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对洛家落井下石的大有人在,名利场上从不需要顾念什么旧情,这会洛研不仅风风光光的回来了而且还立了功官升一级,一直被这事牵连的洛家肯定也会死灰复燃,到时候来个秋后算帐绝少不了他们好果子吃。
    一时间很多人蜂拥到洛家,或是求情或是认错,一直被打压的那些洛家子弟也松了口大气,因为各方势力不管有没有过节的都开始拉拢他们,就算没得罪过洛家的也在积极的靠拢。
    傻子都看得出以陆贵妃现在的强势和即将改朝换代的浪潮,到时候洛家肯定会一飞冲天,声望与势力与之前一比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
    洛研的平反无异于在平静的湖水丢进一块大石头,瞬间就是一石激起了千层浪,既吸引了别人的眼光同时也带起了很大的连锁反应。第一时间被打法得无法喘息的洛家就扬眉吐气了,浩浩荡荡的回了京城。
    但对于之前的仇敌却都克制着并没有报复的意思,颇有几分以德报怨的架势十分的高风亮节。朝堂上只有永远的利益,虽然不是说谁都是睚眦之仇必报的人,但这态度未免也太过和蔼了。
    确实那时候落井下石是忠君爱国的一种表现,但洛家也不可能那么大方的一笑抿恩仇吧,这种过份的平静反而让人感觉不安。很快,洛家的核心势力,包括年老的洛老爷子也回京城了。
    所有人翘首以盼,望穿秋水等来的是无比的平静,并没有想象中洛老爷子当年政坛上翻手为云的腥风血雨,反而洛家低调得让人越发的害怕。
    之前朝洛家动过手的人纷纷四下托人求情,想打听清楚洛家摆这么高的姿态到底想干什么。很快就有一些风声回传了,德高望重的洛老爷子在这次打击中病过一次,这根擎天柱的摇晃让洛家上下都紧张万分。
    好在老爷子的病情不重有惊无险,按照原本的时间算洛老爷子该到了卸任领内大臣告老还乡的时候了,但这次洛家差点家道中落,老爷子心情也不太美丽,所以毅然决然的回到了京城,并筹划着向朝廷请命发挥余热。
    佛亦有火,鼎盛的家族瞬间家道中落谁都无法释怀,尤其到了老爷子这种知天命的年纪虽然可以看淡很多东西,却无法看淡一个家族的兴盛与衰败。
    原本产生退意的老爷子打算重返政坛了,领内大臣的职务时间一到就该卸了,但老爷子还是想回内政阁为民生服务,这样的要求自然会得到应允,也没人会在这杀气腾腾的时刻脑残的提出反对。
    相信新皇登基的时候老爷子就会重回内政阁,那时候的情况想想众人都感觉毛骨悚然。难怪洛家摆出那么高的姿态,人家这是君子报仇十年未晚,只要洛老爷子回到内政阁的话,以他的影响力想收拾谁不是手拿把撰。穆家已经是家破人亡了,哪怕剩个皇后却没有任何的男丁可继,内政阁三位内大臣的人选其实一目了然。
    洛家老爷子卸任的话领内大臣肯定就落到了陆举的头上,陆家现在外孙是皇帝女儿又是未来的太后已经够强势了,更何况除了穆昭华外也没别人可以和陆举一争高下,这领内大臣一职陆举可以说十拿九稳。
    有太后,有新皇,一个陆举就可以是一个陆家,这样的道理谁都明白,以现在的形势来看洛老爷子绝对会随波逐流的推荐陆举上位。到时候以洛老爷子的声望肯定是内大臣之一,至于另一位是谁已经不重要了。
    就算是挤破头爬到那个高位到时候还是得看人家脸色,三位内大臣绝不可能出现平起平坐的局面,这一届的内大臣选举实际上因为改朝换代已经清晰无比了。
    德高望重的洛老爷子,如日中天的陆举,更为关键的是这种峰回路转的情况下双方的关系肯定很是亲密。这么大的波澜,陆家和洛家绝对是牵着手结盟,在低调中先行稳定内政。
    等到局势稳定下来的时候,洛老爷子肯定是大规模的秋后算帐,让他老人家临退休了差点过得生不如死,老爷子自然是不会轻易的放过那些人,要知道洛家是行军出身本来就血气方刚。
    当然了为了暂时的安定繁荣肯定不会闹得太过份,但少不了一些之前闹得比较厉害的得出出血,要不然的话洛家也咽不下这口气。至于陆举,叛乱中受了轻微的伤,疗养了一段时间后就出山了。
    一出来就兢兢业业的处理内务,当然了雷厉风行的手段也是让人忌讳三分,毕竟现在人家女儿要当太后,不久以后外孙就是皇帝。
    如此的强势之下自然是百官奉迎,也让陆举的公务处理得得心应手,俨然已经成了内政阁的霸主了,有这两条老油条的坐镇,就算有人想耍花样也耍不起来。
    更何况一向号称皇权爪牙的御用拱卫司都表示出了一心拥护新皇的忠诚,一瞬间朝堂上已经是铁板一块谁都不敢去踢。
    钦天鉴和礼部的人紧锣密鼓的准备着,一切就等着新皇康复君临天下,场面和谐得让那些战战兢兢的人不敢去看。皇宫可以说是最安宁的地方,最近皇族的人回京以后一直很低调,从不示于人前保持着高度的神秘感。
