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久,南市集市上便有农户开始售卖起家中多余的茶枯饼。
    安南农户们在售卖一事上,也积攒了不少的经验。比如这次售卖茶枯饼,他们还懂得先切下一些茶枯粉,再置备一桶清水,给有意向的购买者先做试用。
    这一试用完,茶枯粉所展现出来的强大去污能力,便让人大感震惊。
    对方再一询问价钱,更深感便宜!
    毕竟茶枯饼是茶油压榨后的剩余物品,茶油食用历史久远,如茶枯粉的使用,在其他一些有产茶油的地方,早就被人熟知。
    但不便利的交通,还有闭塞的信息,再加上贵族们还有更好的洗护物品,更不利于茶枯粉的传播。便使得安南乃至府城这一片的百姓,几乎都对此一无所知。
    所以这部分的生意对象,并非贵族阶级。而是府城或杞县,渠县这种附近城镇的普通百姓。
    在作价上,自然不会太昂贵。
    然后一个大圆盘的茶枯饼,为了尽可能的榨多出茶油,每一块都会被压榨得紧紧实实。所以在使用时,都还需得拿刀具用力去切它的边角。亦只需切下少许,便足够一次洗涤,便属于普通百姓能消费得起的洗涤用品。
    这么一来,售卖得还非常不错。甚至因为今年油茶籽的产量还太低,茶枯饼便跟茶油一起经常断货。
    韩彻知晓这事后,既惊讶又高兴。
    其实对于茶枯饼,韩彻之前并不是为着它的效益,更为看重的是它杀菌和去污的能力。
    过去安南每逢春夏季便会多发疫病,除了湿润炎热的气候带来的湿毒瘴气,卫生方面也占据很大的原因。就好比之前的刘家村,常年饮用苦咸之水,身体又如何能不滋生疟疾等疫病?
    另外,除了入口的饮食,日常生活的卫生也一样很重要。
    农历十一月中旬,赵四郎带领的大商队,这次抵达府城后,便也是从新修建好的石桥通往的安南。
    进入安南县城,他们便明显感觉到城内多了不少新修建起来的商铺。
    “我瞧着安南如今已经不输北地上等县的繁华了。”一路这般瞧看过去,赵四郎见到韩彻时,便不禁这般称赞道。
    “安南这才多少人,哪就能跟北地上县比了。”韩彻笑道。
    “北地不少上县,都聚集不来这么多外地客流呢!”赵四郎便道。
    别看安南现在的人口总数才刚升为中下县,比之上县三万以上人口的最低标准,也还相差两万。但如今既有许多外地的商贾客流,又有一大批渠县杞县的外来务工者,还有因石桥修建好,增多了不少从府城到来的游客或小商户。
    说起这石桥修建,当真是给交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便是他们这些为着沉水香,每年都得往来安南一趟的商队。这次从石桥直达安南,对于这其中节省出来的时间,以及财力物力的少耗费,都大为惊喜。
    当初要是有这么好的交通,这位韩县令允诺他们可免租五年等各种优惠时,赵四郎还真就愿意在安南开设一间商铺。
    不过眼下便是再心动,赵四郎也不会跟韩彻提起此事。要知道便是铺面没法再如以前那般给优惠,但赵四郎也相信,只要他现在提出来,这位韩县令便是自掏银钱,也会帮他把这事办成。
    可安南县一间铺面的五年租金又才多少银钱?赵四郎这两年帮着韩彻跟韩大娘捎带平安信和物品,图谋的自然不可能是这么点银钱。
    好比这次过来,姐夫齐五郎按照韩彻在信中的书写,帮着他购置了一大批京城各大书院售卖的科考方面的教材,也都是托赵四郎帮忙带过来的。
    要知道朝廷重文,故全国各地郡县都分别设立官办的郡学或县学。甚至北地一些乡里,也有官办置学。
