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莺莺不听只愤愤拆包裹取自己衣服,萧照只好再劝她:太后年纪大了,你这唯一的血脉留在京里也算是孝顺,正好能够照应她老人家。
    又左哄右哄,直哄得莺莺眉开眼笑才作罢。
    萧照过了正月十五就动身出发,莺莺再依依不舍也只能送他到汴京城门口,待到他们一行人马匹影子再也看不见,莺莺才转身回了家。
    回家后她便觉没滋没味,明明平日里萧照与她也是各忙各的,可是他猛地一走此时就觉屋里特别空,特别安静。
    含蕊索性自告奋勇来陪她睡,可莺莺还是魂不守舍,直到发嫁了裴娘子,又到花朝节。
    花朝节是莺莺的生辰,萧照虽然在外地却早就叫人送了信给莺莺,莺莺收到信才渐渐有了个笑模样。
    信里自然是问莺莺好,又贺她生辰,还叫京城里相熟的铺子来给莺莺送贺寿礼物,原来这是他早就看好预定了的,为的就是让莺莺能在今天收到生辰礼。
    他的生辰礼并不名贵,不过是一个木头雕刻的十二生肖,妙就妙在每到准点那十二生肖就会蹦跶蹦跶转一圈。看着煞为可爱,想必是有机篁在后头,叫莺莺叹为观止。
    绿儿几个笑话:萧大人到底还是惦记娘子。羞得莺莺少不得要去撕她的嘴,一来二去闹起来,倒有了萧照在时红火的样子。
    过完生辰莺莺才终于有了心思开始张罗春播之事。
    她如今有座山,又有个温泉庄子,田地不少,都拿来计划做各种各样的花木,须得按照季节来筹谋,有的地干燥些便种球根类,有的地贫瘠些便种草花,边角也不放过,搭了架子种了爬藤类。
    下了两场春雨,地里的花苗便活泛起来,各个冒出绿色的芽点,在雨里招摇。
    莺莺索性叫人给自己做了斗笠,冒雨也去田间地头,听着春雨落在竹篾上土壤里沙沙的声音,再看着满目嫩绿,鼻端闻着雨天特有的湿润气息,浮躁了一月的心思也渐渐平复下来。
    她便照常料理做事,除了去宫里和去长帝姬府上,其余的应酬索性都推了去,其次便是忙着花满蹊的一盘事。
    似乎今年春天注定是个多事之秋,没多久朝堂却传来了消息,北夷又开始作乱。
    原来今年中原风调雨顺北夷却是干旱少雨,没有雨牧草都不冒尖,经过一冬的消耗如今到了青黄不接的三月,北夷人终于忍不住了,骑马南下开始寻觅粮草。
    莺莺又悬心起来,旁的不说,萧照如今可与北夷离得并不远!
    而且他可是在沧州做节度使留后,等同于节度使副手,若是打仗冲突节度使并不亲自出马,说不定就会让萧照带兵。
    何况节度使经营当地多年,忽然空降一个官家亲信,他还不一定愿意呢,北夷人来犯节度使少不得要让萧照上,明面上是给他建功立业的机会,暗地里却是准备清扫他。
    只不过萧照捎来的信都是云淡风轻,矢口不提北疆战事,都是讲些寻常吃吃喝喝,莺莺因为担心往宫里跑的次数都多了许多。
    太后便摇头叹息:我家血脉岂能被男女情爱困囿?
    莺莺纠正她:非但是情爱,还有恩义。夫君两次救了我的命,更有夫妻恩义,岂能大难临头各自飞?
    太后不再说什么,可脸上一脸不以为然。
    莺莺与她相处这些日子渐渐了解自己这位外祖母,用仕宦们的话来说简直是官迷,对权势格外看重,言语间谈及某人必会告诉莺莺这人身家背景如何、家族权势如何,宫宴上诸人有什么反应太后也立即能给莺莺分析每个人是为着什么才这么做。
    这倒不是她的缺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重点,莺莺自己则是对产业金钱格外看重,没有孰高孰低,只是个人抉择不同。
    莺莺自己作为萧照夫人也应当理会清楚这些朝堂上的纷争斗争,是以跟在太后身边也学了不少眉高眼低。
    可她却又有不同,并不以权势来论人,也不以权势来交友,光是这点就被太后大为诟病。太后娘娘多次皱着眉头劝莺莺莫要再与市井间的朋友交往:你如今也是身份贵重的人,若她们起了什么歹心你可如何是好?
    又叫她将花满蹊关了:等你站上高位多得是人拱手送钱,你那点铺子里赚的三瓜两枣没人瞧得上。
    莺莺送了花木花皂到宫里,太后便要蹙眉:有这些闲功夫不如背背世家名册。
    还总是瞧不上萧照:再怎么好也不是侯爵王爵。
    莺莺便笑着插科打诨,并不应承下来,只是一味转移话题,太后便叹气:真是像你娘
    说了一半又将话头收住不再说下去。
    娘是与自己一个性子,不过娘要更倔强刚毅些,莺莺便赔笑:像娘,也像您。
    太后想了想苦笑:可不是?一个赛一个的倔强。真像是脖颈上有块硬骨一样
    她说着说着就陷入了沉思。
    莺莺却在盘算旁的事:萧照虽然年少有为但家里没有底蕴,说到底还是不如那些王公贵族,别的不说,单是如今他在外京里连个能支应的亲族都没有。这就显出了根基浅显。
    想到这里莺莺心里一动:她可以做这个支应的人啊!
    --

章节目录

我在汴京卖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吃吃汤圆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吃吃汤圆呀并收藏我在汴京卖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