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后,叶未歇和余清和先上山去拜祭了叶永庆和李翠华。
    路上碰到不少村民,有打招呼的,也有远远避开的,叶未歇都没当回事,人家打招呼,他就礼貌回两句,人避开,他就当没看到。
    一路下来也算是顺风顺水。
    只是好巧不巧的,下山时再次遇到了叶薇薇。
    叶薇薇却当没看到他们,直接拎着东西擦肩而过。
    附近的几座山头都是河西村的,所以来祭拜的人也大都是河西村的村民,几个妇人看到叶薇薇,都忍不住嘀咕起来。
    这叶家二房看来是废了,大过年的竟然让一个女娃自己来祭拜。不说长了一年的杂草要除,这山路也不好走。
    出了事可咋办哦?
    我怎么记得她前头还有一个哥?
    别提了,自从赵玉玲带着小儿子改嫁后,叶永民那大儿子就一直龟缩在家里面,不出门不干活,全靠这叶薇薇养着。
    那可真是她哥得有二十了吧?
    好像是有了。
    啧!这么大个人,婚都能结了,怎么就跟烂泥似的?不说照顾弟妹,自己得顾自己吧?
    谁说不是呢。
    就没人去说说他?
    得了吧,就叶永民和赵玉玲以前那做派,谁去啊?
    这倒是。
    山上风大,嘀咕的人虽然刻意放低了音量,但隐隐约约的还是能听到一些。
    叶未歇和余清和就听了一耳朵。
    原来赵玉玲改嫁了啊,难怪了。
    不过听到叶成才成了废物靠着妹妹养,叶未歇倒是不觉得奇怪,因为叶成才本来就是一个眼高手低,自以为是,把面子看得比天大的人。
    一个去首都的事情就能让他和亲爹叶永民闹翻到住院就可以看出来了。
    何况现在是爹坐牢,娘改嫁这样的事情,估计对方现在恨不得去死。
    碰上个狠一点的,死了就死了,还能早超生,但叶成才又是个懦弱的,肯定不敢死,所以只能像现在这样苟延残喘的赖活着。
    就是可惜了叶薇薇。
    亲妈跑了,这么一个废物哥哥就成了她的责任。
    如果拎得清,倒是还有救,毕竟叶成才那么大个人,真没了人照顾,能把自己饿死吗?肯定是不能的,所以只要狠得下心离开,总会有片新天地。
    但如果继续执迷不悟,非得照顾一个那么大的巨婴,那她这辈子也就完了,得被叶成才拖累死。
    所以何去何从,端开叶薇薇个人选择。
    等叶未歇和余清和走远,刚刚嘀咕的几位妇人立刻换了话题。
    那就是叶未歇的表弟啊?
    看起来是,听去上工的人说,年纪不大。
    也不知道怎么那么有钱,小小年纪就能接工程。还能给叶未歇撑腰。
    听说家里也没人了,来投奔叶未歇,估计是爹妈留下的。
    那叶未歇可赚大发了。
    还真是同人不同命啊,你说这叶未歇没了爹妈,倒是越过越好,新衣服新鞋子,还建了新房,这叶成才没了爹妈,只能窝在茅草屋里。
    你说都是一个爷出来的兄弟,咋就那么狠心呢?
    你小声点,别被听了去,我可听说了,年后还要招人的。
    真的假的?
    不管真假,你这话要是被听了去,干活是不用想了。
    另一边,余清和听到叶薇薇的那些议论后还担心叶未歇会有什么想法,一路上都小心的观察着,却发现对方连眼神都没变一下。
    等回到家,担心对方压在心里,他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
    叶未歇听到后还挺茫然的,啊?这和我没什么关系吧?又不是他让她养叶成才的。
    余清和仔细观察了一下,确定叶未歇没有说假话后,突然笑了下,道:对,和哥哥没关系。哥哥,我们先贴对联吧,我去做浆糊。
    好啊。多弄一点,还得贴窗花和门神。
    嗯,我马上去。
    早上两人就做了一些琐事,贴个对联窗花门神之类的,中午饭也没折腾,煮了碗面简单对付了一下。
    用叶未歇的话来说,要留着肚子给晚上的年夜饭。
    余清和当然是由着他,只要不饿着就行。
    中午休息一下,下午则是早早的开始忙活年夜饭。
    鸡鸭他们肯定是吃不完一只的,所以只买了四分之一只,这就是两道菜了,再加上一个蒜苗扣肉,一个鱼和一个汤,再来一个时蔬和两个凉菜就差不多了。
    叶未歇掰着手指头算了算,道:正好八个菜,发发发!
    余清和被他的样子逗乐,明年肯定发。
    那必须的。
    当然,八个菜的量都很少,力求不浪费粮食。
    年夜饭吃得早,等两人吃好又收拾完,天才堪堪擦黑。
    家里没电视看不了春晚,倒是能听听广播过瘾。
    叶未歇见干坐着也无聊,而且除夕夜的也不想看书忙活工作,就干脆拿了副军棋出来,一边听着广播里的热闹,一边拉着余清和玩军棋玩得不亦乐乎。
    --

章节目录

穿成年代文对照组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路小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路小哥并收藏穿成年代文对照组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