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布袍子,歪在软榻上有一搭没一搭的翻书,那手腕细瘦的,简直伶仃,仿佛一折就断了。大惊之下不由脱口而出:“才几日功夫,怎么瘦成这样……混账的北戎蛮子!”
    卫泠懒懒起身放下书,自嘲的笑笑:“又关北戎人什么事?你来啦,坐。青檀,倒茶。”
    “阿泠受委屈了。”见他这样,小世子内心愈发如汤镬沸腾,怒意渐炽,恨不得明天就上北戎前线砍杀一番。
    犹记得初见面时,人未至声先到,那个有些狼狈毫无形象奔进来的少年,眉目灵动,活色生香,简直惊为天人。如今却病骨支离,神色间满是说不出的积郁与落落。
    小世子心疼极了,握住他的手,恳切道:“阿泠只管把心放宽,万事有、有皇上做主呢。这场委屈,来日我定替你讨回来!”
    卫泠笑了,抽出手,将茶盏推给他:“说了不关北戎人的事。我没事,就是懒怠些,过两天就好了。”犹豫许久,还是微微偏过头,装作不经意问道:“王爷……最近可好?”
    “忙着半月后的皇家狩猎呢,父亲这次亲自接手了安防事宜,日日不是在禁军便是在西山骁骑营。”
    “他……可曾说过什么?”
    “说什么?”小世子不解。
    “没、没什么。”卫泠一阵黯然,忙抬起杯子喝口茶掩饰过去。一面心中却忽生怨恨:死也好生也好,给个说法呢。这样子若无其事,难道就真能当什么都没发生过了?
    一面又想,可不是什么都没发生过?从头到尾不过是自己一厢情愿罢了。
    不由大恸,心口一阵绞痛,嗓子眼忽然涌上一股腥甜,来不及掏帕子,一口鲜血直接喷了出来,天旋地转,眼前一黑。
    “阿泠!阿泠!!”小世子快疯了,上前抱住他,一只手笨拙的擦着他口角血迹,急的声音都变了调,“太医!传太医!!”
    天将黑透,小世子才失魂落魄的回到王府,差一点还犯了宵禁。
    “王爷回来了么?”他一面往里走一面对赶上来服侍的门上管事问话。
    “回世子,王爷是酉初回来的,同王妃用了晚膳后就去了外书房。”
    “知道了。”脚下一犹豫,终究转了方向,往书房走去。
    书房里灯火通明,裕王正和手下谋士对着案上铺开一张纸商议事情。他上去见了礼,又向谋士拱拱手:“杜先生好。”
    对方忙不迭还礼,笑道:“小王爷愈发挺拔了,王爷后继有人啊。”
    裕王也不抬眼,只淡淡吩咐:“既来了,过来看看这布防图,说说看你有什么想法。”
    草草应对两句,小世子完全不在状态,连外人都看出来了。杜先生乖觉的告辞。
    “怎么回事?”房里只剩父子俩,裕王一挑眉,有些不满的看向他。
    小世子深吸一口气,依然感觉满腹焦虑与积郁:“儿子刚从公主府回来。”
    “嗯。”裕王面色不动。
    “阿泠……瘦的可怜,”小世子抬眼看一眼他爹,低声说,“说话间竟吐了血,又晕过去了。儿子回来的时候人还没醒,太医正在施针。”
    裕王看着个头已经超过自己肩膀的儿子,沉默片刻,然后问道:“欣儿很喜欢阿泠?”
    小世子微微哆嗦了一下,犹豫半晌,终于小心翼翼的回答:“儿子……与阿泠一见如故,很是投缘。”
    裕王挥挥手,示意他退下。
    小世子顺从的行礼退身,忽然又想起什么,疑惑的问:“父亲可曾与阿泠说过什么?”
    裕王看向他,眼里有不解。
    “阿泠……曾追问儿子,父亲说过些什么?――是什么?”
