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于兵看到署名时有些意外,你要用本名?
    对。
    为什么不用笔名?于兵好奇问道,这对你以后的作品会更有帮助吧?毕竟背后有官方背书,比任何宣传都要有用。
    这对他们出版的书也有好处。
    于兵的意思叶未歇懂,但他并不想他的笔名沾染上太多的事情,他希望叶子就是一个单纯纯粹的作者,和工作室,和其他的事情都没有关系。
    就算有一天麻烦缠身,也和叶子无关。
    不过他没想和于兵解释,只说突然想用就用了,这样也方便一点。
    于兵看出对方不想说,也就没再问。
    这边弄好后,当天叶未歇就和教育扶贫办的人取得了联系。
    对面工作人员听说他要捐赠后很高兴,一番感谢后说他随时可以过来。
    事不宜迟,叶未歇约了第二天早上过去。
    翌日。
    叶未歇赶到约定地点时,就发现除了于兵外,周庆国也在。
    今天正好有时间,就一起过去看看,小叶不介意吧?周庆国笑道。
    叶未歇:不介意。周老板能来,大家应该都很开心。
    扶贫组织就设在机关单位里,直接排除了造假的可能性,跟着的周庆国和于兵都放下心来。
    工作人员因为认识叶未歇,所以热情的同时也很随和,寒暄几句后就切入了正题。
    在叶未歇和工作人员谈捐赠的过程中,不出所料的,周庆国也提出了要将出版社的那部分收入也捐出来,为教育事业近一番力。
    有人捐钱,工作人员自然是欢迎的,很快帮他们办妥了手续。
    而因为有捐赠的事情在,绘本的出版非常顺利。
    不过那是后话。
    三天后,叶未歇的第一本书,《凌修和他的朋友们》终于正式上市。
    好消息是先从南边传来的。
    上市不过五天,就已经卖出了六万册。
    这个数字倒也不难理解,因为漫画最初就是登在羊城的少时杂志上,那边的读者基数多,加上漫画的价格也不算贵,很多人看到后都忍不住下手买了回去。
    这样想重温的时候可以直接翻漫画书,不然还得一本本杂志的翻过去。
    等到半个月后,全部销量已经超二十万册。
    其中有一半多是发行后紧急加印的,好在周老板人脉够广,直接启用了当地的印刷厂,不然还得来回运输的话,估计都赶不及。
    而每卖出一本,叶未歇就能拿到三毛钱的版税。
    这笔钱和夏天服饰挣的钱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但快乐却是实打实的。
    这天上完课,叶未歇正想着周末和余清和出去庆祝一下,就被苏小明拦住了去路。
    等下。
    叶未歇停下脚步,怎么了?
    苏小明一改之前的颓废样子,笑吟吟的问道:你一会有没有空?
    叶未歇想了想下午的安排,有。
    那走,陪我去个地方。苏小明拉住叶未歇的胳膊,带着人往外走。
    叶未歇莫名,去哪?
    苏小明却卖起了关子,一会到了就知道了。
    等到了地方,就见赵涵满脸不高兴的等在路边,旁边还停了一辆黑色的轿车。
    赵涵看到叶未歇倒也不奇怪,就苏小明那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样子,会自己一个人来才怪。
    他转身打开驾驶座的门坐了进去,走吧。
    叶未歇刚想问去哪就被苏小明给塞到了后座上,他自己则坐进了副驾。
    赵涵像是等不及了般,他们刚上车就一脚油门冲了出去,叶未歇在后座还好,副驾的苏小明惊呼了一声,慢点啊。
    就在这时,叶未歇似有所感的回头看了一眼,他总觉得刚刚好像有人在叫他。
    只是他们刚停的地方在一个拐角,一出马路就看不到了。
    苏小明说完赵涵一回头就见叶未歇在向后看,怎么了?
    没事。叶未歇收回视线,现在可以告诉我去哪了吧?
    这次苏小明没再保密,嘿嘿笑了两声后说,陪某人去相亲。
    叶未歇眼睛睁大,相亲?是我理解的那个相亲吗?
    苏小明点头,然后悄咪咪的和叶未歇打眼色,让他小声点。
    赵涵往这边瞥了一眼,我看得到。
    苏小明:
    叶未歇看向冷着脸开车的赵涵,你几岁了?
    苏小明伸出两根手指,二十。还差半年过生日的那种。
    叶未歇:
    好家伙!
    叶未歇刚想说什么,包里的手提电话突然响了起来。
    等下,我接个电话。
    接吧,苏小明坐正回去,继续让赵涵开慢点。
    赵涵却是充耳不闻,甚至继续提速。
    喂?
    清和?怎么了?
    哥,你去哪了?余清和单脚撑着自行车,在路边给叶未歇打电话,他就晚来了那么几分钟,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叶未歇和人坐着车走了。
    --

章节目录

穿成年代文对照组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路小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路小哥并收藏穿成年代文对照组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