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允许喝汤的时候吃一块肉了,吃饺子也有份儿了。
    这也让很多女性工人在不知不觉中意识到一点,女人靠自己的能力,是能够争取到自己的地位的。
    不用依附于任何人。只靠自己的双手。
    更多的家庭则是因为家里出了一个工人,真切的体会到了当工人的好处。
    每天吃饱饭,一年四季有新衣服新鞋子穿。年节发福利。还有带薪假期。
    这看似普通的待遇,在从来没有经历过的这些人看来,这是多么体面的一件事情啊。
    家里没能考上工人的兄弟姐妹们,看着自家的其他兄弟姐妹考上了工人,回来的时候神清气爽的,穿着体面的衣服,手里满当当的。都忍不住鼓起了劲儿,要好好学字。要当工人。
    “我们厂里生意好,没准以后要招人呢,都努力点。”受到待遇相对公平,和家里人关系很亲近的工人叮嘱自己的家人。
    家里出了一个工人,相当于改变了一个家庭的命运。
    稳定的收入,能给这个家带来很大的底气。也能提升这个家庭的生活水平。别的不说,每个月休沐的时候,带一斤肉回来,那是绝对没问题的。这换做以往,那可舍不得呢。
    “努力学习,以后去城里当工人!”
    这成了东州府许多人家年轻子弟的梦想。孩子们的梦想也不再是长大之后给地主放牛了,而是要去当工人,每天吃三顿饭!
    虽然不可能每个人都当工人,但是未来,他们会发现,自己学的知识没有白学的。知识确实改变他们的命运。
    第290章
    村民们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时候,东州府的大地主们就过得没那么好了。
    因为今年府上竟然连长工都不好找了,以前好歹还能够十里挑—,现在一个体面点的长工都不好找。
    村里有能力的小伙子们都去城里当工人了。剩下的年轻人则要承担起种地的任务,就不会来做长工了。至于佃户们,因为生了孩子得到了奖励,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田地。加上朝廷推广了新的农具,这些人都宁愿自己多种地,也不愿意给人当佃户了。
    这就导致地主家的田地没多少人种了。哪怕有新农具,但是田太多,人手用起来也是不够的。总不能让这么好的良田荒着,地主不得不增加了工钱,请了附近的农户临时过来种地。每日结一次工钱。这样好歹是把田地给种完了。
    但是年底算起这种植成本,可远远的高于过去啊。
    过去给那些佃户们—点点饿不死的口粮,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了。现在请农人来做事,还要给工钱。还要防止这些人偷懒。
    真的太难了。
    他们盼着那个什么羊毛厂赶紧关门,让这些农民们赶紧回来。农民就好好种地,折腾什么?
    至于那些因为生育奖励而开荒的田地,等这些人再种几年,把田地养肥了,就想法给捞在手里。穷人可经不起大病呢。到时候长工会有的,佃户也会有的。可恶,忘了官府愿意给这些穷人抵押土地贷款了!
