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傅杭通过赵柯办下合作社发现,当事情变成集体行为时,其实是相对宽松的。
    但赵柯不是这个打算,“我不是为了上门兜售。”
    傅杭和林海洋看向她,林海洋糊涂,“那你要做什么?”
    赵柯慎重其事道:“我是作为双山公社大队代表,请各个兄弟单位跟双山公社同舟共济,互相帮助。”
    “双山公社现在的受灾情况,十九个大队,那么多人,从今年到明年秋收,足有一年半的时间,不是一次赈灾物资就能解决的。”
    赵柯拿他们大队昨天有人来偷猪举例,“如果不进行约束,难保不会出现更恶劣的事件。”
    “救灾不救穷。”
    傅杭看向赵柯的眼神,一下子明亮起来。
    赵柯看他一眼,又看向林海洋,道:“我们双山公社希望通过自救,走出困境,尽量不给县里、市里添更多麻烦,不需要捐钱捐物资,现在只希望各个兄弟单位能伸出援手,多收个千八斤白菜、萝卜。”
    “县里吃不下,还有市里,还有全省。”
    家家户户都要囤白菜、萝卜过冬吃,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花钱得了菜,比动员捐钱可容易多了,也更能让人接受。
    林海洋好像有些明白了。
    傅杭接着她的话说:“各单位需求增大,食品站收菜自然而然就会扩大份额,咱们只要卖给食品站就行,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甚至……”
    赵柯点头,“一斤白菜才一分钱,如果能成,县食品站的要求下达到公社,只要把菜拉到公社食品站,可以减少运输成本。”
    假设她是厂家,食品站是供销商,她作为厂家去开辟出市场,反向作用于食品站,食品站有需求,当然会增加收菜量。
    “而且,我们要签协议,确保食品站收的是双山公社的白菜、萝卜。”
    林海洋豁然开朗,拍手道:“那就稳妥了!”
    赵柯最后强调:“记住我们是公社大队代表,为的是整个公社自救,不给县里市里添麻烦,我们不是卖菜的。”
    隔天,赵柯就领着两人去跑单位,先去的革委会,直接报双山公社的名头,找书记谈这个事儿。
    赵柯废了些口舌,傅杭和林海洋也都做好辅助,三人很顺利地得到了革委会的承诺。
    革委会点头,接下来就是养猪场、国营饭店、邮局……
    三人兵分三路,拿着革委会的鸡毛当令箭,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拿到了各个单位的盖章文书。
    赵柯还顺带帮赵枫他们报了名。
    之后,赵柯他们才找到食品站。
    食品站的站长只看了革委会的文书,就答应了收菜的事儿。
    县里只能吃下赵村生产大队的菜,赵柯证实了这个方法的可行性,给段书记打了个电话说明情况。
    段书记惊喜不已,说他会跟市委领导沟通,并且在电话里就告诉赵柯:“另一个工农兵大学的名额,是你们大队的了!”
    而段书记接手,赵柯他们三个“公社大队代表”就不用再坐车去市里。
    赵柯手握两个工农兵大学名额返程,心情愉悦。
    第59章
    县城到公社的小客车通了。
    三人乘小客车回公社, 途中,林海洋好奇地问:“赵主任,多出来的一个名额,你要分给谁?”
    他到此时, 仍然以为赵柯会去读工农兵大学。
    赵柯反问他:“你觉得大队会安排给谁?”
    林海洋思索着说:“要是你弟弟没有报名参军, 可以安排他去, 现在的话……”
    他话没说全, 隐含的意思却透露出来:起码应该是关系好的。
    正常的思维,都是林海洋这样的。
    然而赵柯只是笑笑, 依旧没说她到底想送谁去读工农兵大学。
    林海洋没有得到答案, 有些失望, 但他心知肚明, 名额不会给他。
    三人到公社后,天已经晚了,傅杭和林海洋去招待所住,赵柯为了省钱, 照例去跟姐姐挤宿舍。
    赵棉知道她已经做好决定, 也问她想将两个名额给谁。
    赵柯没瞒着姐姐,直接说了她的打算。
    赵棉听后,沉默很久。
    赵柯总是目标明确,即便目标有所变化,她也会迅速作出调整,然后每一步都是为了达成这个目标。
    这一刻, 赵棉很羞愧, 认真地问她:“你对我有什么建议吗?”
    “姐你自己对未来有什么期待吗?”