    裕王沉默了许久,面色不动,眼神幽深,然而却终究什么都没有说,只是轻描淡写道:“没什么,时辰不早了,你回去歇息吧,不要耽误明日去宫学。”
    小世子看着他平静的表情,压下满腹疑惑,只得低头称是,慢慢退出。
    卫泠这一口血,终于把宫里也惊动了。
    第二日,皇帝便指派了御医来给安乐侯请脉,各种补气养血的贵重药材也流水似的从皇后的坤宁宫赏赐出来。
    宫里的态度这般明确,各方自然顺势示好,连日探病的人流络绎不绝。怕影响宝贝儿子养病,福宁公主一概都让好生解释给推了。只是,当太子携裕王亲临“探病”,这下可就避不得了。福宁公主只得亲自陪着来到芙蕖院。
    早已有人进去通报过,卫泠叫人将他扶起,略略整理下发丝衣襟,半倚着床,静静等候对方到来。
    只听得内侍一声“太子殿下到”,芙蕖院内外呼啦啦跪了一地。卫泠挣扎着欲起身行礼,对方一个箭步上来,笑着按住他:“阿泠只管躺着,又不是外人。”
    卫泠垂下眼,作出微微惶恐的表情:“太子哥哥……请恕阿泠无礼了。”
    “哎,小时候还缠着我要蛐蛐,大了倒腼腆了。”太子呵呵一笑,转头向福宁公主道,“看着气色还好,姑母也别太担心了。太子妃叮嘱我带了些高丽进贡的血参来,煮药膳是最好的。小孩子家活力健旺,想来养养就好了。”
    福宁公主抹泪:“谢太子和太子妃垂爱。”
    太子忙安抚不迭,心中对此行效果十分满意。卫泠年纪虽小,身后却维系着以福宁长公主为首的皇亲贵戚们,和以卫国公府为代表的勋贵权阀。当初先帝将爱女嫁入国公府,未尝不是笼络的意思。卫泠身为这微妙的平衡的核心,哪怕什么都不做,他只要太太平平安享富贵,便是皇室与勋贵们亲和的证明。
    随太子而来,裕王始终处在身后一步的位置,从头至尾维持缄默。
    他进门时卫泠眼中曾瞬间燃起两朵小火花,不久便熄灭了。
    他……没多瞧自己一眼,没多说一句话。
    一屋子人来了又走,卫泠眼睁睁看着那人背影,毫不留恋的转身而去,黯然垂下了眼。
    缓步出芙蕖院大门,太子看一眼潋滟池中含苞玉立的清荷,仿佛随口而出:“美人卷珠帘,憔悴为忆谁。”
    裕王的脚步滞了一下,随即又跟上了。
    太子嘴角泛起模糊的微笑:“阿泠长大啦……生的也越来越好了。三弟,你说是不是。”
    裕王依旧沉默,只下意识握了握拳头,立刻又松开了。
    7
    卫小侯爷这一次病的缠绵,只是细细将养着,慢慢恢复元气。
    转眼间,狩猎的日子到了。
    不过月余功夫,心境却落差这许多。他回想起当初自己满怀期待千方百计想法接近某人的情形,竟有种回首已是百年身的错觉。
    福宁公主看着他,眼里满是疼爱,找着话题引他说话:“后日便是狩猎了,前儿宫里还递话出来,问咱们去不去,特为留了座营帐呢。我想你先时那样起劲,还闹着学骑马,便没回死,只说看情形――阿泠可想出去散散心?”
    卫泠一怔,想到自己曾经的“与男神策马共骑”的傻气愿望,自嘲的笑笑:“不去了吧,怕喧哗。”
    “也好,咱们还是静养为上。”
    卫泠低头,半晌道:“今年热的早,儿子有些苦夏,想去庄子上躲两天,还请母亲准许。”
    “好啊,娘这就让他们安排下去,过些天陪你一起去住一段日子。”
    “孩儿想后日便走。”
    “这……为何这般仓促?多少东西需要准备,再说庄子里也要收拾出来。”
    “明日先拣要紧的几样理出来,下剩的再慢慢收拾,可好?日日对着这几株花草,儿子实在有些闷了,很想换个环境。”
    “好好,都依你。”福宁公主爱怜的摸摸他的头,看到儿子有兴致出门了,也觉得高兴起来。
    没两日,趁全城皇亲勋贵们皆俱陪侍狩猎,一行车马在公主府与国公府双重健仆的护卫下,悄悄出了城。
    待裕王府小世子兴冲冲带着猎物上门献宝,已是人去楼空。
    “去庄子上了?可知什么时候回来?”