    但同样受经济和政治都以北地为中心的影响,时下地理位置越是往南,在教育方面便越是不行。尤其是安南这等最偏远,历年来更是作为京城北地官员流放发配首选毒瘴之地,过去竟连县学都没有。
    不仅如此,韩彻还去过县城唯一的一家书店,发现很多北地学子必看的科考相关的教材或书籍都没有。
    试问这样的学习环境,对于安南过去二十年,平均五年还能出一个秀才,韩彻都觉得这是极其难得的事。
    “真是万分感谢四郎。”韩彻高兴道。
    “大人勿要这般客气。”赵四郎忙作揖还礼。
    韩彻当然也知晓天上没有免费的馅饼掉,所以每次拜托赵四郎帮忙后,必然都会给予他一定的回报。
    这次也是一样。
    赵四郎是商人,他来安南便是为着赚银钱。赵家作为京城大商户,经营的当然也不止沉水香一门生意。
    于是赵四郎送完书籍和韩大娘托付过来的平安信以及物品后,刚一回到客舍,便有人将他这次还想要采购的白糖一事解决不说,便是近日城内时常处于断货状态的茶油,来人也热情又客气的询问他们可要购置。
    这批货是韩彻特意从职田中给赵四郎留下的,数量上还不算少。
    安南有茶油可售卖的事,赵四郎在来时的路上才听闻的。那段茶油推广的gg,他也听闻过了。
    油料的市场一直以来都很大,如茶油这种高质量的油脂,又素来便受到北地那边贵族阶级的喜爱。因此来时,赵四郎便想着要采购一批茶油回去,结果那位韩县令这般细致贴心,连这都给他事先准备好了。
    赵四郎便高兴的忙道:“此事真是多谢韩大人了 。”
    另一边,韩彻得了赵四郎此次捎带过来的东西也非常高兴。
    自从白糖的名声传播出去,大娘和齐五郎他们终于能确定韩彻他们在安南的日子不说多好,起码银钱是不会紧张。
    只要银钱不紧张,日子便也难过不到哪里去。
    这次赵四郎帮着捎带过来的物品便多为安南所没有的北地特产,还有大娘给韩彻和柳氏,以及三娘四娘亲手缝制的一些衣物鞋袜。
    “那位赵四郎能在安南待多久时日?”柳氏看完平安信,便立即询问韩彻。
    韩彻道:“约莫半月。”
    “才半月啊……”柳氏有些着急。
    大娘这次平安信里还告知家人一好消息,言道她又有了身孕。算上京城和安南往来所需耗费的时间,待到赵四郎返回京城时,恰好也是孩子出生的时候。
    柳氏便想给这还未出世的小外孙,也亲手缝制些衣物鞋袜。
    “阿母,我来帮你吧。”一旁的三娘便说道。
    四娘也道:“阿母,我也来。”
    韩彻不会这些,便说道:“赶不及的话,到时候便给大姐他们多捎带些银钱回去。京城繁荣,有钱什么东西都好买。还有茶油对孕妇好处不小,我也让赵四郎帮咱们多捎带些给他们。”
    茶油不止是在食用上对孕妇和胎儿好,甚至是女子怀孕生产后,用其涂抹腹部并配合按摩,还能有效去除妊娠纹。
    不过这事也不急,赵四郎走之前必定也会过来告知一声。韩彻眼下还有更要紧的事,便是把从北地而来的这些教材和书籍,尽快印刷出一批。
    下午韩彻便带着韩老三,用牛车拉运了一小批教材和书籍来到了安南县城内唯一的一家书店。
    书店内一些选购书籍的文人,纷纷朝韩彻躬身作揖。
    “拜见韩大人。”
    分配房屋和每月发放一笔银钱的人才引进政策,虽并未使得多少秀才功名的常住安南。但免费住宿一月,还可携带四名亲朋好友这一项,却使得往来安南游玩的文人增多不少。
    此时店内便有那么几位是从府城过来的文人。
    店掌柜一看到韩彻到来,也立即满脸笑容的跑过来作揖行礼:“大老爷安好!”
