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有幸识丹青 作者:阿堵

    分卷阅读30

    明里的主子皇帝陛下满意,让暗里的主子兼外甥逸王殿下满意,同时还要叫新上任的人承自己的情,培植他卢大人自己的势力。

    从白石坊西头出来,正好是澄水由东西向转为南北向的一段弯道。水面波光粼粼,清透如玉,沿岸汉白玉栏杆端庄素雅。河道很宽,但是因为绕着皇城,所以不允许行船,每隔百余丈便有一座石桥横跨河面。从靠近定湖的卧波桥到西南端集散码头附近的落虹桥,一共十八座,造型风格各个不同,堪称京都名胜。

    因为渐渐接近皇城,越往前走,游人就越少。丹青和水墨二人一边流连风景,一边低声说话。

    “当初害了飞白的那个邵世砜已经在去年病死了。”

    丹青有点意外,又仿佛泄了一口气:“哼,倒便宜他。”

    “可是……”

    “可是什么?”

    “据姓邵的说,是卢家把飞白送给他的,借此设了圈套算计他……如果真是这样,那……”

    丹青抓住身旁的栏杆,指节发白:“师兄怎么知道的?”

    “一个行医的朋友,他师傅是有名的大夫,邵世砜严重的时候请他们到家里瞧过病,我托了他问的。我想,那姓邵的大概也犯不着在这上头说谎。”

    丹青只顾着听和飞白有关的讯息,没留意到师兄提起那个“行医的朋友”时有一瞬间的不自然。他在心中盘算了一下,道:“师兄,我有个想法,没准能给姓卢的一点教训。等有眉目了,再和你商量。”

    水墨看看他,道:“我知道,你总想着为飞白做点什么。不过对方乃是官场中人,若无万全之策,切不可轻举妄动。飞白也一定不希望你为他冒险。凡事记得与我商量。”

    说话间两人已走到第六座灵犀桥,发现前面禁卫森严,原来已经到了皇城警戒范围。二人过桥到澄水另一面行走,一边走水墨一边介绍:“从这座桥到第十二座天玥桥之间,都属于皇城地界,寻常人是不能进入的了。由天玥桥过河,皇城前横贯东西的大街,就是有名的甘露大街。”丹青放眼望去:高高的围墙里一大片楼台宫殿连绵起伏,金碧辉煌;对岸驻守的禁卫兵铁甲银枪,严肃威武,果然充满了皇家气派。

    正眯起眼睛看得投入,听水墨道:“自此往西南去,人烟渐渐稠密。落虹桥以南,各地入京的船只车马都在那儿停留,商旅云集,是京城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方。”

    “师兄怎么不早说?”丹青拉起水墨直奔西南方向而去。

    第 23 章

    接下来的日子,丹青足不出户,跟着水墨强化学习装裱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在上一代弟子中,驻守京城的二位供奉张开、林下(这是借用自家姓氏起的艺名)在临仿作品的后期加工上很有独到之处,连王梓园都自愧不如。水墨在京三年,早已习得其中精髓。张林二位年纪渐渐老大,也乐得把绝大多数技术方面的事务交给这个杰出的后辈弟子。江家这种前辈高手集体教育下一代弟子的方式,也是人才质量的保证。

    张开林下二人合住一所大宅子,位于定湖东岸一处清幽僻静之所。仿古装裱所用的各种奇奇怪怪的材料工具也都收在他们的院子里,至于“宝翰堂”则只有一些最常规的东西。丹青到来之后,干脆和水墨一起搬到这里住了几个月。除了偶尔请教一些疑难问题,余下的时候都是水墨以师兄的身份代二位供奉传授技艺。两个老头子闲来无事,成日聊天品茗下棋钓鱼,好不快活。

    重阳节放了一天假,水墨有别的事情要忙,丹青换身衣裳,过天钥桥上甘露大街,再折向南,问了几个人,终于找到了南城六道口兴旺胡同丙三号。

    这是一所两进的寻常民宅,丹青上去拍拍门,一个老头走出来。

    “老人家,请问俞明溪俞公子住在这里吗?”

    “俞大人上个月已经搬走了。”

    “搬走了?您知道搬到哪里去了吗?”

    老头打量丹青几眼:“你是他什么人?找他有事么?”

    丹青带出一点越州口音:“我是他老家表弟,跟掌柜上京送货,顺道看看他。”——在方乔荫府里的时候,丹青听俞明溪说话,就觉得他是本地人,那样自然的腔调应该不是装出来的。

    果然老头露出了然的神色:“这样啊。想必你还不知道,俞大人刚刚高升了御史大夫,在白石坊南边拗花巷买了宅子,你到那儿去问问吧。”

    谢过老人家,丹青一边往回走一边盘算。

    很显然,俞明溪是皇帝派到彤城的密探。他已经升为御史大夫的事实完全证实了先前的猜测。某种程度上说,自己当日转念之间的做法,在皇帝清理东南这场运动中也许起了不小的作用。

    第一天去“宝翰堂”报到的时候,丹青就把在方乔荫府里见到樊伯诚《麻姑献寿图》绣幛的事情说给了郭掌柜。很快,江自修抽空亲自问了其中细节,透露了一点政局的变化。丹青明白,为今之计,务必不能让人知晓那幅画的原本是从“宝翰堂”流出去的。何况听东家口气,当初本不知道买家是谁,而自己记下的方府两页礼单中,并没有京官送礼的目录。

    虽然没有和官场中人打过交道,但是熟读史书,本朝的制度还是知晓的。御史台归左相领导,设有左右谏议大夫各一名,御史大夫四名,侍御史和御史司郎若干。原本御史台的职责是纳言进谏,专为皇帝补阙拾遗。到了当今圣上手里,却慢慢变成了监察百官的机构。尤其是这两年,已经隐约有独立于三司之外,直接听命于皇帝,监督审查上下官员的意思了。

    做了御史大夫的俞明溪,是否还愿意认自己这个临时兄弟呢?再说自己的身份也颇有尴尬之处,万一牵连出江家卖过《麻姑献寿图》,只怕会有无穷无尽的麻烦。

    想起那个黑黑壮壮的憨厚青年临别时对自己的关照和叮咛,心里终究有点遗憾。“唉,相见争如不见。”丹青摇摇脑袋,决定直接回去。好在自己原本只求确认俞明溪的身份,也不算无功而返。

    到了白石坊附近,看看天色还早,心里想着自己的打算无论如何也要得到东家的全力支持,才有可能实行,不如到店里请郭掌柜给东家捎个话,顺便瞅瞅师兄在不在。忽听得前面卧波桥方向传来一阵阵嬉笑喧哗,想起今儿是重阳节,大概是结伴出行的人们游湖来了。低头看了看自己的一身伙计行头,正是给人跑腿的身份,混在人群里不过是谁家偷懒的小厮。轻轻一笑,折向街口,准备去码头上瞧瞧热闹,再好好逛一逛南曲街。

    往北不过百余步,便到了南曲街口,眼前完全是另一番热闹景象。只见游人如织,接踵摩肩,不少人伫立桥上,观赏湖景;桥下码头处很多人在等着乘坐游船;更多的男女老少

    分卷阅读30

    -

章节目录

红尘有幸识丹青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阿堵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阿堵并收藏红尘有幸识丹青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