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他不为所动,众人都有些急了,连忙又劝:“将军麾下人才济济,后方又有祝大人坐镇。京城文武百官,一派纸醉金迷,无一人可用,必输无疑。”
    “求将军即刻登基,我等皆愿奉将军为主!”
    李钺按照祝卿卿教的,矜持地摆摆手:“不行不行,我乃忠臣良将,不可行此大逆不道、不忠不孝之事。”
    众人山呼:“求将军即刻登基!”
    李钺还想摆手,忽然,帐篷外传来马蹄声。
    李钺抬起头,朝外望去。
    只见几辆马车缓缓驶入军营,驾车的人、跟在后面的士兵,都是李钺的亲卫。
    李钺眼睛一亮,从位置上站起来。
    随后他察觉自己有些失态,清了清嗓子,对众人道:“我前几日派人去接小祝大人,看来是小祝大人到了。”
    “尔等方才所说之事,本将军会仔细考虑,与祝丞相细细商议,再给你们答复。”
    “朕的皇后到了,朕去迎接!”
    李钺朝他们微笑颔首,随后走出营帐。
    众人面面相觑。
    刚刚是不是有什么奇怪的称呼,“刷”地一下飘过去了?
    他们有点没听清楚。
    但是紧跟着,便有人道:“由小祝大人来劝将军登基,一定比我们来劝更有用!”
    “正是这个道理!”
    一行人马上冲出营帐。
    李钺站在马车前,刚握住祝青臣的手。
    祝青臣还没来得及下马车,就被一群人眼睛放光地围住了。
    “小祝大人来了?我们正商议大事,就等您呢。”
    祝青臣笑了笑:“我知道,我来劝。”
    众人都松了口气,有皇后来劝,陛下一定肯松口登基。
    祝青臣挽着李钺的手,两个人回了营帐,单独谈话。
    以后在史书上,史官会这样写——
    “帝后商议三日,后动情晓理,力陈民生多艰、前朝积弊。恳谈三日,帝遂起兵。”
    事实上——
    祝青臣窝在营帐里,啃着李钺给他烤的羊腿,吃得满脸都是:“这一路上累死我了,人都瘦了一圈。李钺,你出去就说我求了你三天,好不容易才劝服你,不要露馅了。”
    李钺马不停蹄地帮他烤肉,给他倒水,抽空帮他擦擦脸上沾到的调料:“知道了。”
    三日后,李钺点兵,挥师南下。
    这是最后决战,祝青臣没有再留守后方,而是和他一起行军打仗。
    朝廷腐朽不堪,打起仗来,一个可用将才都找不出来,就连军饷军粮也要层层盘剥,简直是烂到了根子里。
    李钺和祝青臣一路畅通无阻,所过之处,士兵百姓皆开城门、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不到半年,大军兵临城下。
    李钺和祝青臣骑着马,在两军阵前,并肩而立。
    老皇帝派了贴身的太监,在城楼上求饶:“陛下愿降!陛下愿降!”
    李钺听见这话,微微皱眉:“谁是陛下?”
    太监一惊,连忙改口:“将军、将军是陛下!城中那位陛下愿降,求将军手下留情!”
    李钺笑了一声,加重语气:“让那位陛下亲自来见朕。”
    “是,是……”太监被吓得不轻,屁滚尿流,跑下城楼。
    不多时,大腹便便的老皇帝,便在一众太监的搀扶下,登上城楼。
    他高声喊道:“李将军、祝大人,朕……不是,臣愿降!臣愿降!”
    李钺调试着手里的弓弦,淡淡道:“那就开城门吧。”
    “是是是!”老皇帝面上一喜,以为有了活路,跌跌撞撞地跑下来开城门。
    城门一开,李钺一箭射在门上。
    老皇帝赔着笑,夸赞道:“陛下好箭法!”
    李钺没有理会他,和祝青臣一同入城。
    城中门窗紧闭,一片寂静,但祝青臣知道,百姓们正胆战心惊地躲在里面,朝外面偷看。
    两列亲卫骑着马,率先冲进城里。
    亲卫朗声喊道:“新帝有旨,我军入城不伤百姓!诸位不必惊慌!不必惊慌!”