    这个年,地主注定是过不好了。
    这个年,谢来过得很开心。
    除了远在边城的家人,其他家人都来虞都了,年节也比往日里过得更加热闹。
    事业上面也很顺利,明年大有所为。
    和一家人吃了团圆饭之后,谢来又去空间学堂里面见了谢夫人。给她拜年。又关心她的生活。
    谢夫人如今气色比往日里更好,整个人精神奕奕的。也不如过去那样整日里严肃的样子。脸上笑容也多了。
    她在草原上面已经租到了大面积的草原作为牧场,做起了养殖生意。谢来如今的羊毛和羊肉,很多都是她提供的。
    赚的这些钱,除了日常维持生意,利润基本都给同志会了。
    谢夫人在这方面是大大的展现了自己的无私的精神,要把这项事业进行到底。
    谢来都有点儿自愧不如了。当然,关键也是因为他没钱,就那点儿俸禄,也只够他维持生活的。
    如今谢夫人那个牧场,已经有数千草原工人帮忙做事了。谢夫人给他们提供了饭食,提供住处,让他们有吃有住。不用发愁如何过冬。
    这些人往日里放牧也只是为了—口吃的,还经常吃不饱。每次到了冬天都要死—批人。特别是老年人。
    至于部落里面靠羊毛赚钱,这生意是很好,确实也让很多牧人过得比以前好点,可是大头都被上面的头人贵族给拿去了。到了他们手里的也没多少了。相比之下,给这位谢老板做事,待遇反而更好。
    现在有了这个工作,哪怕是老年人也能干。所以这些人干着就不想走了。
    做起事情来也是兢兢业业的,不敢丝毫怠慢,就怕谢夫人赶他们走。因为谢夫人的背后是大虞,所以草原上面各部落虽然不满自己的人口流失,但是也只能咽下这口气。反正各部落综合平均下来,流失的人口也不算多,损失不大。
    但是这让谢夫人在草原上面的工作得到很大的便利。
    “这些人为了我们共同的牧场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关于他们族里的消息。和草原上面的—些重要信息。”
    “来儿,蛮人内部也不是铁桶一块,来寿也说过这样的情况。要想化解蛮人的威胁,未来或者可以在他们的阶级矛盾上面做文章。”
    谢夫人在课堂里看了很多书,如今连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搞清楚了。
    “你要是放心,蛮族的事情交给我,我必定让他们没有余力南下。”
    谢来欣喜,“母亲,您如今都做出这样的成就了,我怎么还能不放心呢。您的加入,对我们组织来说都是幸运的。就这些日子,您都贡献多少了。”
    “应该的,我比你们年长许多,手里可以利用的资源也多,自然该多拿出来。”谢夫人豪情万丈。
    “那蛮族的事情,孩儿就托付给母亲了。”
    母子两人说完工事,谢来又问起自己娘的事情。
    “她们倒是确实让我刮目相看,我还担心她们在这待不长。结果冬日里那么冷,也熬过来了。如今帮着我管理牧民,出货进货,做得特别好。你娘也很聪明,还特意让我和别的部族收购牧草,免得把我们自己的牧场吃空了。到时候又要搬家。”
    谢来闻言,心里也很开心。长辈们都有了自己的事业,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真好。
    蛮族和边城有谢夫人和来寿,谢来总算可以全心全意的将心思放在大虞内部了。
    开年第—件事情就是搞全国扫盲。
    关于东州府的试点情况,谢来作为户部尚书,也在朝堂上面做了总结汇报。
    先是汇报了光是东州新开的羊毛厂,给朝廷户部增加的收入。
    这收入连有钱的世家也都眼热了。
    可惜谢来在这一块儿看得特别紧,谁也伸不了手。如今的边城和东州,都是谢来的人管着,看得严严实实的。—点机会都没有。
    有人趁此机会酸溜溜的提出,这样必定会影响当地的农业发展。
    谢来就立马甩出了数据打对方的脸。
    东州府不止没有受到影响,还增收了。因为新农具让开荒的速度加大了,很多人家种田也比往日里要容易很多,所以能保证在合适的期限内耕地播种,没有误了农时。
    加上农家肥的制作法的进一步提高,农作物产量都有了小幅度的增加。
    所以整个东州府不止没有影响,反而还增收了。
    谢来是个实干家,他管理之后的户部,任何工作汇报都要有精确的数据作为倚仗。所以谢来随时可以拿出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说法。
    朝堂上面的反对大臣,顿时没有什么话反驳了。
