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要当官夫人,家中旧物一律摒弃,周茹只带些换洗衣裳,必要物什。除此之外,就是家中所有银钱,统共两百多两银子。至于陈念,携带的多是底本,丝线,还有几十幅华美的锦缎。
    等丫环们拿好之后,管事请她们进去:老夫人,夫人一早盼着你们,每日都要问起呢。
    周茹笑道:我们也是恨不得飞到京城。
    裴家宅院前种着几丛苍绿斑竹,大开的门上似乎是刚刷的漆,格外鲜亮,里面是宽敞的通道,铺着大块的青石砖,扫得干干净净,一点尘土都没有。
    院内墙壁雪白,两边种着些花木,清幽简洁。
    占地也不小,足有四进,还有跨院,花园。
    女儿嫁过去一定过得舒服,周茹满心欢喜时,听到前面传来响亮的声音:千盼万盼,可算看到你们了!
    正是裴连瑛的母亲,李韭儿。
    李韭儿嗓门大,性子也爽利,疾步走到三人跟前。
    周茹,陈念的样貌变化不大,但青枝,李韭儿五年多没见了,看到她发髻上插着定亲信物金燕钗,惊喜道:这是青枝啊?长这么高了!回头招呼裴老太太,母亲您快来。
    裴老太太一向动作慢,儿子挣大钱后,伙食丰盛,身子跟发面馒头似的胖了几圈,比以前走得更慢。
    周茹笑道:姐姐别催老太太,小心摔倒。
    裴老太太打趣:还是阿茹好啊。
    李韭儿指着青枝:我这不是急着让您看青枝嘛,您瞅瞅,长得多好看。瞄一眼陈念,阿念跟青枝站一起,像姐妹花。
    可不是,一点都看不出是隔辈的。裴老太太好不容易由丫环搀扶着挪到青枝面前,上下打量,夸赞道,等会连瑛回来,必定喜欢得很。
    青枝听到这名字暗地拧了拧眉,低头向二人行礼:老夫人跟夫人瞧着还是老样子,一点没变。
    李韭儿笑着拍拍她的手:知道没变,你还这样生疏?叫什么夫人?你以前都是叫我伯母。
    裴老太太道:这么久不见,能不生疏吗?过阵子就好了,请她们往里走,路上劳顿,快坐下歇歇。
    周茹猜测裴连瑛应该是在衙门,就问起裴辉:裴大哥怎么也不在?
    他日日都早出晚归,生怕伙计偷懒,几个店铺都要看一遍才放心,我已经派小厮请他回来。李韭儿摇摇头。
    一行人走入正堂。
    周茹将带来的一些茶叶,还有四幅锦缎送给李韭儿:我知道你不愁这些,但实在不知送什么。
    李韭儿忙道:你这么客气作甚?我们之间还用送东西?不过这锦缎真不错,是青枝跟阿念织的吧?一边命丫环端茶。
    茶送上来,青枝喝了一口,品出是上好的雪芽。
    她跟姑姑织得锦缎都是卖给富人家,有一回徐家的太太请她们喝茶,就是用了这种雪芽。不止味道好,形状也是秀丽纤巧,赏心悦目。
    听说一两就要八百文钱,青枝看着手里如冰玉一般的白瓷盏,猜测裴辉的生意定是越来越兴隆了。
    其实裴辉在均州时是个穷书生,一心考功名,奈何资质不行,为糊口只得去做鱼贩,每日早起到码头购鱼,再赶回集市卖予别人。因他细心,挑的鱼都很鲜活,又会说话,赚的钱养一家人足够,不过想跻身富豪却有些难。
    直到七年前乾州动乱,出了叛军,他听从裴连瑛的建议,想尽办法买下大量粮食,后来果然闹饥荒,连累到均州。他趁机卖出,但并没有像别的商人抬太高的价钱,故而除了挣得一大笔银子外,还获得了好名声。
    此后他不再贩鱼,去做别的生意。
    好似李韭儿信里说,是在京城开了卖笔墨纸张的店铺?青枝心想,京城读书人多,又阔绰,纸张,墨锭肯定好卖假如开一家锦缎铺,会不会也是一样?毕竟这里权贵官员也多嘛。
    周茹的手忽然晃到她跟前,青枝回过神:怎么?
    你裴伯母在跟你说话。
    青枝忙道:这茶太好喝了,一时没听到。
    李韭儿笑道:你要喜欢,以后每日都能喝,等会我让丫环给你送去。你跟周妹妹,还有阿念暂时先住在后院,等日子定了,再搬去别处,我早准备好往后你跟阿念也不用再织作,这么辛苦的事儿,真是难为你们。
    青枝一愣。
    周茹笑出了皱纹:还不谢谢你伯母。
    青枝嘴张了张,却没有道谢。
    要搁在五年前,她可能真就答应了,但这段时间她明白了一个道理,靠山山会倒,靠水水会流,父亲去世后,她曾茫然无助过,顶天的柱子倒了,天不得塌下?幸好有姑姑在,她跟着姑姑一起织锦。
    自己赚到了钱,自己学会了本事。底气足了,有变动也不怕。
    在此之上,甚至生出了雄心大志。
    她怎么可能因李韭儿一句话就放弃织锦?
    周茹看她不说话,心里着急正要催,却见丫环把珍珠门帘撩起,躬身行礼叫着老爷。
    裴辉穿一身墨绿色的锦袍走进来。
    李韭儿没变,这裴辉好似不太一样,周茹瞧着他红光满脸,又带些倨傲的表情,站起来道:裴大哥真是大忙人那!不忘指点青枝,快给你裴大伯行礼。
    --

章节目录

艳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久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久岚并收藏艳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