    “回世子爷的话,奴婢不知。”
    小世子楞了一下,有些闷闷的转身,一面吩咐小厮将野物交予妥当人,快马加鞭送至福宁公主的西山别院,只恨不能亲自出城来。
    “启欣这孩子还真是有心呢,难得又同你投缘。”令顾嬷嬷打赏发送走来人,福宁公主看着金丝笼子里一白一灰两只小兔,笑吟吟逗弄一番。转头却见自家宝贝儿子一付神游天外的样子,不由唤他:“阿泠,阿泠?”
    “啊?母亲说什么?”卫泠骤然回神,有些狼狈。
    “想什么呢?”
    卫泠掩饰的笑笑,故作轻松道:“想今日晚饭吃什么。这乡间野趣好,东西也好。中午的香椿豆腐和笋尖野鸭汤都不错,儿子很喜欢。”
    福宁公主十分高兴:“碧云,去厨上打赏,每人二两银子。告诉他们好生伺候着,小主子身子养好了,我还有重赏。”
    消息传过去,下头一阵欢腾。
    时间就这样一日一日不紧不慢的过去。福宁公主事务众多,陪他住了一段便回去了,留下足够使唤的人手供他差遣,隔天便打发人来探视他的情形,吃的怎样睡的怎样,气色好不好。又每旬派医生过来请平安脉。总之务必确认宝贝儿子过得舒坦、身体健康开始长肉才放心。
    这期间启欣来看过他两次,带来些精致的吃食与玩物,陪着说说话。人家这样好意,卫泠也是打叠起精神好生招待。温和早熟的小世子总让他联想起前世的弟弟,并且他在此也几乎没什么别的朋友,因此很是珍惜。
    这样轻松的环境里,卫泠慢慢平复了心绪,每日看看书写写字,倒也清净,不知不觉就是月余。
    这日午后,暑热渐炽,卫泠贪凉,令人将冰块盛入瓷盆置于房内,然后将服侍的人都赶出去,只穿一层薄薄的纱衣午睡。不知过了多久,半明半寐中听得青檀在唤他,迷迷糊糊咕哝一句:“什么事?”对方小声回禀:“裕王爷来访。”
    裕王……裕王?他啊的一声翻身而起,头不慎磕到床沿,哎哟一声,唬的青檀澄心忙上前服侍,他一手推开,一边胡乱拢着头发一边急问:“什么时候来的?人呢?”
    “来了有一会儿了,听说您歇着,就没让叫起。此刻在书房,派了小厮服侍茶水。”
    “为什么不叫醒我!”卫泠有些埋怨的推开她俩,自己往面盆架子里掬了捧水拍拍脸,然后急急夺门而出。
    “爷,衣服!”青檀抱起外衣就追了上去。
    一路奔来,远远只见敞开的门内,那人立在书案前,正专注的看着什么。卫泠奔的有些急,扶着门框喘息,忽然忆起那案上摊开的正是自己昨日的弄笔,想起上头的内容,不由腾的一下红了脸。
    裕王也不抬头,指节一下一下敲击桌面,低低念道:“雌去雄飞万里天,云罗满眼泪潸然。不须长结风波愿,锁向金笼始两全。”
    这是李商隐的句子,被他拿来配画了。
    失偶孤雁,喁喁独飞。天高海阔,只影向谁。
    卫泠深吸一口气,回头吩咐:“没你们的事了,都退下吧。”
    裕王慢慢抬眼看向他,目光深邃,声音却很平静:“阿泠,过来。”
    卫泠如受蛊惑,驯顺的一步一步上前。
    裕王看着面前的少年,午睡骤醒,急奔而来,鬓发散乱,衣衫不整的样子。竹青的薄纱衫子半系半敞,滴水的发丝凌乱的缠着雪白纤细的脖颈,一路往下粘连上精致的锁骨。再往下,雪白的小衣若隐若现……
    他呼吸渐重,胸口起伏,目光如有实质。卫泠仿佛有些承受不住,慢慢低下头来。
    一只修长有力的手抬起了他的下巴,拇指缓缓扫过淡粉色的唇。卫泠脑中轰的一声,所有神智仿佛一瞬间被抽离。他呆呆看着面前的男人,张了张口,竟发不出声音。
    “傻孩子。”他听见心爱的男人用仿佛呢喃又像叹息的声音,轻声说。
    连月来的心酸与委屈忽然井喷而出,眼泪瞬间汹涌上来,他怔怔的立在那里,仍然维持着呆滞的表情,眼泪却一颗一颗的掉下来。
    裕王捧住他的脸,用拇指去擦他的眼泪,却越擦越多。
    “傻孩子……”
    终于,他拥他入怀。
    良久,卫泠有些不好意思的轻轻抽身出来,手却仍抵着他胸前,低着头不敢着他的脸,小声说:“王爷来探望,阿泠心中很是欢喜。”
    裕王没有接话,只是伸手抚了一下他的头发。
    卫泠忽然不知道说什么了,面上微微有点烧,侧过脸,没话找话:“王爷从城里来?”