    马蹄踏破长街青砖,亲卫的声音回荡在一片寂静之中。
    在祝青臣和李钺骑着马,即将进宫的时候,只听得“嘎吱”一声响,有个小孩推开窗户,好奇地探出脑袋张望。
    父母连忙按住他的脑袋,把他抓回来。
    祝青臣回过头,朝那小孩笑了一下。
    *
    用时一年半,军队就这样进了城。
    和前世李钺的三年相比,直接缩短了一半。
    纵情享乐的前朝皇帝,还奢望自己能够分到一块田地,做一个富家翁,度过余生。
    结果第二天,他就被告知,新帝判他斩立决,就在街市口,百姓都可以去观赏。
    他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拖了出去。
    至于剩下的贪官污吏,该斩首的斩首,该流放的流放。
    祝青臣和一众文臣,花费了足足半个月的时间,才把名册整理出来。
    新朝初立,须得有新气象,年号国号、官职官制、礼法吏治,都是要重新商定的。
    这些工作,就都落在了文官们身上。
    而文官又以祝青臣为首,所以在平定天下之后,他格外忙碌。
    不过祝青臣乐在其中。
    上辈子没来得及做的事情,他这辈子要全部都做一遍!
    一个月后,偏殿暖阁里。
    祝青臣和一众文官,正在商议新帝的登基大典。
    当然,李钺也在场。
    他不太在乎这些,只是看着祝青臣神采飞扬的模样,就想陪着他一起。
    一个大人拿出前朝旧档,供众人参考。
    “前朝大概是帝后一同祭天,乘车自朝阳门出,一直到祭天台……”大人似乎想起什么,连忙道,“当然了,陛下尚未立后,所以陛下独自祭天。”
    祝青臣转过头,看了一眼李钺。
    李钺清了清嗓子,道:“从前不立皇后,是因为天下未定,怕我战死沙场,白白叫皇后苦守。现下趁着登基大典,倒是可以把皇后一起立了。”
    李钺说完这话,便看着祝青臣。
    只是他已经暗示得这么明显了,还是有人不明白。
    “陛下可有心仪人选?若是没有,不若在京中世家女子中挑选一二?”
    李钺皱起眉头,其他人都不可置信地看着他。你在说什么屁话?
    说这话的大臣,是前朝的世家子弟。
    前阵子,处死流放一批人,还有一小批世家子弟,没做过什么坏事,为了彰显新朝恩德,便把他们安排在不太要紧的职位上。
    难怪,众人心中了然,难怪他不知道新帝和小祝大人之间的猫腻。
    那人见众人这样看他,还有些不明所以:“难道陛下已有心仪人选?”
    这时,祝青臣高高地举起手:“陛下,我觉得选秀太过劳民伤财,皇后之位,不如竞争上岗。”
    竞争上岗?
    这又是什么东西?
    众人愈发迷惑。
    祝青臣从位置上爬起来,叉着腰,举起手:“我要做皇后,谁赞成,谁反对?谁想跟我竞争?”
    除了刚才提议选秀的那个世家子弟,其他跟着他们从凤翔过来的朝臣们,纷纷举起手:“赞成!我等都赞成!”
    李钺也举起手:“朕也赞成!”
    世家子弟被这个场面吓晕过去。
    前朝已然覆灭,世家急切地要寻找新的靠山,才能延续家族的荣光。
    最快的办法就是联姻,往皇帝身边塞人。
    可是现在,祝青臣要做皇后,李钺不开后宫,前朝世家自然不愿意。
    几个比较有名望的世家家主,纠集了一群人,跪在宫门外请命,哭哭啼啼。
    “陛下三思!陛下不开后宫,只以男子为后,悖逆天道人伦。王侯将相三妻四妾、多子多福,本是天道,就算陛下爱好男色,也应该广纳男宠。新朝初立,岂能如此胡乱行事?只怕我大周国运多舛……”
    李钺听得烦了,提着长刀,冲到宫门外。
    “哐当”一声,用长刀震碎地上一大块青砖。
    带头哭嚎的世家家主抬起头,在锃亮的刀锋上看到自己的脸,吓得话都说不出来了。

章节目录

在狗血文里做老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岩城太瘦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岩城太瘦生并收藏在狗血文里做老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