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涅天下 作者:君朝西

    分卷阅读633

    ,似笑非笑的模样,“当年太上皇出京南巡,内侍主管李彦随侍君侧不离,想来应知此事。陛下若见疑,不如召李彦过来,一问真假。”

    “瞧国师这话说的,朕和国师结识多年,怎会见疑?”赵构笑着说了这句,垂着眼啜茶,将一口俨醇的茶汤咽下去,又抬眼笑着,“不过,问问亦好,省得不清不楚的。——康履,你去……”赵构语气顿了顿,“传李彦过来问话。”

    “诺!”康履弓了身退出,垂下的双眼微光闪烁。

    作者有话要说:小晋晋抽得真是让人销魂啊(泪奔)~

    259

    259、御前应对 ...

    太上皇居住的延禧宫在福宁宫西北,抄最近的宫道快步走约摸两盏茶功夫就到。因道君久病需得静养,宫门即使大白日也紧闭着。内侍方叫开宫门,一股浓浓药味就溢出,连候门恭声道安的黄院子都是满身药气。康履皱了皱眉,随身内侍善体心意地挥衣袖扇了两扇,问黄院子:“李大官可在殿内?”黄院子恭声答“是”,躬身让过。

    康履带着随身内侍转过影壁,直入正殿。止住廊下通报的小黄门,留下内侍在殿外候着,放轻手脚走了进去。

    内寝御榻前,李彦正端了只翡翠药碗,用银勺舀起黑浓的药汁,半弓着身子倾进敞口的银漏斗,药汁顺着漏斗下方的细软管流入太上皇嘴内,一内侍左手小心托起太上皇头部,右手并指点喉压迫药液顺喉而下,另一内侍拿着软巾时不时拭净口角渗出的药汁。

    康履足下顿了顿,轻步上前,跪下磕头道:“奉官家孝谕给道君请安。”这才起身对李彦道:“奉官家口谕,问:道君御体可好些?可有清醒,睁眼,说话?可按时用药、服参汤?”

    延禧宫主管放下药碗,跪下作答:“回禀官家:道君多数辰光昏沉不醒,偶有睁眼神智不甚清楚,含糊听不清字;按御医嘱咐,每日早晚两次喂服药汁、参汤,不敢懈怠……”

    正说着,太上皇突然一个痉挛,两名内侍立时一人取漏管,一人放太上皇平躺,并左右按着御体,一连串动作疾而不乱,显见做熟了的。

    果然,太上皇痉挛一下后就剧烈抽搐不止,口中嘶嘶乱叫,若不是按住很可能滚下御榻,那嘶叫声如钝刀子刮过铁片,刺耳粗嘎——日日不断的嘶叫早就叫坏了嗓子。但抽搐痛嘶得这般厉害,双目却仍紧闭,神智昏迷不醒,仿佛困在恐惧的噩梦里挣脱不得……

    康履连着退了两步,并不是头次见道君发病光景,却仍禁不住悚然。他知道这病一发起来就要折磨两刻不止,这会却是等不得,轻咳一声,向李彦使去个眼色。两人退身出了正殿,康履低道:“官家有话问。”

    李彦立即领他到内侍住的庑间,进了自个房中。康履吩咐随身内侍远处看着,这才闭紧房门,近前低语数句。

    李彦听得脸色大变,康履又道:“李大官只需遵官家意思回话,日后道君驾鹤西归,必少不了你一个宫使,荣养奉老,有的是安享余年的福分。”

    李彦两道灰眉抖动着,眼泡下的目光仿佛昏浊不清,却又幽幽闪着微光,忖度两边利害,一时难以委决,神色便透出迟疑来。

    康履沉了脸,“听说李大官在汴京时和卫国师就有交情,不过有句话叫‘远水解不了近渴’,想来大官是明白的。”说着冷笑一声,“咱们这些服侍御前的,人前看了风光,外臣亦要恭呼声‘大官’,却指不定在背后骂‘阉竖’,这些外臣可是靠得住的?咱们唯一能倚靠的只有官家,您可别一时犯了糊涂,平白赔进自个儿。”

    李彦拢在袖内的手指紧紧攥着檀香珠串子,沉默半晌,缓缓点头,“有劳康大官提点。”

    领着康履回到正殿,走进连通内寝的太上皇书房,从御案侧柜里取出只紫檀嵌银的半尺高密匣,又从身上掏出把鎏金钥匙,打开后取出本绢面裹封的奏章,递给康履。

    内侍主管的手指有些颤抖,接过去翻了翻,翻看到最后的朱批时,又细细辨了几眼,后背竟沁出些微汗来。却不敢迟疑,将奏本揣入袖内,道:“走罢。”方走出两步,忽又止住,回身将奏本取出递李彦,嘿笑声:“瞧洒家这性子,一急就出错。”

    李彦也不多话收下奏本,知道这位官家御前的红人是想少担些干系——亲眼确认奏本已够,再亲手呈上就是惹嫌了。

    出了延禧宫,沿着宫墙往南行,过了一道碧湖,穿过两三处苑囿,已可见红墙琉瓦的福宁宫。康履忽地停步,转身看着李彦,说:“李大官莫要忘了。”

    李彦拢在袖内的手指隔内袋攥着那硬硬的奏本,声音喑沉,“康大官放心,洒家余生虽无多,却还珍惜这条贱命,不会胡乱说话坑了自个。”

    康履这才完全放心,点了点头,“李大官是聪明人。”

    到了福宁宫,却见徒弟张勤站在宫门外朝北张望。一见他就急步迎了上来,扯到一边附耳说:“师傅,丁相公、叶相公在内奏事,”声音压得更低,“孙阁长出来递的话,让给您提个醒儿。”

    康履明白孙绍全是让他别贸然禀进去,便领着李彦去福宁殿的偏殿候着。

    ***

    御书房内,君臣正说着荆南帅司的禀奏。

    “……如叶参政所说种种情弊肇生的蛮夷叛乱,前朝故例可见,猺蛮再啸众谋劫省内应非起于突兀,当是积弊而致,有肇因可究。”

    丁起道:“以前,朝廷从毗邻猺民的乡里集人户为义保,或从蛮峒中选人户组为峒丁,作为兵户登籍在官府名册,捍卫疆境,并按人口给田,禁止擅自出卖和私自交换,一丁一年交租三斗,没有其他徭役。

    “但政和以来,州县征敛百出,或重复摊派,义保峒丁租赋不复旧制,便有私自将田卖给蛮峒换钱粮,税吏催科上门,就举家迁出,依附蛮峒;而官府仍按旧籍催科,使乡民在固定租赋外又得加税填补空额。公家靠此取利,怠慢不查销空籍,每岁征总赋,乡民不堪其苦,反而投靠依附猺峒。又有狡猾的世家大族将田产隐匿在猺人名下,躲避租赋。如此种种,使省境和蛮峒的地界渐渐模糊,蛮峒愈侵省界,致官府失税,而蛮獠日强。

    “因此,臣以为,武冈猺蛮之乱可为一个契机:一方面朝廷招抚平乱,一方面可借此整饬溪峒,重查户册,堪分地界,”他看了眼卫希颜,“并且荆湖武安军可考虑恢复峒丁

    分卷阅读633

    -

章节目录

凰涅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君朝西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君朝西并收藏凰涅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