    “这些天一直在西山军营,就过来看看你。”裕王轻描淡写。
    卫泠敏锐的听出些什么,抬头望向他,眼里透出疑惑。
    见瞒不过他,裕王苦笑一下:“鞑靼又作乱了,三日后拔营。”
    卫泠如受当头一击,满心甜蜜与忐忑立刻被浇上冰水。他想说,朝中这么多将领,非你去不可吗?心里却知道这话不能出口,只得默默垂下头。半晌,还是忍不住:“……不去不行么?”
    裕王将他的双手捉在掌心合住:“阿泠,你还小,有些事你不懂。”
    默然片刻。“前路艰难,我明白。”卫泠一语双关,鼓起勇气将他的手牵引至自己心口,“王爷只需记得,阿泠心悦王爷,虽百死亦不悔。”
    裕王深深看着他,许久,轻轻抬手将他鬓边发丝掠至耳后,常年手握兵刃的粗糙带茧的手指摩擦过少年细致的肌肤。卫泠微微哆嗦了一下,只听他淡淡说:“不怕,万事有我。”
    卫泠先前好容易止住的眼泪,差一点因这简单的几个字重新夺眶而出。他深呼吸,用力眨着眼睛,强作欢颜道:“前些时跟师傅新学了琴艺,只是指法还生疏些。王爷若不嫌污耳,阿泠胡乱弹奏一曲,就当为王爷提前践行,可好?”
    裕王没有说话,只是看着他,眼里有温和的纵容。回身入座,举起杯子喝了口茶。
    卫泠转身行至门口,扬声道:“澄心,茶凉了,换一道水。青檀,取我的流音琴来。”
    点一炉旧沉香,依依青烟里,裕王看着对面清瘦的少年动作优雅的披上外袍,理理衣襟,坐下来,先是试了两个音,铮铮然有金属声。随即决然下指,古朴流畅的音乐如泉水一般倾泻而出。少年清澈的声音适时的响起:“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卫泠忽然止住了。
    裕王一挑眉:“怎么了?”
    “没、没什么。”卫泠心下忽有些不安,后悔不该选这首,犹豫一下,只得继续:“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裕王也沉默了。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卫泠收了指,余音袅袅犹自缭绕。
    裕王忽然猛的起身,大步而出。行至门口,顿住,也不回头,只沉声道:“阿泠,等我回来。”
    卫泠望着他挺拔的背影,坚实如山,渐渐远去。下意识的伸手捂住胸口,隔着布料和血肉,里面空荡荡的。那颗原本急促跳动的心脏,仿佛随着某人离去的背影也一并被带走了。
    第二日,启欣也来辞别。
    卫泠有些吃惊:“你也要走?”
    “也?”启欣挑起眉,神情一刹那间像极了某人。卫泠表情有些恍惚。只听他追问道:“还有谁来向你辞行了?”
    卫泠脸一红:“没有。”定定神,又道:“听说要与鞑靼人开战,又是王爷领兵,只没想到你也要去。”
    启欣笑了:“阿泠身隐江湖,心却系着庙堂呢。”
    “你才多大,何况战场上刀枪无眼,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要磨砺自个儿,多少地方去不得,非往前线凑么?”卫泠苦口婆心。
    启欣看着他,沉默半晌,然后说:“阿泠,我只恨自己不够强。战场上一刀一枪,若能拼下功劳来,也是自重的砝码。”
    “这是怎么说?”卫泠不解的看着他,“放眼京城豪门贵胄的公子哥儿里,能有几人比你出挑?况且王爷正当壮年,说是如日中天也不为过――裕王府且不急着要你出头顶梁呢,何苦给自己这么大压力?”