    尤其是在敏感的时候更是让人感觉脑袋发麻的低调。在洛研的护送之下两位小公主准备回京了。
    因为还有学业的事所以耽搁了行程,而且身为公主她们也有探访一下皇亲国戚的义务,所以许平不得不和她们分道扬镳,独自一人先回到京城。
    新皇痊愈还有一段时间,黄道吉日也得等差不多三个月左右才有,时间看似宽余但对于皇室而言还是有些紧迫,因为皇家所要处理的琐事之多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
    这段时间一直忙着先皇葬礼的事,虽然入从从简并没有大规模的劳民伤财,但到底死的是皇帝繁文俗礼也是多得让人头疼,而且事无巨细都不能出半点的差池。
    事实上谁都想着赶紧把朱威权埋了,只要把他一埋事情也算盖棺定论了,先皇仙去会给所有人散发一个讯号,那就是新皇登基的时代即将来临。可问题是埋是肯定要埋,但不管从礼制还是从规矩上都容不得半点的疏忽,更不能有任何的马虎大意。
    再怎么丧心病狂,再怎么不得臣民之心,好歹也是个皇帝。如果这种国之大丧处理不好的话很容易就落人口舌。
    毕竟这是一个死者为大的年代,有心人可以在这方面大做文章站在道德饿制高点上发难,那时候就算是新皇掌了权面对这种伦理至孝的问题也会头疼万分。
    详细不管穆灵月还是陆吟雪都恨不能把这个混蛋措骨扬灰,按穆灵月的仇恨最少也得拉出来曝尸三日再鞭尸一顿才能解气,可死的终究是皇帝她们不能不敬,所以丧礼还是得风风光光的操办。
    心里的恨也只能暂时忍着,后续找人挖坟什么的可能会干,但这时候绝对容不得半点不敬。陆吟雪和穆灵月最近忙得脚后跟都着不了地,明里忙着先皇的葬礼一些特殊的场合不得不去,大多数事情都得亲力亲为,礼仪方面的事身为当朝贵妃和皇后更没推脱的理由,几乎忙得把人劈成两半都不够花,皇家的俗礼精减了那么多年但时至今日死个皇帝依旧是让人劳心费神。不仅得忙先皇入殓的事,对于朝堂势力也在马不停蹄的收拢着,可以说已经忙到了一天睡不了几个小时的地步。
    这段时间皇后和陆贵妃亲密的关系让朝堂众官毛骨悚然,因为穆家荡然无存了,皇后依附着陆贵妃的话也就意味着新皇登基由内而往不再有任何的阻力。
    所有人都明白皇后此举绝对的明哲保身,这样的强强联合确实无懈可击,尤其是两人间的关系亲密得很绝不是敷衍的合作,虽然看似各自为政却又巧妙的配合着,明眼人一看就可以看到那种事半功倍的效率。
    她们在京城的周边来回的奔波着,一回到皇宫也有忙不完的政事,又得会见文武百官又得安抚封疆大吏,就算很多事不能放到台面上但她们是真的忙得不可开交。
    可以说现在朱明远年纪还小,所有的事都是她们在处理,他这个皇子本该灵前尽孝,但因为有伤在身的关系反而成了最清闲的人,当然了。
    再怎么清闲也是万众瞩目的新皇帝,碍于还没正式登基只能住在东宫,身为储君这时候最重要的是安份守己,不要惹出任何能让朝堂震惊的波澜。东宫这边最是清静了,陆吟雪下了严令不许打扰新皇的休息,除了御医之外没半个闲人敢出入。
    如果不是陆吟雪有远见在先,恐怕东宫的门早就被人挤破了,表示效忠者,之前因为洛家的事来求情者,又或者是来探望病情表示拳拳臣心者。
    这几路人马是多得数不胜数,很多人都想赶紧站队效忠新皇免得被一朝天子一朝臣所清洗,不过眼前陆吟雪已经严令在前他们也只能望而兴叹,个个望眼欲穿就是没办法接近。
    除了这些主流之外,还有那些并不鼎盛的明门望族也是观望着,都希望能借新皇的东风飞黄腾达。
    从龙之功一向是王朝历史中最不可忽视的,很多之前名不见经传的人亦想在这时候大展抱负,希望能得到新皇的重用和欣赏,可惜的是陆吟雪的一道严令已经把这些希望彻底的斩断。新皇年纪尚幼比较青涩,这时候去投诚的话绝对是事半功倍。
    不过傻子都看得出未来一段时间肯定是陆贵妃垂帘听政,按理说是向陆贵妃投诚可惜的是谁都没这样的机会。新皇需要学习的东西比较多而且没涉及过官场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自己的羽翼也还没丰满。

章节目录

盛世王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棺材里的笑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棺材里的笑声并收藏盛世王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