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骞一边听一边点头,然后又问起家中目前的情况。
    家里啊
    王大伯砸吧了一口烟袋。
    给分了50亩地,地是好地,但咱们家的人还有一部分没迁过来,开田的人手肯定不够。
    之前说可以租农机车,但军垦那边一直没啥消息,这不就过来了吗。
    这事王骞也是知道的。
    他就在鸡鸣村小队驻防,对于农机车的事十分关注,心里也在替卫军着急。
    人都忽悠来了,结果说好的机器跟不上这不是让人指着脊梁骨骂他们卫戍军说话不算数嘛!
    好在今天,东海的农机车及时送到了。
    这回就好了,我听说有一部分车是留出来专门租借给农户的,爹、大伯你们早点下手,现在来北境种地的人还不算多,你们去说肯定能先用上!
    是啊!
    大伯把烟袋在地上磕了磕,随手别在腰后。
    那我这就去找人说。
    我看行。
    王骞点头。
    你要是租到了机器,我休沐日回去给家里开田,我开这些玩意可顺手了,队长说过段时间还要送我去邕城专门学习开车呢。
    是啊!
    王二叔一脸惊喜。
    那可是好!你要是学会了这门手艺,以后就算是回家也不愁没饭吃,可不是谁都能操作这大家伙哩!
    王大伯比弟弟见识多谢,闻言便继续追问。
    是像镇上公塾那种吗?你不是开的挺好的,为啥还要送你去学?
    这件事,王骞其实也说不太清楚。
    他只是隐约知道学得不单单是农机车,可能还有别的什么。
    而且军卫对这事非常重视,之前就做了好几次选拔,挑的人都是各村屯中的好手,王骞也算是过五关斩六将才拿到了名额。
    这次机会很难得,要是把握好了就是翻身一辈子的事。
    所以他只能含混地说道。
    农车有很多种,哪能都会呢
    这话倒是没错。
    王二叔点了点头,鼓励儿子。
    之前在村里就看到你们用那小农机车,这才多久的功夫,就换了这么多花样,是得好好地学。
    好小子,好好干!分给咱们家的地这么大,有得是地方给你施展!咱们老王家祖上就是北境的人,现在终于回了老家,咱可不能给老祖宗丢人!
    黑水蛇镇中心的一处刚建好不久的水泥房中,正有一大群人聚集此地,围着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在热络地谈话。
    这里是新设立的北境临时军管部,在战时的一切事物暂时都有北境卫戍军负责。今天出席交接仪式的副指挥使同时也兼任北境临管负责人,军垦和黑火油工场都是他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但被围在当中的人却不是他,而是大名鼎鼎的农科专家彭冲。
    不管是哪一科,墨宗大学院的大师周围从来不缺乏前来学习求教的人,彭师也是一样。
    因为找他的人太多,他索性在临管会举办了一场北境种植培训班,军垦的各村屯都有派人过来学习。
    今天的内容有点特别,除了关于寒地作物的选择和种植,还增加了关于农机操作的注意事项。是以不单单是军垦的兵丁,还有之前在空场围观农机交接演示的外地商人,也都循着文册找到了临管处,听得格外专注。
    而来自西南某小城的某农政,眼睛死死黏在了船机的图片上,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动心。
    他所在的省份也是水稻种植区,城周附近遍布大大小小的水塘。以前这些水塘都是撂荒的,现在若是能用这船机
    那个船一天能耕多少水田?农政直接了当地举手问道。
    如果持续干活最多30亩。
    真能那么多?
    新元商社的雇员回答。
    船型耕田机的效率是经过农部的种植组验证过的,还有农部的认定文书,肯定不骗人。
    听他这样说,在座众人顿时议论纷纷。
    牛耕的话,一天顶多是六亩地。要是用了船耕田机,一天顶的上5头牛哩!
    牛在水田里走的快,但也不可能快太多,还是用船实在。
    南方的水田,由于常年浸泡在水中,土地较软,耕地的难度要比北方的旱地简单一些。耕地的速度也要更快一些。
    可即便是最强壮的耕牛,吃最好的精料,水田一天也就是六亩,再多牛就不行了。
    就是苦了后面扶犁的人。
    这一台船耕机,五倍于耕牛的效率,足以让每一个水稻种植户心动。
    这一台多少钱?
    农正问道。
    商社雇员说了个数。
    倒也还行。
    小城农正摸了摸下巴。
    虽说对于普通农户肯定是不便宜,但对于衙门来说价格也不算高。
    毕竟是机关师造出来的紧密机器嘛,机关哪有便宜的?最近两年州府内的粮库紧张,他们可以仿照北郡卫戍军那种模式,添置一些机器再由服农的役工操作,也算给州府增加些收入。
    养一头牛,特别是耕地的牛,吃的不好的话就不长膘,瘦巴巴的没有力气干活。
    --

章节目录

工业之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晴空之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晴空之下并收藏工业之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