    赵棉抿唇。
    以前是多赚钱, 帮家里减轻负担, 让妹妹过得更好……都是为了家人。
    现在……
    问她自己, 她不是很清楚。
    赵柯黏黏糊糊地趴在姐姐肩头,劝她:“分厂有去总厂学习的机会,姐,你争取争取,去外面走走吧,去见见外面的世界,会有答案的。”
    赵棉点头,“好,我会去争取。”
    第二天,赵柯在食堂见到于师傅,告知她,他们没有去市里。
    “还麻烦您联系了家里,实在不好意思……”
    于师傅没在意,恭喜了她。
    赵柯很直白地表现出高兴。
    早饭后,赵柯骑自行车先去公社一趟,当面跟段书记、吴主任沟通。
    公社昨天就已经让人下乡去通知各大队:白菜、萝卜抓紧种起来。
    “程干事从你们大队回来,说你们大队已经种一半儿了,看来你们大队很团结,很有执行力啊。”
    赵柯全当是在表扬她,厚着脸皮又提出了个请求。
    段书记和吴主任听完后,对视,无言。
    “我知道不应该给领导们添太多麻烦,但是我们大队真的很需要这样的机会,我没有任何私心,全都是为了我们大队和全体社员。”
    吴主任道:“小赵同志宁可自己不要这个名额也要留在农村,我和段书记当然相信你对赵村儿生产大队的心……”
    实际上,赵柯这个请求,不算为难,甚至还减少了他们将两个名额都给赵村儿大队的压力,只是这实在出人意料。
    不过赵柯这次确实立了大功,两人眼神交换之后,段书记当场就打了几个电话,甚至没拖到第二天,就定了下来。
    赵柯欣喜之余,看着公社的电话感叹:“村里没有电话,实在不方便。”
    公社两位领导全都不回应,免得她又给他们出难题。
    赵柯也清楚,很多村子还没通电,通电了也不稳定,而且电话安装贵的要死,莫说村子,公社都承担不起安装的费用。
    她真的就是随口一提。
    段书记和吴主任也就随便一听。
    至于赵柯再从公社薅羊毛,要办公用品,都是小事儿了。
    她脑瓜子灵活,心也正,但雁过必拔毛,段书记和吴主任都对她又爱又恨,让她赶紧回去定下工农兵大学的人员,公社好上报安排。
    赵柯“辛苦”地抱着十来本办公笔记本、几瓶墨水和厚厚一沓白纸走出公社大院。
    傅杭和林海洋已经在等着她,伸手接东西的时候都是懵的。
    林海洋问:“赵主任,你、你怎么做到的?”
    赵柯微微一笑,传授经验:“脸大心细张开嘴,不要怕被赶出来,你也没有问题。”
    林海洋:“……”这已经很难了,好吗?
    傅杭满眼笑意,越是接近,越能发现她鲜活的一面。
    赵柯把东西转手给劳力,让俩人去找回村儿的车,她一个人去看参加接生员培训的三人。
    三人见到她,都很激动。
    “我们都打算请假回村儿看一看了。”
    赵柯安她们心:“你们三家都没啥事儿,不要耽误培训,最近村里忙,过些日子大队安排你们家人进公社来看你们。”
    至于村里忙啥,赵柯也都跟她们简单说了一下,让她们更了解大队现在的情况确实不算很差,这才离开。
    傅杭和林海洋临时找车,只找到一辆去高家村大队的马车,可以拉他们一截,剩下的路得他们自己走。
    正好赵柯的自行车在,傅杭提出他骑自行车先带赵柯回村,然后再骑车去接林海洋。
    这样确实更快。
    赵柯也没磨叽,大大方方地同意,坐到后座上。
    林海洋悄悄冲傅杭挤眉弄眼。
    傅杭被赵柯抓着衬衫,腰侧发紧,没心情理会他,一蹬脚蹬,驮着人冲出去。
    路很颠簸,说话都有颤声儿,谁都没说话。
    赵柯坐在后座一心琢磨村里的事情,偶尔太颠,为了稳住,会抓紧傅杭。
    傅杭心跳就没平稳过,脚下蹬得飞快,竟然两个多小时就到了村子小路。
    赵柯的屁股都颠麻了,主动提出她下来,一人走回去,“傅知青,你快去接林知青吧,不然该贪黑了。”
    傅杭耳廓的红还没褪去,稳重地应声,调转自行车车头。
    赵柯等他走远了,才揉了揉屁股,心道:路真差,再也不坐傅知青的自行车后座了。
    村口老槐树下没有人,只有饲养员莫莉的两个儿子在猪圈旁边看猪。
    赵柯走近,发现莫家的大儿子莫宇拿着树枝在地上教小的那个算数,一笑。

章节目录

七十年代妇女主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张佳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张佳音并收藏七十年代妇女主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