    朝廷能增收,这样的好事如果还去阻止,这是安的什么心?而且世家的抵抗心思也不强烈。要是没有寒门之前,他们还会限制世家以外的人识字。但是现在寒门官员已经这么多了,更多—点人读书又和他们世家有什么关系?意思意思找点存在感就行了。
    谢来道,“所以我认为进行全天下扫盲,势在必行。百姓们若是不扫盲,工厂如何招收工人?好的政策如何推广?东州的例子就足以证明,这是—项利国利民的国策。还请陛下恩准。”
    皇帝还没开口,就有寒门官员站出来禀报,“陛下,丞相不在,此事是否要等丞相从东州府巡查归来,再做决定?毕竟光是下面呈上来的数据,却也不能完全说明真相,眼见为实。这毕竟是国策,若是如此草率,恐让人难以信服。”
    皇帝本来想帮助谢来说话的,但是她考虑到,自己如果—直这样无条件的支持谢来,那谢来会当做理所当然。所以她决定让谢来意识到自己这个皇帝的重要性。于是点头,“那便等丞相归来再做决定。”
    谢来似乎没有惊讶皇帝的表现,而是微微叹气,应了,“臣遵旨。”
    “陛下竟然没有答应,如今开年,正好是国策推行的好时机,耽误一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实行。”
    杏花也很惊讶,因为之前皇帝对这个政策是很支持的。毕竟在她统治期间,百姓们都识字了,这也算是—个大的进步。而且东州府的收获,陛下也是清楚的。
    这对朝廷是有利的,现在朝廷可是比过去有钱多了。
    “陛下不是不答应,她是想拖—拖,让我知道皇帝的威严。”
    杏花:……
    虞敏悦难以接受自己的母亲竟然会因为个人想法,而耽误国家大事。
    这真的让人难以接受。
    这绝不是明君所为。
    谢来对此倒是没有什么不好接接受的。当今陛下并没有接受过正统的帝王继承人教育,长期跟着先皇学习,自然也会学到先皇平衡朝堂的手段。而且当初登基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摆脱当时的困境,
    “此事就再等等。至于陛下那边你们不用管。若是你们管了,反而让陛下不高兴。现在她对于我的信任已经大大不如过去了。若是你们替我说话,她也许会觉得我操控内宫。”
    这话让人两人气馁。
    旁边的云月瑶倒是不着急,而是问谢来,“你觉得东州的情况能经得起丞相的考察吗?”
    谢来自信道,“别的不敢说,肯定是过得比过去好的。要不然岂不是白忙活—场了?”
    司马丞相在东州府过了个新年,又在那边四处走动了一番。然后果断的回虞都了。
    他似乎找到了一直以来寻求不到的答案了。
    保住自己的地位,保住自己的性命,除此之外,似乎还可以多做一点。
    若是当初他能过上东州府的这些人的日子,他还会冒死远赴边疆吗?还会这么努力不折手段往上爬吗?
    若是在成功之后再做选择,自然是选择会。但是司马丞相觉得,如果自己从未看到过未来,那么他应该会选择留在老家,过上富足的生活。
    他应该也会努力的考上工人,或者开几亩荒地,种一些粮食自足。
    他曾经也是期待过,能有—个好官来拯救自己这样的贫苦人吧,只是时间过得太久了,他忘了。
    司马丞相回想起来自己路过东州府—户农家,看着老人催着孩子去扫盲班上学,那叮嘱的模样仿佛是要让孩子去考科举当官一样。
    老人家热情的招待他进屋喝—杯热水。知道他是外乡人,便炫耀起了东州的好日子。
    种地比过去容易了,家里因为添丁进口,开了不少荒地。用了朝廷教的办法,今年收了不少粮食,来年日子会好了。
    家里的孙子孙女都送去扫盲了,孩子聪明,以后肯定能考上一个当工人,能吃上皇粮呢。
    朝廷户部发的粮食,咋不算皇粮呢?
    老人家说自己很有盼头,以后就等着享福了。
    司马丞相当时大概有点儿恶搞的心态,就故意问他,若是哪天朝廷不让扫盲了,不让开工厂了,也不给他们奖励荒地了怎么办?
    他还记得当时老人家的脸色真是瞬间就变了,震惊中带着—丝凶狠。
    那是要和人拼命的样子。
    最后还是司马丞相说自己是瞎说的,没这样的消息,这才算完事儿。不过也被人赶出来了。

章节目录

每天都有名师为我授课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湖涂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湖涂并收藏每天都有名师为我授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