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大丽花放在一边,笨拙比划想告诉蝶娘有母亲该有多好:母亲夏天给你打扇、秋天给你缝衣,春天陪你踏青
    可就像触到马蜂窝一样,蝶娘猛地怒了,她向前一步,将大丽花推到地上:我不想听!你滚!滚!
    大丽花舒展的花瓣落在了地上,繁复的花序上沾染上了灰尘,原本柔软的花瓣也被冰硬的地板撞得七零八落。
    长帝姬也是有脾气的刚硬女子,终于被带出了火气,她怒道:这大丽花是我从宫闱里带出来的!特意带给你的!你怎么这么不识好歹?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终于大吵起来,自此分道扬镳。
    长帝姬,探听回来这花满蹊的老板是一位十七岁的小娘子,姓苏,娘家是汴京城里一户苏姓小官人家。爹娘皆去世了。
    汴京城?长帝姬沉吟起来,难不成蝶娘当初躲到了汴京城?
    蝶娘失踪时早有准备,留下书信忽然就走了,长帝姬自己就在汴京城寻了好多遍,可熟悉她的人在汴京城再也找不到她,一致推断她去了外地。
    那么她的女儿不应当是汴京城人士,还是什么小官宦人家,那就更滑稽了:蝶娘一向蔑视权贵,岂会嫁进官宦人家?
    可这年纪倒能对得上,再加上花烛长帝姬可从未听说过还有谁还会制作花烛。
    她一时心神有些澎湃:套车!去花满蹊!
    嬷嬷忙道:如今大雨,花满蹊店里闭店不出,长帝姬还是等雨停了再去吧。
    好说歹说将她劝住了。
    向晚的时候雨停了,天边泛出微微的亮光,汴京城里人人都激动起来:天要晴了!
    果然当天夜里和第二天就不再下雨。汴京城的人们走出了房舍激动在街道上奔走相告,踩踏着慢慢干燥的地面,感受着雨停了的快意。被大雨困了快一月他们已经要支撑不下去。
    可是这时候却有个消息传进了汴京城:滑州河绝。
    黄河滑州段河道最为狭窄,历年都容易在这里决堤,甚至可以说今年连月大雨的情况下能撑到此时才决堤已经是奇迹。
    永定侯府,侯爷和郜英彦两父子得意对视一眼:虽然不是他们意料中的潭州,但萧照这下不死也得脱层皮。
    他们派出去的探子想法子给萧照道路上制造障碍,想将他留在了潭州,想着用苏环预言的潭州河决来害得萧照丧命,可滑州也不错。
    萧照管着河务,出了问题还能叫他独善其身?
    郜英彦得意之余还记得吩咐手下:去给苏环摆些好饭食,继续审问她还能记得什么细节。
    苏环很快也听说了这消息,她先是一愣,而后终于笑了出来:这回萧照总算是死定了。
    她在落魄的日子反思了自己这一世事事不顺的缘故,得出了结论就是一切都从没嫁给萧照开始发生改变,于是她将一切归咎到萧照头上,一定是他影响了她的气运,要不她也不会明知一切事情的走向却仍旧这么倒霉!
    再看见下人送来的大鱼大肉,苏环高兴起来:看来她要开始转运了!
    莺莺也听说了这消息,一下急得心急如焚:萧大人!
    她飞奔到书房悬挂着的那副堪舆图那里去,仔细在地图上寻找滑州的地址,而后再对照萧大人送来的信笺,脸色顿时变得煞白:萧大人当时正好在滑州!
    奶娘几个也跟着紧张起来,长寿也跟着萧大人办事呢!
    萧大哥夫妻已经被萧五公派来探望莺莺,他神色凝重:弟妹,你可要挺住。
    事到如今莺莺反而镇定起来:大哥,你说。
    萧大哥便道:滑州河决,当地被水淹没,如今车马难行,洪泽满地,外面探听不到城里的消息。
    莺莺嘴唇颤抖起来:难道
    九郎就在滑州城里。萧大哥艰难开口,\quot;只怕\quot;只怕凶多吉少。
    可莺莺像是没听进去,她继续问:那么朝堂上呢,朝廷何时派人出发呢?
    萧大哥一顿,随后硬着头皮道:听父亲说朝堂上如今有人要弹劾九郎呢。
    绿儿不解:这什么道理?!我家大人可是在河工上勤勤恳恳治水的!
    萧大哥苦笑:朝堂上那些言谏官哪里管那些?他们自然是只知道九郎治理河工时河工出了这么大岔子,就要寻个人顶罪。
    于氏耐心些,给莺莺解释:我听我父兄说河水决堤万民流离失所,百姓失去田地房舍饿着肚子流浪,乡野之间怨声载道,这时候管他真相是什么,先找个替罪羊平息众怒再说。
    莺莺虽不懂朝堂上的事情却明白了过来:倘若不找替罪羊那么百姓们的怒火便会直指官家和朝堂。若是有替罪羊,又被朝廷大张旗鼓下狱、砍头,那么百姓就会安稳下来:都是有贪官,天子还是圣明的。
    她想通这一点立刻脸色煞白,如此一来萧照还能有活路?
    于氏担心扶住莺莺:你放心,你萧大哥很快就出发去滑州探听消息,我公爹说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至于污名那不是我们妇道人家能左右的,有我公爹和九郎部下一起周全,你现在去我家,由我照顾你些时日。
    --

章节目录

我在汴京卖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吃吃汤圆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吃吃汤圆呀并收藏我在汴京卖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