了跟在二人身边的两个小儿。
    当初他去柏州上任时,还被大娘抱在怀里的小丫头,如今已长成了四年前齐愈那般的个头。已经八岁的齐愈,个头已经到齐五郎到腰部。
    “阿愈,阿悦,快拜见舅父。”齐五郎和大娘笑着说道。
    “拜见舅父!”齐愈冲着韩彻行礼作揖。
    “拜,拜见舅父!”齐悦眨巴着好奇的眼睛,一面看着韩彻,一面也有模有样的学着他兄长在那作揖。
    有时候血缘真的是很神奇,韩彻此时只是看着这两个小孩,就觉得他们是这世上,他所见过的最招人喜爱的孩子了。
    这几年,大娘和齐五郎也没少跟两个孩子说韩彻这个舅父,每次韩彻寄回来什么东西,他们也会跟两个孩子说,这是你们舅父寄给你们的……便也使得齐愈和齐悦在渡过短暂的陌生感后,很快便跟韩彻亲近起来。
    之后,一群人笑着进屋坐下后,齐五郎和大娘也如柳氏和三娘她们一般,关切的询问了韩彻好一番。
    “你这次可算是回京任职,这终身大事便不能再耽搁了。”说着,柳氏便转到了催婚这事上。
    “二郎年纪确实不小了,需得加紧时间办了。”大娘这时候也说道。
    对于时下的婚姻市场来说,韩彻这年纪何止是柳氏和大娘口中的“不小”,简直都能称得上一句“大龄剩男”。
    柳氏和大娘她们的意思便是,不去寻求什么高门贵女。只要是良人,女方品性好,跟韩彻能合得来就行。
    时下的律法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官人,良人,贱人。
    韩家有做官的,便是官人这一等级,在某些方面是拥有特权的。普通的老百姓,则归属为良人,没有特权。在贱人这里还又分为两个等级,官贱和私贱,地位最低,更是被时人视作财产。
    如之前在柏州时被抵押出去的那批孩童,一旦售卖便属于私贱,也就是私人的奴婢或者是奴隶的意思。
    在时下的《户婚律》里,还有明确规定良人及良人以上者,不得与贱人通婚,违者徒一年半。主家若知情,也一样会受到责罚。
    当然,贱人也是有机会变成良人的。
    官贱一般是靠熬,熬到七十岁之后,准令免为良人,或者是等待朝廷的恩赦。(1)
    私贱则靠钱财赎身,或者是主家放免。
    比如韩彻让官府出面将那群抵押的孩童赎回,便属于官府代赎法。
    至于让韩老三恢复为良人,便属于主家放免。
    以上这些,都是能够得到时下法律所认可的。
    也可见柳氏和大娘现在是有多么着急韩彻的婚事了,只要律法允许,她们便没什么要求。
    在韩彻的婚事上,目前让柳氏和大娘唯一能感到高兴的便是,韩彻这次是真的能够留在京城了。
    韩彻回京的第三天,也就是去吏部报道的隔日,家中便迎来内侍传召。
    时隔四年,还在殿门外等候时,韩彻便闻到了从殿内飘散出来的中药味。待到听见内侍传唤,他见到的就是一个老态龙钟的老皇帝。
    然老虽老,皇帝终究是皇帝,威严尤在。
    老皇帝先是对于韩彻在柏州这几年的任职,做了一番简单的夸赞,接着便切入到正题,询问韩彻对于全国推广棉花一事的看法和计划。
    全国大范围推广棉花是必要,但在这之前,还是应当择选最为合适的地方先进行栽种,之后再逐步推广。
    韩彻早在将棉花栽种技术呈送给朝廷那会,就已经开始仔细研究各地区的气候环境:“臣认为可先择选区域,定点推广……”
    对于哪些区域可以作为棉花首批推广低,韩彻也做了大致的列举。
    韩彻还言道:“衣被民生,利赖莫大。望我国朝,其种能遍布于天下,人无贫富皆服之。”(2)
    除了表达希望全天下的老百姓以后都能穿得起棉花御寒,韩彻也举例了柏州纺织大市场这两年的经济高度发展,以及棉织品对胡商的强大吸引力。
    “胡商皆争相抢之……”
    老皇帝便坐在那,听着韩彻滔滔不绝的描述。
    推荐基友的文——《从女太医穿成赤脚医生[七零年代]》
    作者——大河东流 ? ? id:5013286
    文案:简蓁蓁任职大盛太医院,医术精湛,被皇帝赐字为大盛第一女医。
    只是遭遇乱世,她在火海中丧了命。
    一朝醒来,她借尸还魂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家——在遥远的未来,建立不到三十年的华国。
    她是一位刚下乡不久的女知青,十七岁。
    还来不及为捡回一条命重回少女时代高兴,就遭遇了下乡的种种困境——凹凸不平的黄泥路、漏水的茅草房、噎嗓子的野菜杂粮饭……
    简蓁蓁:捡起老本行行医吧。
    治疗感冒咳嗽发烧、小儿孕妇、缓解老人风湿疼痛……全都不在话下。
    一到卫生站当赤脚医生,不仅不用下地了,还有了自己的私人空间,她的柴垛木柴永远不缺,她的水缸一直有水,乡亲们送的青菜堆满柜子,日子美滋滋。
    突然,有个男人出现了,一来就抓住她的手,口吐狂言,她下意识的一巴掌甩过去,只是抬眼一看,一惊,这不是她那镇守边疆的未婚夫——镇北大将军吗?!
    曲胜伯生平有一大恨,恨自己在带兵平反的时候迟了一步,京城大乱,皇室凋零,只剩三皇子力挽狂澜,只可惜他的家、未婚妻都没有等到他归来。
    这迟来一步,就是阴阳两隔。
    他守着未婚妻的牌位发誓,若是能重来,不会再让遗憾再现。
    来到新时代,曲胜伯本以为自己早就心如止水,直到看到熟悉的身影、看到那熟悉的小动作,他激动的冲了过去,拉住她的手吐露真言:“这次我会护你一世。”
    结果迎来的却是未婚妻受到惊吓反手一巴掌:“啪!”
    曲胜伯:“……”
    【前将军·现司机·后豪横富一代·男主vs前太医·现知青·后仁心国手·女主】
    注1:出自《唐六典》曾规定“老免法”:“凡官属奴婢年满六十岁及废疾者,得免为番户;七十岁者,准令免为良人”。
    注2:出自丘浚:“至我国朝,其种乃遍布于天下,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富皆服之,其利视丝、臬盖百倍矣。”
    第103章
    养民
    老皇帝下定决心推广种植棉花,最开始也是因为韩彻曾经在文书上所陈述的,棉花在纺织原料上的优越性。
    “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埒之枲苎,免绩缉之功,得御寒之益,可谓不麻而布,不茧而絮。”(1)
    然此时韩彻所提及的棉花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这一块,是老皇帝暂时还未曾想过的方向。也不得不说,韩彻所描绘的胡商们在柏州纺织大市场争相抢购棉织物的场景,很是吸引了老皇帝。
    看着眼前的韩彻,老皇帝也不由得在心中赞叹。如这般善民生经济者,若能好生加以任用,国库何愁不富?
    “善,此时便交予你全权负责。”老皇帝说道。
    “臣定全力以赴。”韩彻忙道。
    老皇帝的身体到底已经大不如从前,也就才这么一会功夫,精力就出现不足,便只能让韩彻先回去做完整的计划。

章节目录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孺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孺人并收藏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