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刚在刘禅怀里躺着的张鸳,还没等舒缓过来,却见她急切问道:“我们的皇儿...”
    刘禅知道,张鸳初为人母,这是她与生俱来的母性。
    “恭喜陛下,恭喜娘娘!”产婆已经将小婴儿包裹好了,抱着小婴儿来到榻边强着欢喜说道:“是位公主。”
    公主?
    张鸳闻言顿时一愣,原本的期待顿时减弱,不过一旁的刘禅却是大喜过望:“公主,朕有小公主了,哈哈哈。”说着将张鸳搂得是更紧了,激动的说道:“梓潼,梓潼,我们有小公主了。”
    “哈哈哈!”
    刘禅顿时乐不可支,如同获得什么珍贵至宝一般,这让一众产婆、宫女,还有床榻上的张鸳,都是一愣。
    “陛下!”
    张鸳有些委屈的说道:“陛下赎罪,梓潼未能给陛下诞下皇子。”
    张鸳话还未说完,刘禅已经从产婆手里接过小公主,急忙摇头说道:“不不不,梓潼,朕就喜欢小公主,这是朕的第一个孩子,朕做梦都期盼她是位公主,没想到朕的美梦成真。”
    刘禅一脸的激动,完全看不出丝毫伪装。
    因为他本就没有伪装。
    只是产婆、宫女、还有张鸳他们的思维不同而已。
    在他们的眼里,皇帝应该更喜欢皇子,而非皇女,毕竟这关乎与国祚的传承,国祚传承必然需要皇子,而不是皇女。
    张鸳此刻心中五味杂陈。
    她自然不是说多不喜欢这个闺女,只是她更希望能给刘禅诞下一位皇子,却不想老天捉弄,给了他们一位公主。
    “梓潼,快看快看,”刘禅将小公主抱到张鸳的面前,欢喜的说道:“你看她在笑呢,长得更梓潼你一模一样。”
    看着刘禅一脸的激动,张鸳原本的疑惑,慢慢解除。
    再看看襁褓中的娇小人儿,她的脸上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然后将闺女接过来搂在怀里。
    皇帝皇后一家三口其乐融融,一旁伺候的宫女们忙着把寝殿收拾干净,产婆再确定张鸳已经渡过危险之后,她们这才全部悄悄退出寝殿,留下这一家三口尽享天伦。
    “陛下!”张鸳不时逗弄小女,不时激动的对刘禅说道:“她怎么这么喜欢笑啊,嘻嘻。”
    刘禅闻言噗嗤一声,笑道:“梓潼莫非想让我们的女儿天天哭泣不成,哈哈哈!”
    “才不是呢。”张鸳急忙说道。
    “因为她很开心,开心她有一个伟大的母后。”刘禅轻轻触碰小婴儿的柔柔的小手,低声问襁褓着的小女道:“你说是不也不是?”
    小婴儿似乎能听懂刘禅的话一般,待刘禅话音刚落,她便叽叽呀呀的欢喜回应道。
    短暂的欢乐过后,张鸳才有些期待的问刘禅:“陛下,快给我们的女儿取个名字吧。”
    嗯——
    想到名字,刘禅顿时愣住。
    想了好半晌,他才说道:“乳名小金豆可好?”
    “啊?”张鸳顿时一惊:“小金豆?”
    “不好吗?”刘禅疑惑问道:“小金豆,小金豆,多好听啊!”
    就在刘禅说话间,襁褓中的婴儿又一次叽叽呀呀起来,同时一双小手胡乱摆动着,像是在肆意舞蹈一般。
    “咦!梓潼你瞧,”刘禅笑呵呵的道:“我们的小公主同意了,她喜欢这个名字,哈哈哈,不愧为朕的小公主。”
    “小金豆!”
    “小金豆!”
    “...”
    刘禅一边唤着小金豆的名字,一边轻轻触碰她的小手,看刘禅欢喜得像个孩童,张鸳也跟着嘻嘻笑了起来。
    “小金豆!”张鸳也试着与女儿说话:“你真的喜欢父皇给你取的这个名字吗?”
    小金豆跟着又是小手乱舞,叽叽呀呀的笑出了声。
    得到女儿的回应,张鸳顿时也喜欢上女儿这个乳名,不过有了乳名,自然还得有个正式的名字,于是又催促刘禅给小金豆取个正式的名字。
    若说给孩子取名。
    刘禅原本脑子里确实有好几个。
    不过此时想来,这些名字都太现代化了,不太符合这个时代,倒是小金豆这个名字,是他前世与女友商议的,将来无论是生儿生女,乳名都叫小金豆。
    此时他终于有了个女儿,这小金豆终于派上了用场。
    只是这正式名字。
    刘禅略加思索后,便呵呵一笑说道:“朕的小金豆,与梓潼容貌无二,长大后必定也是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就在这时刘禅突然发现,他的手指,正被小金豆的小手紧紧抓着。
    “父皇给你取名蓉玥可好?”
    刘禅一边说着,一边轻轻晃动手指,只见那小金豆顿时又叽叽呀呀的笑了起来,抓着刘禅指头的小手,抓得就更紧了。
    张鸳也发现了她这个小小动作,于是嘻嘻笑道:“陛下,你瞧她这欢喜的劲儿。”
    “哈哈哈!”
    随着刘蓉玥小金豆的诞生,后宫内从此那是欢乐不断,刘禅与张鸳整日陪伴这个初来世间的小可爱,逗她乐,逗她笑,日子过得是好不舒心惬意。
    转眼间,时间来到公元230年五月。
    小半年的悠闲时光,让刘禅似乎都忘记了,他现在正身处三国乱世之中,周围还有魏吴两国的存在。
    直到五月二十日那天上午。
    丞相府参军蒋琬入宫觐见刘禅。
    “陛下!”蒋琬说道:“该迁都了。”
    !!!
    刘禅这才想起,半年前丞相诸葛亮提出,要将大汉的都城,迁回大汉旧都长安。
    只是那时候,皇后张鸳即将临盆,不宜舟车劳顿。
    于是将迁都的事情,延迟了半年。
    此时早已过了半年,迁都的事情,自然又一次提上日程。
    况且这半年间,大汉朝廷的主要官署衙门,早已经陆续开始迁往长安,留在成都的官员,虽然都是各部官员高层,但是他们也只是在等着随同刘禅一同北上长安而已。
    公元230年,六月初九。
    大汉王朝,在成都的最后一次朝会,圆满落下帷幕。
    皇帝刘禅,在这次朝会之上宣布。
    三日后大汉王朝将迁都长安,成都则降格为陪都。
    原丞相府参军董允,暂代成都留守主官。
    这是刘禅向诸葛亮提出的。
    现在大汉王朝,不在是仅有益州一地,朝廷虽然离开了成都,但是益州对于大汉朝廷的重要性,其实并不亚于关中。
    ......
    ......

章节目录

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酸汤折耳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酸汤折耳根并收藏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