    过去安南读书人少,这方面的需求自然也小。但自从韩彻在乡下设置学校,前些时日还在县城增设官办县学,书店的生意也跟着大幅度上升。
    这会再见着韩彻带着这么多书籍来,瞧书目还都是一些科考相关的教材后,书店老板还好说,店内的那些文人们一时间眼睛都跟黏在上面一样。
    “这些书籍我需要印刷三十份,这图纸上的印刷术是我从一本古籍中找寻到的,你看看可否能用。”韩彻装作没看到大家的表情,只将手中的图纸递到店老板眼前。
    韩彻这次要印刷的总数是不多,但书目却不少,他带来的这些书籍还几乎全都是书店目前所未有的。这便意味着,每一本书籍,店老板都需要先用版料雕刻图文。
    版料雕刻一般选用枣木或柳木这种纹制细密结实的木材,这么一来便需要木工活较好的木匠,先锯成适宜雕刻的木板,再用刀一笔一笔的在上面进行雕刻,最后才能拿来印书。
    如此一来效率实在太低,韩彻必须另外想办法。
    店老板也因书籍种类之多,而面露惊讶的把图纸接过。然这一接过,整个人便被图纸上的东西给深深吸引进去。
    说起来,活字印刷术的思想,时下其实也早就有了,只不过一直未被广泛使用。事实上,便是韩彻穿越前的社会,活字印刷术早期刚被发明时,使用率也不高的。因为印刷时,由于需要对其先进行文字排版,少量印刷便节省不了时间。木制的材料在沾染较多墨水后会使其变形,和排版印刷时使用药剂黏合,后期又不易分开。便导致大量印刷的优点,雕版印刷术一样也能满足。
    韩彻在了解过这一块后,便想到了活字印刷术里面的泥活术。
    就是把原来里面的活字雕刻材料从木质,改成胶泥。
    胶泥的种类有很多,最好找寻的一种便是拿来烧制盆,盏灯陶器的黄黏土,也叫作小胶泥。若想找寻性能再好点的话,便是那种可以拿来烧制精美瓷器的沉积黄黏土,时下唤做大胶泥。
    黄粘土未烧制前黏性足,泥土质地雕刻起来比木质要来得轻松许多。待到烧制好后,又不会因墨水沾染太多而变形。便是排版印刷完成后每个活字之间的药剂黏合,也好做清理。
    “能用,当然能用!”店老板这时候已经激动到满脸通红。
    韩彻便道:“那行,你先帮我把这批教材尽快印刷,待印刷好,我再送来第二批。”
    书店里的那几个文人本就因那批教材而弄得心痒难耐,一听韩彻这话,其中一个因为太过吃惊,直接脱口而出:“竟还有吗?”
    话一出口,对方也意识到失态,忙向韩彻作揖告罪。
    韩彻不甚在意的摆手,还笑道:“自是还有的。我这次托京中亲眷帮忙捎带了一大批北地生员所用教材,日后若还有新教材出,必然也会尽快让我安南生员都能用上。”
    待到韩彻走后,店内的文人们目光变得更为焦灼炙热的黏在那堆书籍上。若非知晓这些书籍非书店老板所拥有和拿来售卖的,只怕他们早就扑过去哄抢起来。
    再一想到韩彻刚才还言道,后续还会有更多的教材,这些人便不由得在心中狠狠羡慕起安南的生员来。
    要知晓时下这种不便利的交通,再加上书籍这块的销量过少,使得它其中的利润便不够多。那些个商人又都不懂科举,如何会将北地的好教材捎带到他们这等最为偏僻的府城裕州来。
    也别小看这批教材,他们刚看了书目,不仅全都是与必考的那几科有关,还有一些是北地较为出名的州学或县学常用的。
    毕竟韩彻穿来的原身是状元郎,对于科考哪些教材好,必然比一般人更能摸准。姐夫齐五郎又在京城任职,新出的那部分他也能帮忙打探到。
    所以眼前的这批教材,很多在裕州便是有钱也买不到。
    于是,有那实在是眼馋心动的,便忍不住问道:“韩大人不是让你扩印么?到时候可能扩印多一套,我愿购买!”
    受提醒,其他的人便也纷纷表示,他们也愿意花银钱购置的。
    谁知,店老板摇头:“这可是大老爷要的书籍,我这小店未得允许,哪敢私自扩印,还拿去售卖银钱?”
    开玩笑,店老板也并非傻子,如何能看不出韩彻临走前跟这些文人说的话,是在对他们下钩子啊!
    时下对专利产权这方面确实是没有什么保护措施,可韩彻的身份,便使得店老板不敢也不想去惹麻烦。
    有些银钱能挣,好比那泥活字印刷技术。想来便是自己用了,大老爷也不会怪罪他。
    但这些教材,便属于店老板不能轻易去挣的银钱。
    于是这些人便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书店老板喊来伙计,把这些书籍陆续的搬运到后院。
    第58章
    誊抄
    现在北城区新修建的县学这边,韩彻早些时候为学院藏书室定制的一批书柜和桌椅,也正被送来安置中。
    学院藏书阁设置在县学的前院南面,与北面教堂比较近,能方便学生过去学习。后院则是生活区和食堂区,生活区中,学生们居住的为四人一间的宿舍,夫子为独立的单人间。
    杂工们住宿的地方则靠近食堂区,方便他们做事。
    另外,韩彻之前答应凡秀才常住安南便可得一套房屋,也全都修建在县学附近。这些房屋都是独立的小院落样式,基本都能满足一家人的居住。

章节目录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孺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孺人并收藏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