    启欣别过脸,喉结上下滑动,神情变幻,终于还是压抑住了,朝他温和的笑笑:“早些扬名立万,你可以早些抗着牌子横行霸道呀。”
    卫泠扑哧一下笑出声:“你还当真啊!”
    启欣表情有些恋恋:“阿泠笑起来真好看,以后要多笑笑才好。”
    卫小侯爷手欠的揪揪他的头发:“那你就留下,日日陪我说话。”
    启欣夸张的哎哟一声伸手捂住头,袖子下滑露出一串金丝楠木念珠,卫泠眼尖:“这不是我那串么,你果然还带着?”
    启欣伸手摸摸,放回袖子里:“答应了你,吃饭睡觉也不拿下的。”
    由楠木串珠引发了回忆,卫泠有些促狭的冲他眨眼:“哎,令表姐真是美人啊。”
    这话题跳跃性太大,启欣有点转不过来,眼里写上问号。
    “你这么急着建功立业,难道是为了来日提亲,帖子上头衔写起来好看点?”卫小侯爷自觉抓到了核心本质。
    小世子一口血差点没喷出来。“这都哪儿跟哪儿啊!”启欣看着他,张张嘴想说什么又咽了下去,半天才恨恨道,“阿泠不要乱说,况且人家姑娘家,名声要紧。你我玩笑不要紧,传出去就麻烦了。”
    “哎呀,还心疼了……好啦好啦,不说了!”卫泠得意洋洋。
    启欣瞪他一眼,没说话。
    “哎哎,真生气啦?”卫泠心想,小孩子面皮真薄,只得放低身段,软语哄道,“好啦,是我不对,下回不说了,阿欣莫生气。”
    启欣无奈的握住他的手,深吸一口气,郑重道:“阿泠,等我回来。”
    果然是父子,离别时留言竟也一模一样,卫泠不禁有些痴了,又惦起某人来,神色怅怅。
    两日后,大军出征,卫泠把自己关在房里,独自坐了很久很久。
    8
    夏去秋来,梧桐叶子黄了大半,良人尤未罢远征。
    卫泠从来没有觉得,时光竟是这样难熬。本来,从上一世起,他就习惯了清静无为的漫度光阴,不悲不喜,避开各种情绪波动,因为那颗千疮百孔的心脏负担不起。
    平生不会相思,却如今,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因通讯不便,又许是太过忙碌,那人并无只言片语过来,卫泠只能从官方邸报上的捷报知晓大致动向。启欣倒是来过两封信,随上京的战事折子一道,让信差辗转送来公主府。卫泠总是激动的第一时间回信,然后让对方带回。启欣是永远的报喜不报忧型,再恶劣的环境到他笔下都能变的生动有趣,然而敏感如卫泠还是从字里行间捕捉到了漠北风霜与长期征战下物资供给等种种艰苦状况。
    卫小侯爷坐不住了。一想到心爱的男神和最好的朋友可能在吹着冷风饿着肚子打仗(喂,你想多了),就觉得心里仿佛有一万只猫爪子在挠,必须做点什么才好。这个念头日日折磨着他,卫小侯爷又开始茶饭不思了。
    福宁公主快愁出白头发了,只觉得这个儿子养起来真是艰难,好好的怎么又不吃饭了呢。
    “阿泠,你有什么心事,跟娘说,千万别闷在心里――身体要紧啊!”
    卫泠有点心虚,想了半天,试探的问:“母亲,再过三月便是万寿节,咱们府今年的礼开始准备了吗?”
