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涅天下 作者:君朝西

    分卷阅读753

    臣都哈哈笑起来,到时三方混战,曷懒甸可有得瞧了。

    ***

    五月初十,高丽打着助大宋宗主国出兵的旗号,向金国宣战,集结水陆大军,全面进攻婆速、曷懒二路。

    宣战檄文是在出兵之后才抵达大宋朝廷,礼部侍郎宋藻抑扬顿挫地宣读着这份很是义正辞严的檄文,名可秀听着就笑了起来,“……誓师征讨虏贼,光复故国旧地?”

    宋藻撇嘴嗤声,“王氏窃冒‘高丽’国号,真当自个是‘高句丽’了?恬颜之辈,皮厚如城墙。”

    他话中的“高句丽”是起源东北的少数民族,活动在浑江、鸭渌江一带。汉武帝时期,于东北设玄菟、乐浪、临屯、真番四郡,对东北地域实行郡县之治——高句丽的居地即属于玄菟郡。也就是说,至少在汉武帝时期,高句丽已经成为汉代的编户齐民了。汉元帝时期,中央王朝同意高句丽建国为地方政权,赐给高句丽王汉官服饰、衣帽和仪仗,由玄菟郡朝廷管辖。其后中原政权更迭,皇帝替换,但高句丽作为地方诸侯王的地位始终没有变,唯与中央王朝的关系是“叛服无常”。

    东晋安帝时期,中原王朝封高句丽王

    为使持节都督营州诸军事、征东将军、乐浪公,高句丽遂行“征东”事,统治重心往南拓展,并将王城从国内城(今吉林集安市)迁至乐浪郡的治所平壤城,并向南拓展,威胁岛上(朝鲜半岛)的两个三韩族政权——北部百济、东南新罗。

    新罗与百济结盟对抗高句丽,但之后新罗沿东海岸北上的扩张招致百济不安,百济又与高句丽结盟,进攻新罗。新罗处境危急,吁请唐朝出兵。唐朝正对高句丽的反叛不满,于是在新罗配合下,灭百济、高句丽,在其地设安东都护府,管辖大同江以北至辽东地域,而大同江以南则归新罗——包括原百济在内。至此,原三韩部落地域完全统一于新罗。

    在高句丽灭亡二百五十后,新罗大将王建举兵篡位,以“高丽”为国号,宋藻斥其冒充高句丽,这是因为在高句丽政权存在时,中原王朝的史书记载中又称其为高丽,作为高句丽的简称,而王建以“高丽”为号显然是打着指鹿为马的主意。

    事实上,这完全是两个政权。

    而王氏高丽故意对国号的混淆,即充分表露出北进扩张的野心。其立国后,为争夺大同江以北的地域,先后发动北侵战争,将疆域扩张到大同江以北直至清川江流域,又三次入侵曷懒甸,被兴起的完颜部女真联合长白山三十部将之击退;然其野心未死,在辽金战争之际,又打到鸭渌江东岸的保州城,后被金军打回清川江。

    而今,金国正被宋、夏、前辽余军结盟进攻,陷入三面战争之中,王氏高丽的北扩野心又熊熊燃烧起来。但之前只是集结兵力备战,打着坐山观虎斗的主意,想等金军大损不得不抽调婆速、曷懒路的兵力后再出兵;孰料,远隔海外的大宋南廷竟然中途插足,以令人瞠目的天外降兵之势攻占钝恩、曷懒二城,后者更是路治之所,由此再往西进,即是四百里丰水之原——曷懒甸,扼住高丽东北门户。

    至此,高丽再也忍不住了。

    大宋南北两个朝廷对于高丽人的野心都看得清楚明白,对其宣战出兵早就在意料之内,而其檄文中悍然以高句丽后人自居,其冒认祖宗的恬颜无耻,让熟晓历史的大宋士臣都颇为不齿。

    而宋藻更是毒舌,说:“王楷索性将都城从开京迁到平壤,岂不更方便指鹿为马耶!”

    王楷即现任高丽国主。

    名可秀哂笑,“尔辈有胆乎?”

    宋藻哈笑了一声,平壤是以前高句丽的王城

    ,就坐落在大同江南岸,距离金国婆速路的保州城不过二百里,金骑先锋一日便可纵抵城下,王氏安敢迁京于此,吃了豹子胆也不敢呐。

    礼部侍郎晃了晃檄文,继续宣读下去,读到“挥师二十万”时他啧了声,道:“王楷莫不是将王宫禁军也算进去了?”

    这话真够削人的。

    在宣战檄文中夸大己方兵力是常有之事,但高丽出兵虽不会有宣称的二十万之多,但整个国家养兵肯定不止二十万,绝不至于王宫禁军都派去“北伐”充数——礼部侍郎的舌头的确够毒。

    ……

    作者有话要说:说好了1月中旬更的,现奉上一章~~~~~~下章更文时间,呃……在下旬吧。

    ☆、烈火烹油

    很快,高丽出兵的消息四方皆知。

    西夏和耶律大石的契丹阻卜联军能及时得到消息,来自于北廷的友情通报——三方目前仍是攻金盟友。自然没有哪方相信高丽宣称的二十万兵力,不过,即使只有十万兵马,对于眼下的金国而言也是雪上加霜。

    当前,从整个战局来看——

    在燕山府路,也即幽州路,金军已失去包括燕京(北京)在内的大部分城池,并受阻于西北的长城居庸关外,而北面退到长城古北口外,唯据守蓟州北的遵化城,以及东部的平、滦二州;

    在西京路,也即宋人所称的云中府路,金军已经失去应州、灵州、蔚州、朔州、武州、弘州六地,即西京路的南部和东南部尽被宋军占领,金军占据北部宣化州和东部奉圣州,并继续坚守西京城(山西大同),而宋军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术,将金军后援不断拖入这个泥潭中,而金军的攻势也渐渐显出乏力;

    在阴山之南的丰州(内蒙呼和浩特)一带,完颜宗弼(兀术)的大军与西夏军僵持不下,若论战力金军更胜一筹,但夏军兵力占优,且后继兵员不断,其领军主帅是有西夏第一将之称的夏主之弟——晋王察哥,将略不在宗弼之下,而作战经验尤在宗弼之上,金军即使有铁浮屠,也仍然无法击溃夏军,战事结束遥遥无期;

    在阴山之北的大草原上,完颜宗翰(粘罕)的大军与耶律大石的契卜联军转战千里,金军渐占上风,但契卜联军的主力未损,加上双方都是骑兵作战,不能胜便跑,而契卜联军对大漠草原的地形显然更熟悉,金军想歼灭耶律大石的主力绝非易事,战事还得持续下去。

    就在这种情势下,大宋南廷和高丽相继出兵辽东、东北,在金国这只大骆驼的屁股上扎了两刀,明眼人都能看出,金国局势危矣。

    察哥和耶律大石均闻讯大喜,仰天而笑,“天助我也!”军中士气也重新鼓舞起来,人人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能最终获胜。

    但对金军来说,这是个噩耗,意味着他们不但得不到后方的兵员补充,甚至连军资补给都将受到影响——五线作战,任谁也吃不消啊。

    随着“五国攻金”的消息被传播开去,大漠诸部也在暗流涌动。

    耶律大石派出特使游说汪古、室韦、乌

    分卷阅读753

    -

章节目录

凰涅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君朝西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君朝西并收藏凰涅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