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不是贿赂,是官场铁规则。谢玄英也不能例外,除非他不想混了。
    程丹若刚把冰敬给毛巡抚送去?,就听到这?样一个消息,简直窒息。
    这?种感觉,就像路边吃瓜,吃着吃着,发现火烧到自家头上了。
    假如毛巡抚被罢官,新任巡抚上台,就要重新送礼、重新攀交情、重新塞钱。
    “玛瑙,给我?倒碗冰镇绿豆汤。”她扶住额角,“我?要冷静一下。”
    第236章 想太美
    毛巡抚急得火烧眉毛了。
    他做梦也没想到, 自己居然这么倒霉,被当成了杀鸡儆猴的那只鸡。但?如果捋一捋, 就?知道杨、崔斗法之初, 就?在西?北互市,被搞着实?不冤枉。
    再?者?,他贪了吗?贪了。
    除了三节的礼、两季的孝敬、底下人的送礼, 毛巡抚贪污的大头, 叫做“折色火耗”和“淋尖踢斛”。
    啥叫火耗呢?按照去年夏税来?说吧,大部分交的是物料, 但?也有收银子的, 民间交上来?的都是碎银, 官府需要将其?重新融化, 锻造成熟悉的银锭。
    在这过程中, 银子有损耗,于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这个损耗就?成了官员们的外快。
    注意, 火耗是税,附加税, 提前从百姓身上收的,朝廷不报销。
    淋尖踢斛同样,秋粮一般都是交粮食, 百姓把米麦倒在斛中,要堆出尖尖的顶,然后官吏踢一脚, 上头的粮食就?掉在了地上,这部分掉落的粮食, 也就?成了“损耗”。
    注意,百姓不是交完后,官吏贪污掉一部分,因?为粮食交到户部是要称重的,官吏只会对百姓说,哎呀这个重量不达标,再?拿点来?。
    和火耗一样,也是从百姓身上收取附加的费用。
    如此,交给户部的税达标了,“损耗”则归上下官员所有。
    换言之,这笔钱是吏员收来?交给县令,县令再?给知府,知府给布政使,布政使给巡抚、总督,直至阁老。
    层层瓜分下来?,毛巡抚拿到的不算多也不算少。
    安分点过日子,这点灰色收入也够了,一年有一万两呢。
    可毛巡抚爱好字画,古董字画的价格绝对便宜不到哪里?去。
    这点默认的收入,就?有点不够用了。毕竟,他还要在老家?买田(家?在扬州,江南的田价高昂),买小妾(吟风弄月不能缺名妓相随),以及打点京城上下。
    石太监收费不菲,内阁的几位大人也要走动,按时送节礼,每次进京都是一笔巨额开支。
    他就?只能再?开源了。
    问题就?出在这。
    前几年,他一直说山西?有灾情,什么少雨干旱兵乱,朝廷拨了不少赈灾款,可蔡尚书查了查,说根本没那么严重啊,你是不是贪污了?
    好在崔阁老帮他说话,找了个理由,说事情是这样的,虽然不严重,但?百姓生活难过,就?把钱借给百姓买种子了。
    ——这叫青苗钱,王安石就?曾经推行过,如今偶尔也会用。
    蔡尚书铁面无?私,说,既然是这样,那就?把钱补上。
    毛巡抚差点吐血,立即寻人打听虚实?,这才知道,蔡尚书此人骨头很硬,能力很强,从前是做御史的,后来?加佥都御史的头衔,巡视江南。
    这个职位和巡抚相仿,只不过巡抚注重总领一地的行政,他更偏向司法纠察,是个狠人。
    而蔡尚书唯一佩服的人,就?是杨首辅。
    事已至此,情形已经很明显了。
    蔡尚书履历光辉,皇帝颇为信任,首辅提携,崔阁老反对无?效,输了一筹,没能把握住户部尚书的职位,反倒让杨首辅将了一军,动到了毛巡抚头上。
    当然,崔阁老也不是啥都不管,他派人送信给毛巡抚,说,要想保住官帽,就?把亏空补上。
    亏空是十万两银子。
    毛巡抚算过,手?头上金银字画凑一凑,也能挤出五万两,再?多就?得伤筋动骨了,都是田产、房产之类的东西?。
    这都是他半辈子的家?底,如何舍得?
    那,钱从哪里?来?呢?
    毛巡抚沉吟半日,有了主?意。
    最开始,程丹若除了心痛已经送出去的钱,并没有把毛巡抚的事放心上。
    在她看来?,只要毛巡抚在位一天,他们保持一天的尊敬,不同流合污,也不捧高踩低,便妨碍不到自己。
    且谢玄英的靠山是皇帝,朝臣们的明争暗斗,都妨碍不到他的工作。
    然而,事实?绝非如此。
    这一日下午,她正在查验培养液里?的青霉菌,忽听下人来?报,昌顺号的程正求见。
    程丹若以为是毛衣的事,很快见了他。
    谁知程正一进厅堂,二话不说,直接给她跪下了。
    程丹若怔住:“何意?”
