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复苏州之后不久,郑经统率的明军就攻克了松江。
    这当然得益于松江知府自毁长城。
    其不仅率部跑路带走了精锐,而且没有事先告诉本府同知。
    松江同知便成了背锅侠,只能仓促迎战。
    这种情况下当然不会打出什么东西,郑经命令麾下将士一番摧枯拉朽的进攻松江城便告破了。
    拿下松江后郑经命人清点了一番首级才发现,清军的首级只有五千余,也就是说只有五千多的战兵在守城。
    怪不得这一战这么轻松。
    拿下松江之后郑经立即命人送捷报去扬州。
    天子如今行在就在扬州,若加急送信,也就是几日的工夫。
    ...
    ...
    却说身在扬州的朱由榔接到郑经和郑成功的捷报奏报直是大喜。
    继李石头拿下常州后郑氏父子连克松江、苏州,至此扬、常、苏、松四府皆被明军收入囊中。
    这可是整个南直隶最富庶的地方,比之南京也丝毫不予多让。
    从财力的角度来说,打这一仗明军非但不亏而且血赚。
    有了这些银子明军就能继续扩军,甚至可以多给将士们一些赏赐让他们保持高昂的斗志和绝对的忠诚。
    朱由榔吸取了崇祯皇帝的经验教训,在对待下属一事上十分宽和慷慨。
    将士有功必定会厚赏。将士们犯了错也会视情况而罚,不会像崇祯那样动辄就是下大狱斩首套餐。
    那样甩锅是甩干净了,但人心也都寒了。还会有哪个臣子心甘情愿的给你卖命?
    这次出征,最大的受益人就是郑成功父子。
    父子齐上阵,一门两开花。
    便是传将出去也是一桩奇谈。
    只是对郑氏父子如何封赏,朱由榔着实有些为难。
    主要是郑成功已经位列一字亲王爵,与朱明宗室一般。
    朱由榔即便是想加封还能怎么加封?
    只能从官位上想办法。
    加封一个兵部尚书的职位?
    仔细一想也不是不可以。
    毕竟文安之现在已经年迈,迟早得退休。
    朱由榔在有意把张煌言往内阁的方向引,想让他接替文安之的位置。
    如此一来兵部的尚书的位置就空了出来,让郑成功遥领合情合理。
    至于兵部的具体事务可以交给侍郎们来做嘛。
    以往历朝历代都有这样的例子。
    当然朱由榔也清楚这次大胜不能说明很多事情。毕竟江南清军的斗志已经瓦解了。
    湖广、江西的丢失,南京的攻克让南直隶的清军心惊胆战,明军攻来基本就是望风而降。
    即便鼓足勇气打了也没有对明军造成太多的威胁。
    这更加说明了朱由榔当初选择闪击湖广的正确。
    如果当初朱由榔犹豫不决,最终选择坚守四川,怎么可能打开局面,控制近乎整个江南大地?
    现在的大明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别说是二十万军队了,以江南的财力养上五十万的大军也不是不可以。
    若能收复两广、福建将来便是养上百万大军也没有任何的压力。
    对此朱由榔还是感到和欣慰的。
    当初袁督师袁崇焕夸下海口五年平辽,事后看来就是一个笑话。
    朱由榔只用了两年时间就收复了半壁江山,论功绩便是比之汉光武帝刘秀也丝毫不予多让了。
    当然现在不是骄傲自满的时候,打仗是打赢了,但休养生息恢复生产和经济同样重要。
    朱由榔觉得短时间内清军是不会再主动进攻了。
    一来清军也需要时间进行缓冲和休整。
    二来清军被打的一头包,需要稳定一下心情来判断分析明军为何会如此强大。
    如果盲目应战只会跟着明军的节奏走,十分的被动。
    至于吴三桂、尚可喜、耿继茂这几个墙头草同样不会轻举妄动。
    他们都是无利不起早,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清廷不给他们足够的好处,他们根本就不会出手。
    而现在清廷能给他们什么?
    要封地没封地,要钱财没钱财。
    当然这三个人同样不会轻易投靠明军。
    这当然是因为他们的黑历史。
    包括吴三桂在内的三人都曾经背叛过大明,吴三桂的性质最为恶劣,其他两人也好不到哪里去。
    除非朱由榔下旨公然免除三人的罪行,不然三人连心动都不会动一下。
    倒是尚可喜那里朱由榔可以继续索取一些好处。
    毕竟尚之信在明军手中,如果尚可喜不听话他的宝贝儿子就小命不保了。
    朱由榔现在最需要的就是火器。
    不管是火铳还是火炮都是急需。
    在发展火器的窗口期,尚可喜可以很好的填补这个空缺给明军支持。
    等到明军的科技树发展起来了,尚可喜便没有了利用价值,届时可以一脚踢开。
    眼下便是考验朱由榔处理内政能力的时候了。
    大战过后的江南满目疮痍,适当的给予减免赋税的政策可以很好的恢复生产,让百姓们鼓足干劲。
    朱由榔不像崇祯那样短视,一味的加重税。
    事实上这些赋税没有加到地主的头上而是全部加到了平头百姓的身上。这直接导致了本就脆弱的自耕农直接破产。
    也是崇祯末年遍地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
    朱由榔的策略是把赋税加到商税上,而且是一种利益交换的方式加。
    这样加起来商人们也不会感觉到那么难受,朝廷国库也得到了补充,可谓是两全其美。
    经济才是第一生产力。
    只有经济发展起来了,才有精力去北伐。
    就明军目前的实力而言,短时间内是无法北伐的。
    朱由榔也不是很着急。
    只要明军把控着江南,时间拖得越久对清军越不利。
    此时早已不是隋唐时期得关陇者得天下的时代了。
    江南才是经济中心。
    有军队有钱,朱由榔简直不知道怎么输。
    当然风险还是有的,那就是明军北伐的时候被三藩偷家。
    所以究竟是平定三藩之后北伐还是先北伐再平三藩需要好好思考一下。
    总体而言明军比两年前的形势好了很多,朱由榔悬着的一颗心也放了下来。
    假以时日他必定能定鼎天下,光复大明。
    ...
    ...

章节目录

南明第一狠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一袖乾坤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袖乾坤并收藏南明第一狠人最新章节