    “咦,你怎么关心起这个来了?”福宁公主有点诧异,不过还是解释道,“你父亲已经令人寻了块上好的和阗白玉,打算送去苏州找工匠雕一套锦绣河山屏风。”
    卫泠微微蹙起眉。
    “怎么啦?”福宁公主摸摸他的头。
    “儿子想着,年年都是这些金玉之物,究竟也没多大意思。况且,宫里山积海堆的,什么没有呢?送去也是白搁着积灰。咱们不如弄点新鲜花样来。”
    “哦?阿泠有什么主意?”福宁公主来了兴致。
    卫泠扫一眼四周:“你们先下去。”
    丫鬟婆子们看看福宁公主的脸色,见她不置可否,便都乖觉的行礼退下。
    卫泠有点狗腿的凑上前,讨好的替他娘揉`捏肩膀:“父亲在户部,每日连轴转的为银钱发愁,前儿还听他说起军需供应吃紧的事情。儿子虽驽钝,也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打仗其实打的就是银子。眼下裕王爷领兵在外已有数月,虽然捷报不断,想来为了震慑还需持续镇守漠北一段时间。这军需粮草所费不赀……”
    “这与圣上的万寿节又有何干?”福宁公主被绕糊涂了。
    “儿子的意思是,咱们不如以为圣上万寿节献礼为名,捐一批棉袄、米粮之类至前线……”
    “这恐怕……况且军需物料,数额巨大……”福宁公主没往下说,卫泠却听懂了后面的意思:这么大一笔钱,就为了给皇帝当生日礼物,由头站不住脚,反而会被怀疑是往军中邀买人心。再者,一下子竟拿出这么大一笔钱来,说不定还要引发更多的麻烦――一个分家出来的公主府便家底如此之厚,那赫赫百年的卫国公府,岂不是富可敌国?到时非但不落好,只怕还要招祸。
    卫泠低头思忖片刻,字斟句酌道:“如果,由咱们公主府起头,联合四大国公府一同行事呢?这样,虽然仍旧招眼,因是众人行事,却无碍了。且此举更代表了勋贵们向朝廷效忠、为皇上分忧的赤诚之心。皇上一高兴,说不定还会重赏呢。”
    福宁公主沉思许久,脸上现出欣慰的神色,拉他坐到身边,摩挲着宝贝儿子的头发,感慨到:“阿泠长大了,娘很高兴。这想法可以考虑,晚上等你爹回来,咱们说与他听听。”
    卫泠暗地里抹一把汗,心想,为了送件棉衣,小爷我容易么。
    当晚,下班回家的侍郎大人听老婆儿子阐述了这个想法,想了一会儿,没有当场表示反对。卫泠乖觉的也没追问,安分的退下回去休息了。
    隔了两日,福宁公主便以园中玉桂花期正好,开私宴赏玩为名,对四大国公府下了帖子。身为皇帝的亲妹子、太子的亲姑母,福宁公主的帖子向来千金难求,因此一出便直接有回音:难得公主雅兴,届时一准儿来叨扰。
    因只请了安、宁、护、卫四大国公府,客人数不多,因此只在潋滟湖边靠近桂花林的亭子里开了两桌精致的席面招待女客,又在那一头摆席招待男宾,中间用薄薄的轻纱帷幔隔开,彼此笑声相闻却又互不干扰。穿红着绿的妙龄丫鬟们轻巧的托着玉液美馔来回服侍,直如百蝶穿花一般,和着四野弥漫的木樨甜香,简直不似人间景致。
    卫小侯爷作为主人家,年纪又恰是不尴不尬的没到太忌讳的当口,更兼他年纪小辈分却大,便被他娘叫去女宾那边露个小脸打了圈招呼,收获了一堆星星眼与溢美之辞。尤其是那几个家中有适龄待字闺中娇女的,更是眉开眼笑,只碍着身份与辈分,没敢太出格而已。饶是如此,卫泠已是满身不自在,红着耳朵硬是维持着基本的仪态风度逃回了男宾区。
    男客们由他爹和他大伯卫国公主持招待,基调还是十分令人愉快的。总之,这是场宾主尽欢的活动。
    戏肉在宴罢品茗休憩时。许是为了开始教导儿子,卫侍郎暗令他提前躲在外书房的石头屏风后面,蹑足屏息听老头子们说话议事。一堂课下来,小侯爷大开眼界,收获颇丰。他前世乃豪商子弟,投资策略数据分析接触过不少,大多是目的明确言简意赅数字说话。这种涉及政治背景的老狐狸们的来往太极却是头回接触,那一等话里有话、来往机锋,那种迂回博弈、辗转求同,着实令他叹为观止。事后,侍郎大人拎他开学习总结会,问他听懂了多少,有什么想法,他满脸叹服的看着自己的老爹,膜拜之意溢于言表。卫二老爷颇有些飘飘然,摸摸宝贝儿子的头:慢慢学吧!
