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挥手让惯偷儿下去,自己端着茶碗凝神苦思,一遍遍梳理着整件事中的每个细节。
    看起来并无纰漏,但不知为什么总有种不安的感觉。
    也许是太后和萧卓的态度,真的舍弃崔慎,断尾求生了吗?
    若真是这样,周信倒有几分佩服那妇人的果决。
    发现已经无法脱身,当断即断,哪怕是自己一手扶持起来的干将也能舍弃,绝对不让自己和儿子沾到一丁点脏。
    可惜可惜啊,可惜温梦璇投成了个女儿身。
    不然就凭这样的手腕和决断力,做个权臣应该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的确是可惜。
    杜文晖听周信念叨,还以为他在可惜之前的计划,马上顺着这个话茬说道。
    我还以为那妇人舍不下呢!
    如果当时她执意要袒护崔慎,为东海卫戍军开脱,我们就可以借此安个任人唯亲、祸乱朝纲的罪名给她,把萧卓也一并牵扯进来,逼她退回后宫。
    朝政原本就是郎君们的事,妇人根本不配站在勤政殿上!
    这话说的十分大逆不道,但却是在座几人的心声。
    原本以为扶持一对孤儿寡母上位,前朝重臣理所应当摄政辅政,有什么事还不是他们这些老臣说了算,那对母子不过就是个负责盖印的傀儡。
    结果温梦璇上位后,先是依靠西洋派陈磬钟稳定了朝局,打击了旧儒派的高涨气焰,然后又借月鹭岛、东海前郡尉宋国忠等一系列案件扶持强硬派,握紧军权并进一步压缩了旧儒派的生存空间。
    在万庆舟案发以前,旧儒派的老臣被那对母子逼得闭门的闭门,养病的养病,几代积攒安插下来的人脉几乎消耗殆尽,不得不龟缩在朝堂一角,隐匿存在。
    朝中的那些人怎么说?
    周信问桂文武。
    桂文武忙奉上一叠书信,都是中都系大小官僚奉上的投名状。
    西洋派的魁首陈磬钟在家养病,有消息说他害怕受万庆舟的牵连,已经有请辞回家养老的想法。
    西洋派一直是陈磬钟单独主持,其下虽然也有好几位干将,但大都各自为政,没人能够统领全局,故而陈磬钟要退,西洋派中立刻发生了分裂。
    有部分人早有异心,干脆借此转投旧儒派,其中就包括宁德、蓟南等郡的郡守。
    周信翻了翻,觉得很满意。
    谢敏达和陈磬钟那两只狐狸,见事情不好就想抽身,只要他们不碍事,一时半刻也不急着动他们。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当着其他几人的面,点出了一个名字。
    倒是那个冉昱,冉七郎。
    他就是东海的神魂。一旦东海卫戍军易主,你们一定要想办法换我们自己的人顶替上去,千万不能让萧卓把人弄去北郡了!
    第257章
    眼馋冉七郎的人不少,以前碍于有钱酉匡和崔慎挡在前面,根本没人能下得进手。
    现在崔慎被停职自肃,钱酉匡王八一样躲在青州不敢吭声,某些胆大之流便觉得找到了机会。
    内燃车场、火药坊、化肥场、造氨工场。
    哪个都好,只要能抓住一个半个,就足够自家子子孙孙安享富贵,财源滚滚无穷尽了。
    财帛动人心,有人蠢蠢欲动,朝着东海伸出了罪恶的爪子。
    崔慎倒了,很快就有人在朝会中提出下一任统领东海卫戍军的人选试探,当时太后与今上并未反对,似乎已经彻底放弃了崔慎。
    这等于在原本已经沸腾的油锅中又投下了一枚飞羽火箭弹!
    都知道东海是大雍的工业中心,青州城繁华富庶,东海卫戍军兵强马壮还不缺粮饷,装备堪称大雍第一豪强,这换谁谁不眼红?!
    事关自己的利益,许多自认为有希望的人都开始蠢蠢欲动。卫戍军的任免是兵部的权力范围,可眼下萧卓因为崔慎的事避嫌不管事,陈平害怕被牵连一直默不吭声,很多人便转而投靠了风头正劲的吏部尚书周信。
    吏部嘛,管理人事升迁贬免,原本就是最有权势的地方。
    吏部尚书周信乃是三朝元老,号称朝堂不倒翁。
    不倒翁果然不倒,虽然在今上登基之后半年即称病告假,还上书了告老请退的奏本。但奏本并未得奏,今上和太后还遣派了宫人过府探望,赐下滋补药材,给人心惶惶的旧儒派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现在,东海郡尉的有了缺,有心补任的人不少,但每一个能让周信完全满意。
    毕竟崔慎在东海是干的真心不错,不单单把东海线的所有缺口都补得完满,还隐隐将大雍的海域外扩,这在某种程度算是开疆拓土的功劳,想寻个能和他一较高下的几乎不可能。
    而且东海是大雍的工业重镇,各方势力都想进入,他身为吏部尚书,选进去安插的人必须要拿得出手,不然会被人抓住把柄。
    此事周信有些犹豫不决,也牵制了他不少精力,导致朝堂风向发生些微变化的时候,他都未能及时觉察。
    十月□□朝会。
    一直默不作声的兵部尚书萧卓忽然出班奏报,推荐北郡卫戍军副将冯应龙为东海郡尉人选,并提出调其子萧烈成转任东海茂头卫所督卫,兼海巡枢机营卫官。
    --

章节目录

工业之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晴空之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晴空之下并收藏工业之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