    程正伏首在地,惊恐交加地磕头:“请夫人救命。”
    程丹若登时沉默,片刻后,不像平日那样,叫他们免礼入座,反而道:“你先说说看。”
    程正和她打了一年的交道,很清楚她的脾性,并不多废话,开门?见山道:“前些日子,抚台大人派人来?家?中,要求我们出十万两银子,弥补任上亏空。”
    程丹若:“……”人在家?中坐,事从天上来?。
    “为什么是你们?”她质疑。
    程正的回答也简单:“程家?做茶盐生意,蜀地以茶为主?,晋地以盐为主?,与抚台往来?不少。如唐、吴两家?,背靠侍郎、尚书,抚台也不敢打扰。”
    他不介意直说双方的关系,因?为如今的盐法就?是如此。从前,朝廷用开中法,商人运粮,朝廷给盐引,大同故此繁华,程丹若的祖父的发家?也与之有关。
    后来?,改为运司纳银,既是拿银子直接买盐引,官商日渐密切。
    可以说,盐商和官府必有关联,且必有不可告人的内幕——唐家?是山西?最大的盐商,妻兄就?是兵部侍郎,吴家?也一样,有族人为封疆大吏。
    这样的人家?,毛巡抚当然不会动手?。
    程丹若问:“如果你们给不出来?呢?”
    程正一脸苦涩地回答:“怕是要查抄程家?,以家?资填补亏空。”
    程丹若:“……”她明白了。
    昌顺号做生意时,有没有超出边界并不重要,没有罪名,就?捏一个罪名,只要毛巡抚想办,就?一定能办了他们。
    所以,要么昌顺号出钱消灾,毛巡抚度过一劫,他们就?度过一劫。
    她斟酌道:“你们能拿出多少钱?”
    “不瞒您说,这些年,我们攒了些家?底,咬咬牙,三万两还是能出的。”程正推心置腹,“可十万两银子……哪有这么多啊!夫人,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我不信抚台大人不清楚。”
    他暗示,“照理说,这晋地的盐商可不止我们一家?。昌顺号的钱,您是知道的,都投到羊毛衣里?去了,哪里?凑得出十万。”
    程丹若瞥他,心里?也有数。
    山西?盐商很多,这与当地的环境与开中法有关,而论资排序,昌顺号只能算是中等?。毛巡抚精准地盯上他们,原因?不言而喻。
    他在“绑架”程丹若。
    昌顺号一旦完蛋,长宝暖的发展就?会受挫,程丹若倒霉,谢玄英政绩也不好看。
    “我知道了。”程丹若说,“让我想想。”
    程正是来?求援的,自然不敢逼她,老老实?实?退下了。
    夏日炎炎,暖风吹动竹帘。
    程丹若坐在圈椅中,却感受到了一丝微妙的寒意。
    原以为自己身在大同,朝廷纷争与己无?关,只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好好发展纺织业,劝百姓种地,就?能实?现目的。
    然而,朝廷就?好像一张大网,内阁在最中央,大同位于边角,可虫子落到网中奋力挣扎之际,边缘的丝线亦有断裂的危险。
    身在网中,便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程丹若默默思?量少时,起?身去二堂找谢玄英。
    他正在整理诉状,看起?来?数量并不多。
    没办法,时下风气,百姓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上衙门?。而案件的多寡又关乎官员绩效,告状的人越多,考评越差,遂多以乡贤调解为主?。
    就?连刑事案件,都是能私了先私了,不能私了再?说。去年,谢玄英把积压的案子清空后,牢里?的犯人都没剩几个。
    见她来?,他难免诧异:“怎了,眉头皱这么紧?”
    程丹若挥退小厮,把程正的恳求告诉了他。
    这下,谢玄英也皱起?了眉头。
    “昌顺号家?底殷实?,又没有强硬的靠山。”程丹若点评,“不大不小,拿捏起?来?刚刚好。不过,最重要的理由,恐怕还是你。”
    毛巡抚打算通过昌顺号,扼制长宝暖,间接逼迫谢玄英或者?说靖海侯出面,帮他解决一下这次的问题。
    谢玄英思?索许久,问她:“你怎么想?”
    程丹若反问:“你觉得呢?”
    谢玄英倒是没什么好犹豫的:“你想我试试,我就?去试试。”
    程丹若皱眉:“我不喜欢受人威胁,而且程正的态度……他们恐怕也不干净。”
    “即便如此,你也应该帮程家?。”谢玄英提醒她,“他们是你的人,你不出面保下他们,恐怕令人寒心。”
    她顿住。
    “在外人看来?,昌顺号投向你,又恰好与你同姓,渊源颇深。”谢玄英道,“我们必须保住他们,否则,今后招人办事,必生顾虑。”
    他说得有道理。
    程丹若想想,表态说:“这事要管,可不能如毛略所愿。”
    若叫他如愿以偿,今后不知道有多少人要以此要挟,此例绝不可开。

章节目录

我妻薄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青青绿萝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青青绿萝裙并收藏我妻薄情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