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了, 原来这新管事新官上任便想烧把火增加些销量, 他这样强买强卖自然是销量大增惹得老板器重,可是肯定不是长久之计。
    年轻管事还谄媚冲莺莺笑:夫人看着家大业大, 这粮食多了便也多了,没多久就能吃完。
    莺莺摇摇头:你还是拉回去吧,我家用不完这许多。说罢便准备进门,毫无转圜余地。
    年轻管事一看已成定局登时脸上就挂不住了,他转而扭头给小二狠狠一个耳光:叫你个贼坯子没问清楚就写了单子!
    那小二还是个孩子, 疼得捂住脸颊直抽气委委屈屈抬起头辩解:我写的就是一百二十袋, 二十袋的米二十袋的面先送到天水街, 再送一百袋米一百袋面到花满蹊店里。
    周围的人都不忍再看,可大家都是民间讨生活的,自然知道这样来学手艺的小学徒就是粮油店里最底层的存在,免不了要被管事们拿来发泄坏情绪,挨打挨骂都是常事。
    今儿帮他仗义执言,等回去后管事记恨他不再给他传授技艺怎么办?回去后打他更严重可怎么是好?
    你还顶嘴?管事越发恼羞成怒,高举起手就要再来一巴掌
    慢着!莺莺转身过来,淡淡扫了他一眼,米粮留下吧。
    管事高兴起来,复又换上一副谄媚笑脸点头哈腰:好嘞!这就给您送进府来。小二又被他呵斥着去推粮车。
    乌婶看得目瞪口呆:一连一百多袋,这足足要吃多少年?
    还是莺莺小声说:八月十五时候萧大人要去探望那些遗属,正好给他们带过去。
    这样算来一家分一袋倒也能迅速分完,也就只用在家里堆放这几月罢了。
    绿儿上前算钱付钱,那管事笑吟吟数钱,莺莺看着那小子捂着半边红肿的脸庞可怜,便叫乌婶从后厨拿了块做乳酪山的冰块给他。
    小二还是第一次在夏天见到冰块,捂在手里一时震惊了,甚至拿舌尖舔了舔冰块。
    莺莺便提醒他:捂在伤处消痛快。
    小二将冰块捂在脸上,而后感激冲莺莺施礼:谢谢夫人。
    唉,作孽啊。乌婶喟叹一声,递给他一块红豆甜饼。
    乌婶还想与这个苦命孩子多聊两句,不过他很快就被管事不耐烦叫走了。等他们一走,乌婶便愤愤道:以后再也不买这家的粮油了!
    好在萧家的库房够大,还有些厢房空着,正好储存那些粮食。
    不过照看起来也麻烦些,要早晚通风防着雨季里发霉。
    乌婶气得骂:以后再也不去这家粮油店了。
    那天巷口有路过的街坊看见了,于是萧家夫人买了许多粮食的事情也传开了,有人便在背后风言风语:真是大手大脚,连日子都不会过。
    说话的是唐红叶,与莺莺前后脚嫁进这条巷子的一位新媳妇。
    她生□□与旁人攀比,嫁过来之后自然就盯上了与自己前后脚出嫁的另一位新媳妇。
    可是比什么呢?苏莺莺长得比她好看,嫁妆比她丰厚,嫁进来后更是从不参与东家长西家短的嚼舌根,在邻居中落了个贞静的印象。再有便是她常在各种年节下送自己亲手做的点心为节礼给街坊们,叫街坊们都觉这小娘子又贤惠又能干。
    说起来莺莺连她是谁都没什么大印象,可是人世间偏偏总是唐红叶这样的人:有限的精力不注重提升自己却都用来关注他人。遇上比自己弱的人要嘲笑人家两句,遇上比自己强的便要想法子挑刺找毛病,非要找出一星半点的缺点才好心理平衡。
    要是莺莺也未惹过她,可在唐红叶看来你只要比她强便是惹到她了,非要处处将你视作假想敌用一万种方法与你作对才好。
    此时有街坊替莺莺说话:那天我在门口看见了,萧夫人一开始硬气不要,是那管事要打小二呢,下手太狠了萧夫人才出手相助。
    呵,伪善。唐红叶浑不在意,就为了个伪善的名声花费了家里那么多银钱买粮食,只怕雨季都要霉烂在家里。
    街坊们对莺莺印象不错,是以没人接茬,只打岔:说起这雨,怎么老不停?将话题扭到一边去。
    莺莺浑然不知外面巷子里唐红叶是怎么嘲笑她的,有那功夫她还不如给萧大人打了络子做个荷包呢。
    萧照的信笺也如期送到了家中。
    莺莺迫不及待拆开信笺,先是骇然:这居然厚厚一叠,一数有十页之多。
    里面写了他启程已经过洛阳到曹州、单州,督促当地官员修建河堤,下一步将启程往滑州,因此叫莺莺将回信直接寄到滑州便可。
    剩下部分便是生活琐事了:在某某地见到了《山海经》中才听说过的山峰,某处又泉水甘甜,每日怎么吃饭,曹州的饭食又如何与汴京不同,还有单州民俗如何,路过了几座山几个乡。
    总之林林总总近十页,不像是信笺倒像是笔记小品。
    莺莺却一点都不觉得啰嗦,那封信她翻来覆去读了好几遍,这才给萧照写回信。
    她要写的东西也很多:花农闹事、买下了全汴京城所有的花草、制造花烛,如今又买了一百多袋粮食。
    --

章节目录

我在汴京卖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吃吃汤圆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吃吃汤圆呀并收藏我在汴京卖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