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发榜的日子。这一天,牵动着多少学子和家长的心呵!
    山东的高考成绩揭晓,是昨天下午16时开始。自此时间,查询电话和网络查询,立时进入了白热化。几家欢喜几家忧。成绩进入本科线的,欢呼雀跃,举家欢庆;名落孙山的,阴云密布。
    往年,发榜的当晚,县城的几所中学,礼花漫天,炮声隆隆,一片欢庆的景象。翌日清晨,火红的条幅挂满城区显眼的街道。这家本科一榜入线全县第一,那家应届一本入线全县第一,某校某某入线全县第一到处欢呼,到处是第一。若不是这条幅上热情洋溢甚至于夸张至极的提示,眼花缭乱的喜庆景象,还真让你分不清是高考揭榜,还是欢度佳节,抑或是庆贺某某宝岛的回归。
    受喜庆气氛的感染,我也为朋友孩子的金榜提名而兴奋不已。
    放下祝贺的电话,遥想当年自己高考发榜的日子,留下一串感慨。
    也是高考发榜的日子。七十年代末,那时还没有网络、电话查询,发榜是在县城一中礼堂的西墙上,用大红纸张榜。
    那天天气阴沉,燥热。一早,心揣兔子的我,并没按父亲的指示去县城看榜,而是早早肩扛着锄镢下了田。宁愿在闷热不透风的玉米地里锄地、拔草,也不愿去现场经受那眩目的刺激。毕竟前年受过一次心理伤害。至今想来,还为自己当时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而羞愧。
    下午,我正在村东锄草,母亲老远叫着我的小名喊,回来,回来,考上了。我抹了把汗,没敢应声。谁知道是二弟考上了,还是我(当时,二弟属于应届学生里的尖子生,他考中的把握性最大)。当母亲扭着小脚兴冲冲跑来地头上,看她那极度兴奋的样子,我心里有数了。光着膀子赶紧往家跑,衣服、锄头统统不要了。
    进门,父亲正在院子里转悠。那放光的大眼睛,一扫平日的抑郁。“你俩终于让我放心了!”父亲的这句话,是压抑着激动、伴着一声轻松发出的。望着父亲日渐苍老的面容,我禁不住眼睛湿了。父母,为孩子的学习真是操碎了心。特别是对我这参加过两次高考的长子。
    我是恢复高考后高中毕业的。那时高中阶段的学习,受到读书无用论的毒害,纯粹是种形式。我记的,除了拉沙、搬砖、平操场的建校劳动,就是去校办工厂车间劳动。当然,排练演出节目,也是必修科。全年级6个班,被分作机电班、测绘班、文艺班等等,仿佛就是现在的职业学校。我所在的班级,便是文艺班。每次年底,我都不无忧虑地问校长(我父亲的朋友),平时不学习,期末考不好怎么办?校长笑着回答,我告诉你班主任,给你划上个分就是(面对当时的形势,作为校长的他,也是一脸无奈)。
    恢复高考时,早早下学的我,因为家庭困难,还有会登台演出的一技之长(当时,各个部门都高度重视文艺宣传),被安排到供销社,当了月薪30元(其中18元交大队,可买一个整劳力的工分,生产队再按工分的多少分配粮食)的临时工。78年的高考,我在县化肥厂机修车间当学徒,错过了。
    79年,我考上曲阜师院数学系的同桌好友贾兴德来信,鼓励我参加高考,甚至可以辞职回母校复读(当时的母校,虽建校很晚,但却考出了南开、复旦等尖子生)。我当时的心情是复杂的。参加高考,脱离农村的苦日子,这是最基本的目的。就目前的学习基础,尤其是数理化基础差,不复读,恐怕没有希望。可是,在家我是长子,除了我和母亲能争一个半劳力的工分,分的口粮还不够一家人吃半年的。若再辞职去复读,那给家庭带来怎样的负担。远在外地教书的父亲怎会安心工作?
    为了不给家庭再增加负担,我心一横,决定边工作,边复习准备高考。我在校时的班主任董世荣老师(曲师数学系毕业),教语文的马耀林老师(山师中文系毕业),都来供销社做我的工作,让我回校复读。校长也给我父亲电话,让我父亲不能浪费了儿子的才能(其实,我除了曾写出几篇被封作范文的作文外,还没发现自己的长处)。
    周日回家,父亲征求我的意见。想到两个弟弟、两个妹妹都在读书上学,家中父母整天为吃不上饭而犯愁,我还是打消了复读的念头。
    晚上,我在职工宿舍复习功课到很晚,白天上班,时常打盹。有时,还出现了技术失误。尽管我小心检讨、赔罪,但还是有人向供销社主要领导打了报告,将我扫出后厂(其实,当时就有人在与我争车工的岗位),发配到了乡下一个有着3名职工的代销店,从事保管和售货员工作。
    也就是这一年参加了文科高考,仅以离大专分数录取线2。5分之差(当时的高考规定:考大学的,不能进入中专),而名落孙山。
    我的老班主任安慰我,你只要把数学成绩提到30分以上(后来高考考了47分),就能高考如愿。说来惭愧,当时的高考数学成绩仅仅得了19分,其中涉及到的对数、立体几何、韦达定理,根本就没学过。
    该吸取教训了。春节后,我开始请假,回母校学习数学、历史等课程。高考前4个月,索性辞职回了母校。学校没有文科班,校长便专门请外校的历史等学科的老师,来为我们5位补习生开小灶。
    周日回家拿饭,晚上时间,父亲请来在县一中任历史老师的刘老师为我补习。
    古人云:梅花香自苦寒来。而高考金榜提名的背后,又蕴涵着老师、家长等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
    参加高考快30年了,回想发榜的日子,依然感慨万千。
    2007年6月24日星期日

章节目录

断桥梅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断桥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断桥梅并收藏断桥梅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