    这一边意见一致取得联盟后,转天他妈又递牌子领他进了宫。这回目的更明确,直接去到他舅妈的坤宁宫。
    皇后一直是慈眉善目母仪天下的典范,说话慢悠悠,看着是再和善不过的一个老太太。不过谁要真把她当和善人,多半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且看当年,身为嫡长子的太子,出生前与出生后的几年里,宫里一个皇子都没生下,生下的也没站住,光这些巧合就够不长眼的们喝一壶了。
    不过,面对皇帝唯一的嫡亲小妹,皇后一直都是很客气的,当然福宁公主也是知情识趣的聪明人。殷殷勤勤叙过了寒温,又讨论了一番卫小侯爷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他便被打发到偏殿喝茶吃点心。然后福宁公主慢慢挑起话头,两个女人开始恪守着“后宫不得干政”的祖训,用巧妙的方式沟通起圣上的万寿节事宜。
    皇后是天下一等的聪明人,立刻闻弦歌知雅意,因笑道:“都是跟着荣家出生入死几辈子的老人了,大家伙儿的忠心,天家自是明白的。只这事干系到前朝,却不是我等可以置喙了,还是让男人们去操心吧。”
    福宁公主笑道:“娘娘说的是。瞧我,也没个把门的,嘴一碎就顺口叨出来了,您可千万别见怪!”
    皇后嗔怪的瞪她一眼:“这话就见外了啊,阿蕤你不拿我当外人,本宫只有高兴的,以后也都是这样才好。”
    福宁公主脸一红:“都几十岁的人了,也就是阿嫂还会唤我的小名。”
    姑嫂俩亲亲热热了老半天,卫泠在隔壁都快睡着了,对着坤宁宫的太监宫女们,又得注意形象举止教养,着实忍的辛苦。
    好容易出来,一爬进马车,立马一个大大的哈欠,惹来他娘屈指一记不轻不重的毛栗子:“像什么样子!”一面却自己也忍不住笑了。
    过了几天,宫里赏了东西出来,只说是给安乐侯润笔的。福宁公主看着那两匣子上好的湖笔、徽墨,还有两柄小巧精致的碧玉如意,胸有成竹的笑了起来。卫泠有些摸不着头脑,这不年不节的,给我这些东西作什么?他娘也不回答,只叫他再想想。卫小侯爷看了又看,忽然脑中灵光一闪:笔锭如意?
    见儿子终于开了窍,福宁公主高兴的拍了拍他的手:“傻儿子,慢慢学吧。”
    9
    卫泠事后才明白,自己这个本意只想贴补一下前线男神的拐弯主意,阴差阳错却搔到了双方的痒处。一方面,皇家对同气连枝权势日盛的勋贵豪门愈发忌惮,已经开始着手打压。那一头,老牌子权阀们则亟需重邀圣宠巩固权势与地位,只恨没有好的由头表忠心。因此,双方一拍即合。更何况,领兵在外的是圣眷优渥的裕王,既是安国公府的女婿,又管卫家二老爷叫姑父,肥水不流外人田,最是便宜自家人,真是皆大欢喜。
    皇帝龙颜大悦,作出了口头表扬,私底下则对妹妹妹夫和外甥又赏了好些东西不表。
    话说卫小侯爷初次提建议便得到正面反馈与结果,内心雀跃,一时干劲十足,他爹也顺水推舟开始带着他处理后续实务。出乎他意料的是,儿子对于计划、预算、银钱、买办等方面表现出了超乎年龄的聪颖(这是当然的!),甚至还时不时有些新奇的想法与论调出现,令侍郎大人十分惊讶,只觉难道又是一块户部的料子?老怀欣慰之余,不禁开始盘算起日后宝贝儿子的仕途问题来。
    三月时间,要备齐数万套棉衣并采买大批粮食,绝非易事。好在都是顶级豪门,资源与人力不可小觑,又是皇帝那里过了明路的不需忌惮,因此商议齐全后便分配好任务各自回去筹备。一连十来天,卫小侯爷跟着他爹、大伯、和几个堂兄们,从地理物产、银钱调拨,到识人善任,很是学了些东西。自己也因表现不错,开始被分配些不那么关键的事务练习独立操作。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运作当中。卫小

章节目录

上林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飘绿如意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飘绿如意并收藏上林春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