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天殿,黑咕隆咚。
    武帝端坐高台之上,俯首倚手,又重新闭上了眼,似乎入寐。
    天威难测,殿里的侍卫宫女怕闹出丝毫动静,不敢点灯,连呼吸都尽量放的轻。
    就在这时,黑漆漆的大殿里,几道光点凭空出现。
    随后呼吸间涨大,从萤火虫大小,眨眼变成鸡蛋大小,又倏忽间,化作一个个人形光影。
    光影脑后,一个个五颜六色的道果显象,发无量光,悬于脑后三寸。
    如神祗降临,共有八人,个个身穿彩衣金银甲,有怒目金刚,有持剑灵官,有慈眉善目…….
    而其道果神环竟然都有一、二、三四,,,,七道。
    这些光影,赫然代表着八位陆地神仙境!
    这些光影散发着无量光,将整座大殿照的七彩斑斓,如仙境,并有大音希声如人耳边呢喃,室内生香。
    殿内生异象!
    而这时,高台之上,武帝陡然睁开了眼,双眼如神灯晃晃,高台照射而下。
    刹那间,殿内异象骤消。
    而武帝眼中神光也收敛而去,正然而坐。
    “陛下,不知何事召见我等?”
    高台之下,八位陆地神仙,有儒家大儒,金刚大和尚、兵家、法家武神….等八位百家之中当世大能。
    这八人不仅位证第七道果,更是位列当朝文武双庙,享世间香火,受世人尊崇,身份显赫。
    这八道光影便是八人的香火神像显化。
    其中,为首一人,身穿青衣白领儒袍,手持白玉圭,浑身荡漾着浩然正气,发白光,看不清具体模样。
    手持白玉圭,朝前虚手一礼,随后仰头,直视询问高台上武帝。
    “今日蜀地巡天使快马从蜀地赶来,向孤禀报一事。孤觉甚恼,夜召诸公商讨。”
    武帝缓缓开口。
    只是相对于召见巡天使苟寻时的天威难测,语气要客气了不少。
    “陛下可是否为蜀地杏花山那位搬山而恼?”
    八位陆地神仙境,其中一人侧身,淡淡出声。
    此人香火化身类似金甲灵官像,手持一把赤剑,威风凛凛,却各国面目模糊。
    台上武帝听了,面色平静,并没有什么惊讶。
    天下行宫居世间大才,能人异士辈出,想来早知道了什么消息。
    只见其威严虎目一沉,沉声道:
    “搬山行事目无尊法,竟在蜀地云中神通作乱,一时危城中百万子民,诸公当觉得该如何处置?”
    话间,其手一拍椅靠,帝王威严汹涌而出。
    “陛下,吾闻蜀地搬山有功德在身,虽听闻蜀地江湖市井近日传些闲话,但想来陛下心中自有定数,若作处置,还需谨慎。”
    八人中有人出声。
    意思是告诫这搬山有功德在身,蜀地传的都是闲话,其应该心里有数,处置有功德在身的这位要要慎重。
    “公仁慈,但不敢苟同,国有国法,若是有功之人持功傲物,目无尊法,只会越来越肆无忌惮,这事更应该尽快处置,而且还需重法,可同时震慑那些江湖中的大神通者不能肆意出手,振我朝纲,法度威严。”
    一位手持大印,身披银甲,身冒雷光的香火法身闷闷发声,却是不敢苟同,如闷雷在大殿炸响,语气充满肃杀,。
    这法身正主是一位法家武神,一向主张重法振朝纲,重典治江湖。
    “法君既然如此说,那怎么重法处置这位搬山,蜀地虽远,但此人横空出世,凶名已传帝京,吾听闻此人神通震世,几次出手,都有七证存在被其轰杀,已知死在其手上的七证存在已有五位,当世又有多少位陆地神仙境。”
    “公要如何重法?”
    八人中又有一人进入讨论。
    其言之凿凿,讲述蜀地这位搬山道人的凶悍。
    想一想啊,和他们同境界的七证陆地神仙境,那人杀了五个。
    可见神通之大。
    你既然口口声声说要重法,那如何去处置?
    难道说你要亲自奉天执法,亲自杀上门去?
    这意思不言而喻。
    这话一出,大殿内突然安静了一下。
    显然,他们已经听闻搬山这人的凶名,这话还真不知道怎么接。
    “道友什么意思,吾泱泱大夏,文武双庙,人杰辈出,难道还怕一人,岂不是笑话?”
    那法家武神,先被噎了一下,随后声音含怒,觉得笑话。
    而这时台上,一直没说话的武帝,这时也开口了。
    “好!”
    “雷公此话说的甚妙,孤泱泱大夏…..”
    想来,这位武帝心中其实早有决断。
    天威不能犯,这是他的铁律,管你有功,还是对错。
    见有人说的话正合他心意,便开口要下达旨意。
    “陛下,请听我一言!”
    就在这时,有人却大胆开口打断了这位武帝。
    是八位陆地神仙为首,手持白玉圭的一位儒家大儒。
    “愚公,有什么话要讲?”
    武帝被打断发言,面色有些不悦,眉头一皱,俯视而下。
    那位大儒却面色不变。
    双手捧着玉圭,双手虚拜一下,随后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臣有一议,既然那位蜀地搬山有功德在身,又未在云中生出大乱,殃及百姓,陛下何不施以仁zheng,待以宽厚,体现陛下之仁厚宽广。”
    “哦?愚公有何主意?”
    武帝显然看重这位当世大儒的看法,尽管被其打断发言,面有不悦,但是没有发作,倾听对方的意见。
    殿内其他人见了,也不惊讶。
    昔年先帝退位,诸子夺嫡,儒家扶龙,助武帝坐稳大位,诸子百家中以儒家为首,天下百姓以读书人为出路,自是地位崇高。
    而这位愚公还当了夏朝两百年帝师,身份地位自然不用多说。
    武帝也得要慎重考虑他老人家意见。
    “臣有一个建议,便是敕封这位搬山道人,在武庙再添一席!“
    这位儒家大儒一开口,殿内便是响起一声声愕然。
    “额…”
    “什么?”
    “不敢苟同!”
    有人立马站出来大声反对。
    (ps:感谢“solitair”的1500点,感谢“盗亦有道”的100点,感谢诸位的月票和推荐票,才子继续求票,谢谢)

章节目录

高人的自我修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一世风流才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世风流才子并收藏高人的自我修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